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成分析

2016-11-30万学飞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130012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内蒙古兴安盟13740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2期
关键词:构成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

万学飞(1.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2.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成分析

万学飞
(1.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130012;2.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内蒙古兴安盟1374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传统电网逐渐向智能电网改进,想要实现这一转变就要抓住其基础建设——智能变电站,人们随之广泛关注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成,这是智能变电的基础要素。本文首先叙述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和优点,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及其构成。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构成

当今社会,电力需求越来越高,国家对环境的监管也日益严格,传统电网达不到目前社会对电力的消耗速度,严重阻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智能电网能有效缓解这方面供需矛盾,与之相关的变电站建设即为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指出智能变电站承担的是一种调节控制作用,如何把握其关键技术和内部结构十分重要,它在低碳经济以及可再生能源方面也能起到很大作用。

一、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实现电力调节,能够智能调节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安全可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它的智能诊断能力,对内部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能起到预防作用,一旦故障发生,能够迅速的处理故障,减少损失。这样无疑会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采取措施,同时对出现的意外事故采取紧急应对方案,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有效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降低了经济损失。特别是很多现代化技术的融入,更提高了数据分析水平,增强智能应变能力,因此,应积极把变电站技术和这些技术相互融合、借鉴,使虚拟电厂技术与微网之间能够兼容。这样变电站在设计时的采集工作就能够简单一些,实现信息化支持,为电网工程打下良好基础条件。

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还依赖于智能设备的帮助,打破了传统的设备划分束缚,使操作功能变得简单而直接,再用科技手段针对实际运行进行监控,根据具体情况表现来做出诊断分析。比如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进行合理分析,并制定可行的处理方案。智能设备的相关设计以及应用除了对站内设备的安全使用起到了很大的有利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整体评价站内工作情况,通过比较分析为后期跟踪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变电站的工作质量。

二、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

1 “在线监测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是在线监测智能设备的实时状态,对变压器油色谱、压力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目前,我国的在线监测技术已经相对完善了,运用这项技术得出的测量效果还是比较精准有效的。但是,监测开关的变化,或者是感应接头温度等细节时,则必须根据原理再考虑实际情况,做更深入的探讨。在线监测技术在控制力度上还是具有一定局限性,是因为传感器的接头如果长时间使用,就很容易受到损伤,继续使用的话,监测精度不可避免的会下降,数据不准确的话,也就容易出现偏差了。还有如果内部设备出现损耗磨损,或者是外界灰尘影响等都会给接头造成影响,加快其受损速度。因此,这部分技术目前都处于试用状态,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实用效果。

2 电子互感技术

电子互感技术是这几年国家在建设智能变电站时会使用到的一项技术。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当然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优缺点,其可靠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以下是试用中出现的问题:(1)噪音问题,这一般出现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多半是因为电流的变化而造成的;(2)配置规格不合理导致感应信息偏差。面对这些问题,操作人员必须做好计算处理,根据既定规格进行建设。

3 接地线安装

电力控制中有一个关键的技术保护控制,也就是接地线,它也在变电过程中占据着很关键的作用,是进行安装的第一质量关,可以说关系着管理人员的生命安全。通常,一般是选择铜包钢作为基本的线路材料,同时,他埋进地底的深度也是需要按照要求来选择的。比如在0.4kV翁基村电缆进户改造工程(电缆长5884m;户表85户)中要设定接地电阻值,还要进行检测,保证实际的接地效果。又比如在进行无功补偿装置时,还要根据每一户的电力负荷的实际计算结果,确定好合理的位置,或者是整体补偿,或者是与局部补偿一起进行,确定安装的形式。

三、智能变电站的构成

智能化变电站能够很好的融合一次与二次设备,组建了设备层,借助的主要是智能控件与高压设备,同时对检测、控制以及保护变电站的相关功能进行了加强。间隔层设备通常采用的设计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集成化和模块化。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了变电站内的模式,主要是共享的模式以及信息采集的方式。通过分散化控制设计的实行有助于确保不同设备模块拥有各自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综合了分工合作,确保能够独立完成。这促使系统稳定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变电站站控层需要负责的工作很多,包括监视、控制与协同站内的很多个设备与通信,同时涵盖了不少的高级功能。主要有“分析规划、智能提醒、检测站域等”。在站控层包括了一项软件构建技术,伴随着变电站的功能需求,变电站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变化。而且变电站的架构十分紧凑,能够合理安排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和设备等间的信息交互功能。可以促使集成硬件与一些组件技术,很好的促进变电站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安全性。另外,不断提升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促使设备间具有更强的集成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对系统周边的一些配置进行精简,同时加强维护。促使工程建设成本得到节约,推动变电站向着全新的阶段转变。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承担着关键作用。相较于传统的变电站而言,“智能变电站的优势和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可以预见,智能变电站是未来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相关科技人员必须开展智能变电站发展以及应用的研究工作,推动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楠,李刚,王冬青.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05):63-68.

[2]蒙俊良.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5):380.

[3]周铭骏.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研究[J].通讯世界,2013(19):93-94.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构成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探讨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