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农村中学走出教研困境的策略

2016-11-28林辉祥

求知导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学研究困境

林辉祥

摘 要:高质量的教研活动能够较快提升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但目前农村中学教学研究存在教师缺乏教研意识、对校本教研极不重视、教研途径形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的发展。笔者通过走访座谈,结合自身一线工作经历,谈谈农村中学走出教研困境的几点方法,以供同仁借鉴。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学研究;困境;策略

二十多年来笔者在三所不同的农村中学任教,除了自身的工作体验,还曾多次与不同学校的领导、教师座谈, 对农村中学教学研究开展情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本文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并结合专业行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谈谈农村中学教研怎样走出困境。

一、农村中学教研的现状调查

1.学校领导缺乏教研意识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农村中学的学校领导热衷于迎来送往,俗滥倾向严重,缺乏教研意识,对教研工作极不重视。有的教师认为教研是学校领导的事,有的认为教研是教研部门的事,也有的教师认为教研就是听听课、写写论文、做做课题等,没有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做好规划。而有些学校的领导几乎从不参加教研活动,而且带头造假欺骗上级检查,给普通教师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以上所述各种原因,导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少之又少。

2.校领导极不重视校本教研

所谓校本研究,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方式。按照这种方式,日常教学研究的重点下移到各个学校,从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各类具体问题出发,以一线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其他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其中。从目前许多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看,很多学校领导还没有真正理解校本教研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的效能研 究、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改革热点都聚焦在学校。从当前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看,教师主动学、主动研、坚持做的情形没有出现。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纸上的要求和规定,并没有成为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平台,也没有成为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教研途径形式单一

教学研究的形式和途径应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讲述教育故事,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进行教学实验,可以采用说课、微课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然而,从实际情况看,现在很多农村学校一说到教研就是听课与评课,甚至很多学校只听不评。

二、农村中学教研现状的原因分析

1.进修培训方式有待改进

长期以来,参加工作以后的一线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进修机会。虽然每年都组织一线教师参加各种名目的继续教育,但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继续教育与教学实际结合得还不够紧密,没有做到按需施教,没有讲求实效,更没有做到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这样的进修培训已经不能满足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种种原因导致本来用意很好的在职充电进修制度,变成了走走过场的形式,教师特别反感,专业进修成效甚微。

2.不堪重负满意度低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学教学语、数、英等学科的教师通常教两个班,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般都教3~4个班,每班50~60人左右。每周12课时的授课任务,仅仅课前准备、课堂讲授、批阅作业、命制考题、批改试卷、辅导学生、听课评课等方面,就需要50小时左右。有的教师还身兼班主任职务,每周还得多花几小时做学生的思想、纪律、学习等工作。有的学校还制定了周练月考制度,不停地印制许多试卷,订了许多教辅材料,大大增加了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要把课上好,就需要天天加班,身心俱疲。令人心酸的是,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育部门的种种评比任务,辛辛苦苦地“折磨”学生,换来的却是学生的冷漠和舆论的谴责。

3.职称评聘停滞现象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很多教师一旦评上中高级职称后,在思想上、行为上就出现了懒散现象,造成职业发展遭遇天花板的停滞现象。近年来,相关职能部门在教师职称的机制方面不断调研,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如果能严格按照这种规则行事,做到公平公正和规范管理,真正实现“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这种职业发展停滞不前的现象应该会有所转变。

三、农村中学教研走出困境的策略

1.优化教师的生态环境

一是校内生态。学校中心任务是“学”,学校领导要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单位,在学校内部评优评先、职称岗位聘任等方面,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向有利于一线普通教师的方向倾斜。从现有情况看,不少农村中学的校领导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曲解为自己拥有的权力和利益。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部分校长的家长制作风十分严重,个别学校更是成为弄虚作假和勾心斗角的单位。

二是校外生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前夕向广大教师致信慰问,高度评价教师的重要作用,把教师视为我国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教师,在讲话中再次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牢记使命,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着力改善农村中学教师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教师群体的整体幸福感, 使他们能够真正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要组建名师专家队伍,采用集中培训、送教送培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为一线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这样让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成长,减少在功利型组织中的内耗。

2.构建教师有为的理念

现在许多学校虽有设置管理岗位、专技岗位、后勤岗位等三种岗位,但是岗位职责不清。作为管理岗位的学校领导应该如何管理学校?作为专业技能岗位的教师应该如何教书育人?作为后勤岗位的工人应该如何服务学校?这种岗位职责不清的现状还将持续很长时间,现在要逐渐厘清岗位职责,要有担当,如果教师终日为各种杂事奔波,又怎么可能静下心来搞教研?评价教师应以“有为”为准绳,教师的绩效工资应优先考虑有“为”,而不应偏向有“位”。

3.提倡终身学习理念

现代社会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普通社会成员如此,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更应终身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教师要想更好地“诲人不倦”,首先就必须做到“学而不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密不可分。只有持续学习,在专业能力、教学技巧、教育理念等方面不断提升,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总之,目前农村中学教学研究存在教师缺乏教研意识、对校本教研极不重视、教研途径形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职业发展。只有不断优化农村教师的生态环境,构建教师有“为”的理念,提倡教师终身学习,提升素质,促进学习型、学者型、专家型、智慧型教师的形成,才能够促进教育创新,逐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赖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庾南.基于“为学而教”的教改实验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7).

[2]王爱泉.中学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3]王建生.农村中学教学管理探析[J].成功(教育),2010(6).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教学研究困境
跟踪导练(一)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