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结合厄洛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16-11-28陈春梅

医学信息 2016年29期

陈春梅

摘要:目的 对放射结合厄洛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在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并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依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脑放疗及含铂类同步化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全脑放射治疗联合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对比两者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脑转移病灶改善效果和总体评估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放射结合厄洛替尼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放射;厄洛替尼;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目前肺癌脑转移治疗中,多采用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效果不佳,中位生存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不少研究资料显示单纯放疗效果不佳,厄洛替尼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以我院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肺癌脑转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肺癌,经增强CT或MRI确诊存在脑转移瘤。男46例,女34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6.4±12.8)岁,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脑放疗及含铂类同步化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全脑放射治疗联合厄洛替尼靶向治疗。患者均采取全脑放疗,8mV X线等中心水平对照照射,DT=40Gy/20 Gx/4w,放疗期间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铂类化疗,DDP:25 mg/m2,d1~3,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观察组媒体口服150 mg厄洛替尼,1次/d,服药时间至少4 w,放疗结束后继续口服厄洛替尼治疗,直至不耐受或疾病进展。

1.3观察指标 随访1年以上,6个月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别为客观溶解率(RR)及疾病控制率(DCP),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患者一般情况、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脑转移病灶RR和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评估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耐受治疗,无中途退出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肝损伤,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在本组研究中主要分析放射治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肺癌脑转移效果。放疗和化疗均是一线治疗方案,效果相似。厄洛替尼是小分子EGFR-TKI药物,从理论上分析,与其他化疗药物相比,具有较高血脑屏障通过率,在脑转移治疗中效果良好,能够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自磷酸化反应,诱导P27蛋白表达,抑制肿瘤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体外研究发现厄洛替尼主要活性代谢产物能够提高脑脊液渗透率,能够与放疗发挥出协同和曾敏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厄洛替尼能够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放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脑转移病灶RR和DCR显著高于对照组RR和DCR(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评估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厄洛替尼联合放射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控制脑转移病灶,与以往研究报道结果相一致。分析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肝损伤,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药物毒副反应,症状较轻,能够治疗好转,患者耐受性良好,对于患者而言,厄洛替尼每天服用药物一次,治疗更加方便[1-5]。

总之,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放射结合厄洛替尼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田宏.EGFR-TKI致肝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04).

[2]夏国豪,曾赟,方瑛,等.化疗后再使用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4(22).

[3]张昕,王彬,林琳,等.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治疗获益后出现孤立进展后联合局部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3(10).

[4]何萍,王燕,杨晟,等.191例EGFR突变状态不明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TKIs耐药后化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3(10).

[5]吴瑾,刘文明.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01).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