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贴扎技术在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6-11-30李顺铭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效贴上肢肩关节

肖 勇,李顺铭

肌内效贴贴扎技术在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肖勇,李顺铭

肌内效贴贴扎技术;肩关节半脱位;功能恢复

肌内效贴贴扎技术是一种将肌内效胶布贴于体表以达到增进或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常用于各类运动损伤的处理,并广泛延伸到神经康复、美容等领域[1]。肌内效贴由三层组成,一层是防水弹力棉布,二层是医用压克力胶,三层是保护胶水的背亲纸。肌内效贴能缓解疼痛、改善循环、减轻水肿、支持软组织、放松软组织、矫正姿势以及增强关节稳定性的作用[2]。肩关节半脱位即指盂肱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3]。脑卒中患者最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有报道,发病半年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有78.3%存在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半脱位[4]。肩关节半脱位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一般在发病3周内就可发生。此时患者患侧上肢处于迟缓性瘫痪期,肱骨头很容易从关节内脱出。肩关节半脱位本身无疼痛,但易受损失发展成为主动或被动活动受限的疼痛肩。这类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后再进行肌内效贴贴扎改善了肩关节的功能状况,最大程度减轻了半脱位,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3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住院经诊断确诊为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36例。患者入选条件:(1)经诊断确诊为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2)年龄<70岁;(3)语言沟通无障碍;(4)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能正常交流;(5)有良好的康复意愿,能积极配合训练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2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再实施肌内效贴贴扎技术。

1.2.1常规康复治疗矫正肩胛骨的姿势,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张力和活动,肩关节无痛范围被动ROM[6]。

1.2.2观察组常规康复治疗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贴扎技术:(1)患者坐位,取肩关节外展45°,患者屈肘90°约为肩胛水平;(2)采用Ⅰ型贴布,自然拉力,将锚点固定在肩胛上角内侧,尾沿冈上窝经肱骨大结节止于三角肌粗隆,目的促进三角肌收缩;(3)采用Ⅰ型贴扎,自然拉力,锚点部分重叠固定在上一贴布,尾从肩胛内侧上角沿肩峰上方,向前包绕肩关节,并螺旋向患者肢体远端环绕,延展于上臂中下段[7]。目的促进引导肩关节上提,外旋。

1.3评判标准通过对患者上肢肢体功能的恢复评价,比较通过肌内效贴贴扎技术达到的治疗效果。在患者经过4个月治疗的前后,肢体功能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肌内效贴贴扎技术后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明显达到改善。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简化Fugle-Meyer(FMA)评定结果

3 讨论

以上在观察组实施的肌内效贴贴扎技术,主要是利用肌内效贴调整控制姿势动作的肌群的张力,促进肌肉协调能力,或进一步利用加大张力的贴扎方式将关节固定在对线良好的位置,提供局部关节本体感觉输入,使最大减轻肩关节半脱位的程度[8]。无论是在一些训练比赛中运动员应用肌内效贴贴扎技术还是在康复训练中的一部分患者的应用,此技术的有效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肌内效贴贴扎技术可以缓解疼痛,增加触觉传入神经的感觉输入,能够抑制痛觉输入,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改善循环,当贴布于皮肤密合时会自然产生皱褶,这些皱褶具有方向性,可改变筋膜及组织液的流向趋势,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软组织,当贴布的自然回缩方向与被贴扎的肌肉收缩方向相反时,也就是说贴布的锚位于肌肉的止点,其余贴布朝肌肉走向贴至肌肉起点位置,此时贴布能减缓肌肉紧绷或痉挛,适度放松被贴扎的肌肉与局部筋膜[9]。通过肌内效贴贴扎技术对改善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上肢功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以后的康复训练中应该积极应用此种贴扎技术。

[1]张国海,王人卫.肌内效贴对人体运动能力影响与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2015(1):73.

[2]汤新安,王人卫.肌内效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59.

[3]王茂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7.

[4]范茂华,潘翠环,陈艳,等.冷热交替漩涡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10):1202.

[5]张燊,傅维杰,潘加浩,等.肌内效贴对网球运动员上肢力量和疲劳表现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10):963.

[6]方晶华,余新宁,骆建洋.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4):378.

[7]徐本磊,杨媛乐,区瑞庆,等.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7.

[8]赵乘坤,曲峰.肌内效贴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6):609.

[9]姜文君,史佩佩,王盛.肌内效贴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11):1047.

[2016-04-18收稿,2016-05-15修回]

[本文编辑:董冰媛]

R684.7:R493

B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11.013

266071山东青岛,海军青岛第二疗养院康复科(肖勇,李顺铭)

猜你喜欢

效贴上肢肩关节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