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淮麦33适宜播期播量研究

2016-12-01梅兹君赵树政章慧玉杨美丽原明月艾振光

中国种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播量穗数速效

梅兹君 赵树政 吴 勇 章慧玉 杨美丽 原明月 艾振光 臧 鑫

(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永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鹤壁458030)

小麦新品种淮麦33适宜播期播量研究

梅兹君 赵树政 吴 勇 章慧玉 杨美丽 原明月 艾振光 臧 鑫

(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永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鹤壁458030)

为探明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最佳播期和适宜播量,以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淮麦33为研究材料,采取播期、播量两因素互作裂区试验设计,分析播期、播量互作条件下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合A2B2、A3B5产量最高,淮麦33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左右,适宜播量为222.0kg/hm2左右。

淮麦33;产量;适宜播期;适宜播量

小麦产量的高低不仅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紧密联系相关,而且与实际生产中各种农艺措施、技术手段均相关,通过土壤肥力、耕作制度,田间管理等措施可协调三者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高产的目标。小麦播种是获得高产的第一步,播种过早,温度高,出苗快,冬前易旺长,不仅消耗养分,而且易受冻害,一般减产幅度为10%~15%;播种过晚,冬前不易形成壮苗,难以形成大穗,同时易受干热风的危害,影响小麦产量,减产幅度15%~20%,迟播超过一定界限后会造成产量更严重地下降,因此,适期播种对调节小麦生长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越冬期间壮苗指标,最终实现小麦高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播量亦是如此,播量过大,不仅导致弱苗,郁闭,产量下降,还浪费大量种子;播量偏小,导致基本苗不足,群体不够,产量难以保障,因此,确定适宜播期、播量是小麦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2-3]。

淮麦33是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烟农19、郑麦991为亲本育成的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冬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好,抗倒性较好。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子粒饱满度较好,中感条锈病,高感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但对这一新品种的适宜播期播量等栽培技术尚未深入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其配套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实施良种良法配套,为大面积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淮麦33,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1。

1.2 试验设计 采取播期播量复因子裂区设计,试验处理见表1,18行区,行距23cm,行长5.5m,小区面积27.5m2,收获时小区两端去掉25cm,每小区实收面积20m2,区间走道50cm,重复间走道70cm,四周设保护区,随机排列,3次重复。

表1 播期播量裂区设计处理表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河南省永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试验田,土质为沙壤土,0~25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17.4g/kg,速效氮96mg/kg、速效磷17mg/kg、速效钾298mg/kg、速效锌1.96mg/kg。玉米秸秆还田后,10月4日整地,根据土壤化验结果进行配方施肥,每hm2施鸡粪7400kg、磷酸二铵372kg、钾肥226kg、尿素226kg。

出苗后4d进行查苗补种,12月10日喷巨星进行化学除草,2月25日每hm2施尿素150kg、磷酸二铵65kg,4月20日防治蚜虫、麦叶蜂、红蜘蛛等害虫,5月16日进行1次根外追肥,6月5日清理走道,确定收获面积,6月6日按小区人工收获。随机进行晾晒、脱粒、考种,计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播量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表3可知,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播期处理以A3平均产量最高,为8730.36kg/hm2,表明淮麦33适宜播期在10月10日左右;播量处理B4产量最高,为8326.16kg/hm2,随着播量增加产量有增加的趋势,当播量增加到222.0kg/hm2时,产量不再增加,表明淮麦33的适宜播量在222.0kg/hm2左右。

表2 不同处理产量表现

表3 不同播期播量产量表现

2.2 播期播量对产量因素的影响

2.2.1 对穗数的影响 从表4可知,播期处理中,成穗数没有一定变化趋势,表明播期对成穗数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播量的增加成穗数有增多的趋势,B3除外,可能是由于试验误差造成的。分析互作条件下,群体最高出现在A1B5、A1B4、A2B5、A2B4处理,田间观察表明,淮麦33是株型紧凑型品种,具有耐密植的栽培技术特点,因此,适当早播、适度增加播量均有利于淮麦33群体的增加、提高成穗数,促进高产形成。

2.2.2 对穗粒数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播期推迟穗粒数呈现减少的趋势;随着播量加大穗粒数基本呈现减少的趋势。表明播期、播量对淮麦33的穗粒数有一定影响,适当早播有利于穗粒数的提升,但最终要获得较高的产量,还需要产量三要素的有机结合。

2.2.3 对千粒重的影响 在播量处理间千粒重变化分布在48.76~50.92g之间,变化趋势不规律;随着播期的推迟,千粒重有略微降低的趋势,说明晚播对粒重有影响。

表4 不同处理群体和产量结构调查结果

3 结论

适宜的播期、播量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它不但直接影响小麦产量,而且对小麦群体体质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到小麦的抗寒、抗倒伏等稳产性状,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播期处理A3产量最高,因而确定淮麦33的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左右,抗寒性好,适宜早播,早播有利于冬前有效分蘖的形成;随着播量的增加产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播量增加,导致群体过大,存在倒伏隐患,因此,淮麦33适宜播量为222.0kg/hm2左右。在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千粒重相对较稳定,可以通过以肥水管理为主的栽培措施调节穗数。

[1] 李中恒.播期播量对皖麦19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中国种业,2016(4):53-54

[2] 李兰真,汤景华,汤新海,等.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研究.河南农业科学,2007(11):38-41

[3] 姜小玲,李淦,胡铁柱,等.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百农898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3):1-4

2016-08-29)

猜你喜欢

播量穗数速效
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不同杀螨剂对柑桔红蜘蛛速效与持效性防治田间试验
土壤速效钾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