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型盆腔炎性疾病的研究

2016-11-29秦奇瑞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腰骶湿热型性疾病

秦奇瑞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产科,山西吕梁033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型盆腔炎性疾病的研究

秦奇瑞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产科,山西吕梁033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型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西药组与中药组。联合治疗组服用清热利湿方,连服10 d;同时静脉点滴先锋霉素Ⅴ3.0 g,替硝唑0.4 g,2次/d。中药组单纯服用清热利湿方治疗,西药组采用抗生素治疗,用量用法同联合治疗组。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提高,术后6个月复发例数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型盆腔炎性疾病疗效更为显著。

慢性盆腔炎;湿热型;中药;抗生素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得到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差、病程迁延所致,如不能进行正规、彻底的治疗,可导致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盆腔炎症的反复发作,不仅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也大大增加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为湿热型,且病情较为顽固。目前治疗本病的大量临床报道大多缺少标准的对照研究,疗效评定多为近期疗效,且无统一标准。本研究旨在通过改良筛选方案、给药方法以及疗效评价进行再研究,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与远期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1年3月-2015年9月我院妇科住院部患者(已行腹腔镜术且术后明确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经中医辨证为湿热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

1.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病史:本次发病前有急性盆腔炎病史。症状:低热、疲乏、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不孕。体征:子宫常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宫颈可有举痛。辅助检查:血沉快,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阴道分泌物涂片可见病原菌,CA125升高;B超检查提示输卵管增粗、积液或盆腔炎性包块;腹腔镜检查显示有明显粘连病灶或盆腔炎性包块。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及《中医妇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6版)有关内容拟定。主症见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见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性交、劳累及经期加重,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至少具备主症2项,次症3项,参照舌脉方可确诊。

1.1.3纳入标准已行腹腔镜手术,且术后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术前术后均符合中医辨证标准的育龄期妇女;术前阴道和宫颈分泌物检查未检出致病菌;未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术前未进行过类似治疗;患者依从性好,愿意配合。

1.2治疗方法

经过询问病史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30例。所有病例于月经干净后3~7 d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组于术后麻醉清醒后开始服用中药清热利湿方,连服10 d,同时静脉点滴先锋霉素V3.0 g、替硝唑0.4 g,2次/d。自拟清热利湿方:败酱草15 g,生薏苡仁15 g,黄柏10 g,丹参15 g,桃仁6 g,元胡索9 g,甘草5 g(本院中药房提供,统一代煎)。中药组腹腔镜术后中药治疗(自拟清热利湿方)。西药组腹腔镜术后抗生素治疗(先锋霉素V、替硝唑,用法用量同联合治疗组)。

1.3观测指标

一般项目: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疗效性观测: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3个月综合疗效比较(腹痛、腰骶酸痛、带下、乏力、低热等症状,子宫活动度或压痛,包块大小的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复发情况。

2 结果

2.1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腹痛及腰骶胀痛消失,妇科检查正常;显效:治疗后腹痛及腰骶胀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腹痛及腰骶胀痛减轻,妇科检查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腹痛及腰骶胀痛未减轻,妇科检查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2.2疗效观察

2.1.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腹腔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例,±s)

表1 腹腔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例,±s)

组别 例数 排气时间(h)联合治疗组(A组) 30 12.48±0.73西药组(B组) 30 13.15±0.66中药组(C组) 30 24.04±0.95

经t检验,A与B,t=3.799,P<0.01;A与C,t= 52.1,P<0.01;B与C,t=51.36,P<0.01。故3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2术后3个月综合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

经卡方检验,A与B,χ2=5.08,P<0.05;A与C,χ2=5.07,P<0.05;B与C,χ2=0.13,P>0.05。故3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术后6个月各组复发例数比较 (例)

经卡方检验,A与B,χ2=7.74,P<0.05;A与C χ2=3.95,P<0.05;B与C,χ2=4.8,P<0.05。故3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尤以慢性者多见。对于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单纯的西药治疗容易使病情迁延、反复,继发的盆腔粘连则容易引起慢性盆腔痛、不孕及异位妊娠等。患者盆腔组织增厚、粘连,最后包裹形成包块,局部循环障碍,单纯采用抗菌药物不易达到局部发挥作用,也不具备松解粘连、恢复盆腔正常的解剖位置。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以及手术技巧的提高,绝大部分妇科手术都能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在放大视野的作用下可以切除病灶,亦可分离盆腔粘连,恢复其正常解剖位置,并可同时行输卵管整形术或造口术。腹腔镜治疗该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切除病灶,能有效缓解近期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主要原因可能为腹腔镜手术采用电凝法止血,大量的电热辐射可以造成盆腔脏器、组织变性坏死,创面痂皮脱落引起组织粘连或僵硬。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对于有生育要求者,粘连的输卵管疏通后也难以长期维持其正常状态。并且腹腔镜不能彻底根除深部的潜在感染病灶,久之,盆腹腔再发粘连,潜在感染病灶扩散,导致病情反复。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属中医“带下”“癥瘕”“妇人腹痛”“不孕症”等范畴,可分为湿热内阻、气虚血瘀、寒湿凝滞和气滞血瘀4种证型,其中湿热型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证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证型复杂,有学者分析了近十几年的中医文献,对150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得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以湿热瘀结型为最多见的结论[1-4]。余在我院妇科病房收集病例过程中亦发现慢性盆腔炎性疾病以湿热瘀结型最为常见,故将腹腔镜术后确诊为湿热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药自拟清热利湿方以及抗生素联合给药的治疗方法,以期更彻底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减少复发率。本课题提出了防治并重的研究思路,以进一步提高腹腔镜术后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李涛,张瑞红.中药联合穴位注射痰热清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12):1 891-1 892.

[2]郭杨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12):81-81,83.

[3]黄巍,韦丽君,罗纳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内阻型慢性盆腔炎60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93-94.

[4]卢金镶.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7,47(27):148-149.

(编辑:梁葆朱)

Stud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ing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damp heat type)

R259

A

1671-0258(2016)05-0055-02

秦奇瑞,硕士,副主任医师,E-mail:420307927qq.com

猜你喜欢

腰骶湿热型性疾病
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损伤程度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腰骶移行椎患者腰骶交界区冠状面倾斜畸形发病特点的临床研究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理中汤加味寒温组方治疗虚寒兼湿热型胃痛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
腰骶移行椎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