APP下载

大豆新品种商豆12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6-12-01闫向前孙华军寇传喜

中国种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品种大豆河南省

何 鑫 张 琪 闫向前 孙华军 陈 雷 寇传喜

(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商丘476000)

大豆新品种商豆12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何 鑫 张 琪 闫向前 孙华军 陈 雷 寇传喜

(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商丘476000)

商豆1201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以开豆4号为母本、以郑交9110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油、多抗大豆新品种,原系谱号为:商200224。2016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豆2016001,适宜在河南省全境夏播种植。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母本开豆4号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于1994年利用美国大豆材料经辐射诱变后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油、广适、高抗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0cm左右,主茎节数16个,分枝数4~6个,株型紧凑,呈扇形,叶卵圆,色浅绿,中等大小。白花,茸毛棕色,荚密,单株荚多在100以上,荚粒数2~3个,荚熟黄褐色,底荚高18cm左右,子粒椭圆,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色深褐,粒小,百粒重16g左右。生育期120d,中熟偏晚。6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上旬成熟。脂肪含量22.99%,经河南省农科院情报所查新检索是黄淮豆区含油量最高的品种。蛋白质含量36.8%。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紫斑病和褐斑病;抗旱、耐涝、抗倒;不裂荚,落叶,适合机械收获。

父本郑交91107,又名郑107,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根据大豆育种原理,用郑交8739-47(豫豆23)为母本和科丰3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以选择高蛋白、高脂肪,高产广适型品种为主攻方向,定向选择而育成的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抗裂荚大豆新品种。郑交91107生育期104d,中熟品种,6月上中旬播种,9月下旬成熟。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高76cm左右,分枝中等。叶形椭圆,叶色浓绿,紫花,灰毛。单株荚43.1个左右,荚熟色灰,底荚高26.3cm左右。粒形椭圆,种皮色黄,微光,脐色褐,百粒重20.8g左右。抗倒伏性强,落叶性好,抗裂荚。该品种蛋白质含量44.35%,脂肪含量20.54%,蛋白质和脂肪合计含量64.89%,达到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63%的优质标准和蛋白质含量在43%以上,同时脂肪含量在20%以上的双高品种标准。

1.2 选育经过 2002年组配杂交。用开豆4号作母本、郑交91107作父本有性杂交,当年收获了7个荚,12粒种子。2003年种植F1,根据亲本性状田间去伪存真。2004-2008年种植F2~F6,根据田间长势及综合性状进行优良单株选择。2009年各株系在遗传上已趋于稳定,经田间观察与室内考种,最终决选出4个优良株系参加下年鉴定。2010年进行大豆品系鉴定试验,通过鉴定试验代号为1036的产量最高,抗病、抗倒,生长势较强,综合农艺性状最佳。2011年进行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该品系在品比试验中每667m2产量为184.68kg,较对照豫豆22号增产27.66%,在20个参试品种(系)中居第1位。2012年参加河南省大豆预备试验,2013-2014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2016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系谱见图1。

2 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8.5~114.2d。株高74.4~85.9cm,有效分枝2.7~3.5个,白花,灰毛,主茎节数14.1~16.0个,单株有效荚数53.6~56.6个,单株粒数100.9~125.5粒,百粒重16.0~18.2g,子粒圆形,种皮黄色,田间病毒病0.1~0.2级,倒伏0.5级。

2013年根据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表现中感、SC7表现感病;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分析蛋白质含量为43.32%,脂肪含量为20.54%,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为63.86%,属优质品种。

2014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分析蛋白质含量为41.32%,脂肪含量为20.71%。2013年、2014年2年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2.32%,脂肪含量为20.63%。

2015年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表现中抗、SC7表现中感;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分析:蛋白质(干基)39.14%,脂肪(干基)22.39%,属高油品种。

3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河南省大豆预备试验,8个试点,7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m2产量幅度168.06~326.10kg,平均产239.60kg,比对照增产10.7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28个参试品种(系)第3位。2013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区试,12个试点,10点增产,2点减产,产量幅度98.40~272.43kg,每667m2平均产202.94kg,比对照增产7.7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16个参试品种(系)第5位;2014年续试,11个试点,8点增产,3点减产,产量幅度149.33~277.00kg,平均产212.47kg,比对照增产10.6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系)第7位。2015年参加河南省夏大豆生产试验,8个试点全部增产,每667m2平均产211.59kg,比对照增产9.37%,居5个参试品种第3位。

4 栽培技术要点

在6月上、中旬足墒播种。播种前去除大豆种中的小粒、虫食粒、病斑粒、霉粒、杂子、破损子、秕子和杂质,选留饱满、子粒整齐的种子。在麦收后进行旋地,旋耕前每667m2基施45%复合肥(N-P-K=14-16-45)55kg。播种方法采用机械开沟,人工条播踏实,然后覆土,每667m2播量23kg。行距50∶33cm或40cm等行播种,株距10~14cm。大豆生育期间要及时间苗、定苗,每667m2留苗1.2万~1.5万株。

大豆出苗后,应逐行查苗。凡缺苗的应及时补苗。断垄30cm以内的,可在断垄两端留双株;断垄30cm以上者,应补苗。补苗越早越好,最好将子叶展开、对生单叶尚未展开的芽苗进行带土移栽。移栽应于16∶00后进行,移栽后及时浇水,成活率可达95%以上。对于幼苗过密的要及时间苗,间苗要间去弱苗、小苗、病苗。定苗约在3叶1心前后,原则上是留大苗、壮苗。

早中耕除草。每667m2机械喷施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mL+氟磺胺草醚20g,并进行人工拔草。中等肥力地块适时合理灌溉,并及时防治害虫。主要虫害有卷叶螟、斜纹夜蛾、造桥虫等,每667m2人工喷洒6%甲维·氟铃脲乳油(氟铃脲含量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含量1%)40mL+氨基酸水溶肥料50g+博翔高硼(纯硼含量≥21%,聚合硼酸钠盐含量≥99%)15g+博翔微肥15g。及时收获,豆粒不宜暴晒。

2016-08-16)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04);河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52102110028)

猜你喜欢

新品种大豆河南省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青菜新品种介绍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