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改善人体平衡机制研究进展

2016-11-29刘宪发李伟昂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太极受试者太极拳

刘宪发,孔 正,李伟昂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太极拳改善人体平衡机制研究进展

刘宪发,孔 正,李伟昂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平衡能力是生物体维持自身身体姿态的基本能力,是进行其他身体运动的前提必要条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下降也是生物体各组织器官开始生理性退化的前兆。通过对近些年关于太极拳与人体平衡方面的文献研析,以数量为单位解析,可更直观地了解太极拳与人体平衡的现状。结果显示,通过长期太极拳练习能有效揭示其对人体生理与心理等方面诸多益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太极拳改善人体平衡机制研究进展。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计量法等,以“太极拳”“平衡”等为主要关键词检索,共得文献138篇,经筛选,最终选定90篇进行相关方面解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周期跨度分布与受试者数量

对文献资料信息进行整合得出,学者在论文写作中涉及实验方面时,周期跨度在6个月以内数量共54篇,占60%;其次跨度在1年以上研究,共25篇,占27.8%;跨度在6~12个月数量有11篇,占12.2%。对数据分析可知:(1)6个月内的实验周期便于操作控制,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安排、对象选取、训练时间及实验严谨度等方面,6个月内的周期可使受试者不影响日常生活前提下乐意接受,基本保证实验过程的完整性,提高研究严谨度及结果科学性。(2)针对实验周期在12个月以上的研究。结构产生功能,由于太极拳独特运动特点决定了健身功效是需长期反复练习才能更好获得。

同时发现,参与实验的受试者在各区间分布情况差别不大,研究集中在30~60人和90人以上区间,分别35篇和25篇,占总数38.9%和27.8%。通过对受试者数量特征分析得出:(1)实验人数越多,间接反映出实验结果越客观,结论具有说服力,实验成果推广普适性强,可有效提升实验严谨度。但人数过多会给组织实施过程增添一定难度,难确保实验完整性。(2)受试者过少,过程的完整性利于保证,但结果会受个人因素影响较大,结果偏差也大,结果不具普适性。(3)受试者招募情况与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实验地址选取,当地人健身意识、氛围、生活工作状况,太极在当地开展程度等。

2.2 拳式的选择

资料显示,实验实施过程中注明受试者所练太极拳式的文献有30篇,占研究总数的33.3%,有60篇文献没有对受试者所练习的太极拳式予以注明,占研究比例的66.7%。此外还有48篇文献是介绍其他运动项目与人体平衡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包括健步走、秧歌、健美操、篮球、轮滑、蹦床等。在此暂且不纳入分析研究的范围,只对太极拳与平衡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关于太极拳拳式的选择方面,主要涉及到了简化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以及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太极拳的竞赛套路等。分析发现,有些实验受试者全部练习同一种拳式,然后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研究;有些实验设计则安排受试者分别练习几种不同的拳式进行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还有一些实验是研究太极拳练习者与其他项目练习者进行项目之间的结果对比研究。大部分实验设计依然首选24式简化太极拳作为干预手段进行相关研究,这可能和它在当今社会的普及程度以及套路自身简单易学的运动特点有关。

2.3 研究主题的倾向

太极拳套路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均有的独特运动轨迹,加上非圆即弧、虚实分明的运动特点,使得其对人体功能系统的影响绝非仅仅是单一方面。太极拳套路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系统,其内在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套路中每一个单一的动作。但这并不能说明套路只要具备动作这一单一要素就可以产生功能,整个太极拳运动系统并非只是单个太极动作的简单堆砌,而是依赖于动作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整合的结果。张孝荣从太极拳与人体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骨骼肌肉关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相关研究,发现练习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人体的平衡能力。张彩芳研究肌肉力量与人体动态平衡的关系,并试图找出下肢肌肉力量和腰腹部肌力在维持人体平衡中所发挥的作用,发现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动静态平衡能力。李新博则从视觉干预训练的角度出发研究太极拳与平衡,发现视觉干预训练对提高太极拳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Ding-Hai Yu等选取之前没有接触过太极拳的人群,进行为期24周的太极拳训练,结果显示太极拳训练能够对人体的平衡机制产生积极的影响。高蕾发现长期系统地进行太极拳锻炼能够有效地减少练习者腰腹部脂肪,提高躯干、腰、髋等部位关节、韧带以及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同时指出,长期科学地参加太极拳锻炼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以及空间感觉、视觉和本体感觉之间的协调能力。

2.4 研究分歧

随着太极拳的热潮,愈多的学者参与研究中来。就一段时间太极拳训练是否能提高人体静态闭目单腿站立时间这一问题,学者们产生了分歧,结果见仁见智。王文发现太极对人体静态站立闭眼指标影响不明显,周雁林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但张全海认为,长期从事太极练习可显著提高人体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和前庭功能;Song 以12周太极拳训练为干预手段研究,显示在单脚闭眼站立的时间有显著差异;常书婉也得出类似结论。学者研究结果差异可能与多因素有关,包括受试者体质、运动经历、研究思路、方法、测量手段等,另外也反映出实验过程中的不严谨及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经过众学者不断探究,揭示出太极拳练习对人体平衡系统影响的成果颇丰,但许多盲区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首先,长期科学系统有规律的太极锻炼对人体机体产生影响是积极的。通过一段时间太极练习,可使人体平衡能力得到较好保持,平衡能力下降速率有效缓解。但大部分文献在文中并未给出“一段时间”的具体跨度、练习太极多久效果最佳、何时是太极作为干预手段最佳切入点。王晓秋指出改善人体平衡能力最低练习时间为13周。国外有研究认为,单腿支撑小于5s的人群不具备该运动体能,因此不宜太极拳运动。总之学术界对该主题的研究也是各执一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部分文献研究在实验设计、思路及方法阐述上颇有新意,但多数文献的表述只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对结果简单分析上,缺乏一定说服力和渗透力。众文献关于研究过程中实验对象选取方面,男女比例出现偏差,关于太极拳锻炼对男性青年人的平衡影响方面研究文献较少。太极对人体影响研究正吸引众学者的广泛参与,跨学科特点愈明显,研究在不断深入,但许多研究由于受仪器、方法等因素限制,多数研究属于同层面、同水平上的扩展和延伸,给读者似曾相识感觉。由于缺乏对该主题进行全面审视,致使研究结果可信度不高。长期坚持练习太极对延缓人体平衡能力下降有积极作用,但找出太极改善人体平衡最低练习时间、频度及作为干预手段最佳切入点尚未有定论。

3.2 建 议

建议学者们后续研究进一步从多学科、多维度、多视角对该主题进行全面、科学、系统地深入挖掘、整理、诠释及相关理论建构。重点针对不同年龄段、性别、体质、习惯等各类人群分别研究,更全面地揭开太极拳潜在功效。同时建议人们在运动健身项目选择方面,选取两种或以上项目较适宜。

4 结 语

人体是一个复杂整体,各器官系统间存在密切联系,人们日常活动就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练习太极有利于促进并保持人们身心健康,但功效会存在个体差异,在后续相关研究中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干扰。目前关于太极对人体平衡系统方面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多数是停留在该主题研究表面,很多问题并未真正得到有效阐释。例如,太极拳对人体影响具体作用机制、如何表达太极拳内在核心健身机理、人体平衡机制下降具体生理方面原因等问题需多学科、多维度对其进行全面剖析。太极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希望通过众学者不懈努力、不断揭示,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 1 ]李新博,王明建.论视觉干预训练对太极拳练习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J ].四川体育科学,2014(2).

[ 2 ]姜娟.太极拳健身技理及其科学基础[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 3 ]王文,刘庆山.太极拳对老年人下肢运动机能影响的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5).

G852.11

A

1674-151X(2016)12-125-02

2016-10-28

刘宪发(1991~),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孔正(1990~),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太极受试者太极拳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太极+』,未来可期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世界,从此『太极』
疫情下普通患者应如何进行肺功能检查?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太极马扎(三)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