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下)

2016-11-28朱安远张冰

中国市场 2016年40期
关键词:联合国

朱安远+张冰

[摘 要]诺贝尔奖迄今已颁发了115届(1901—2015年,其中1940—1942年未颁奖),共有870人874人次赢得诺奖,另有23个组织机构在24个年度内26次荣获诺和奖。在所有诺奖得主中,迄今共出现过18个国家的26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不含阿拉法特),其中获奖时在任14位,前任8位,后任4位。除温斯顿·丘吉尔是诺文奖得主以外,其余25位均是诺和奖得主。还重点介绍了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及其荣获诺奖的有关情况。

[关键词]诺贝尔奖(诺奖);诺贝尔奖得主;诺贝尔和平奖(诺和奖);诺贝尔文学奖(诺文奖);国家体制(国体);政治体制(政体);国家元首;总统;国家主席;政府首脑;总理;首相;英联邦;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0.185

4 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与诺贝尔奖

美、英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12日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岛阿金夏海湾的美军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8月13日双方签署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又称《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宣言》),次日正式对外公布。《大西洋宪章》的签署标志着美、英两国正式结成反法西斯政治联盟,它为后来的《联合国宪章》奠定了基础。

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属轴心国的其他6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奥地利、泰国,其中意大利、罗马尼亚、芬兰、保加利亚和匈牙利5国于“二战”后期先后脱离轴心国而加入同盟国)作战的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美国、英国、苏联(现俄罗斯联邦)、中华民国(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1947年8月15日脱离英属印度而独立,英属印度始于1858年8月2日,其疆域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1885—1937年还包括缅甸,1937—1948年存在单独的英属缅甸)、新西兰、南非联邦、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南斯拉夫]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又称《二十六国宣言》,1941.12.22—1942.01.14召开的第一次华盛顿会议又称阿卡狄亚会议(Arcadia Conference)]。后来加入该宣言的21国依次是:菲律宾联邦(Philippine Commonwealth,1946年7月4日脱离美国而独立)、墨西哥、巴西、埃塞俄比亚、伊拉克、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法国[“二战”中沦陷后于1940年6月18日起建立自由法国(流亡政府),1942年6月改组为战斗法国委员会(简称战斗法国),1943年6月3日联合其他抵抗组织成立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1944年6月2日成立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后被1946年10月14日成立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所继承]、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埃及[1958年2月21日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成为一个会员国。1961年10月13日叙利亚恢复其独立国家的地位,同时恢复其联合国会员国资格,1971年9月2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更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叙利亚。上述47国加上阿根廷(原保持中立,1945年3月27日才对德日宣战)、白俄罗斯(1922年12月30日加入苏联,1991年8月25日独立)、丹麦(1945年5月5日获得解放)、乌克兰(1922年12月30日加入苏联,1991年8月24日独立)即51个联合国创始会员国,阿尔巴尼亚(1955年12月14日加入联合国)亦属同盟国。9个轴心国和52个同盟国可看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指交战双方正式宣战或事实上表明了交战态度)。[1~3]

1945年4月25日,来自51个国家(因波兰民族统一临时联合政府于同年6月28日才组成,未能赶上会议)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大会,6月25日在旧金山歌剧院举行的会议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次日与会国代表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纪念堂赫伯斯特礼堂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其中波兰政府代表于同年10月15日补签,10月24日起正式生效,此为联合国成立纪念日,每年10月24日的“联合国日”始于1948年)。1945年加入联合国的国家都称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均为宪章签字国,共51个,现存49个):阿根廷、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现白俄罗斯共和国)、巴西、智利、中华民国、古巴、捷克斯洛伐克(1918年10月28日作为奥匈帝国瓦解的标志而成立,1992年12月31日解体,其国际法主体继承国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于1993年1月19日一起成为联合国会员国)、丹麦、多米尼加共和国、埃及、萨尔瓦多、法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即英国)、海地、伊朗、黎巴嫩、卢森堡、新西兰、尼加拉瓜、巴拉圭、菲律宾联邦、波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前苏联,后逐渐解体为15国:立陶宛、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俄罗斯是其国际法主体继承国)、沙特阿拉伯、南斯拉夫[后逐渐解体为6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简称波黑)、黑山、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是其国际法主体继承国,其前身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于2000年11月1日被重新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叙利亚、土耳其、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现乌克兰)、美利坚合众国(即美国)、希腊(1945.10.25)、印度(1945.10.30)、秘鲁(1945.10.31)、澳大利亚(1945.11.01)、哥斯达黎加(1945.11.02)、利比里亚(1945.11.02)、哥伦比亚(1945.11.05)、墨西哥(1945.11.07)、南非联邦(1945.11.07)、加拿大(1945.11.09)、埃塞俄比亚(1945.11.13)、巴拿马(1945.11.13)、玻利维亚(1945.11.14)、委内瑞拉(1945.11.15)、危地马拉(1945.11.21)、挪威(1945.11.27)、荷兰(1945.12.10)、洪都拉斯(1945.12.17)、乌拉圭(1945.12.18)、厄瓜多尔(1945.12.21)、伊拉克(1945.12.21)、比利时(1945.12.27),其中前29国中的27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已不复存在)属于1945年10月24日首批加入联合国的国家。

世界上现共有195个主权国家[4~5],其中联合国会员国193个,另有3类共81个观察员:[6]①观察员国(2个):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于1974年11月22日被接纳为联合国观察员实体,2012年11月29日巴勒斯坦被提升为联合国观察员国;梵蒂冈[Holy See(Vatican City State),属非世俗国家]于1964年4月6日被接纳为联合国永久观察员国。②观察员实体(6个):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990.10.16);耶路撒冷、罗得岛及马耳他圣约翰主权军事医院骑士团(简称马耳他骑士团,1994.08.24,其总部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1994.10.19);各国议会联盟(2002.11.19);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2009.10.20);国际人道主义真相调查委员会IHFFC(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Fact-Finding Commission,2009.12.16)。③观察员组织(73个):其中设有常驻办事处的17个:欧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原非洲统一组织)、伊斯兰合作组织(原伊斯兰会议组织)、英联邦秘书处、法语国家(法语圈)国际组织、亚非法律协商组织(原亚非法律协商委员会)、加勒比共同体、国际移民组织、中美洲统合体、国际刑事警察组织、国际海底管理局、国际海洋法法庭、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人口与发展伙伴、国际民主和选举援助学会、国际刑事法院。未设常驻办事处的56个:美洲国家组织;拉丁美洲经济体(LESA);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非洲开发银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禁止核武器组织;欧洲委员会;经济合作组织;拉丁美洲议会;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常设仲裁法院;独立国家联合体;太平洋岛国论坛;安第斯共同体;加勒比国家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海关组织(其前身是海关合作理事会);黑海经济合作组织;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美洲开发银行;国际发展法学会;国际航道(水道)测量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国际移民政策发展中心;东非共同体;欧亚经济联盟(原欧亚经济共同体);古阿姆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GUAM Organization for Democra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现由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4国组成);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东加勒比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商品共同基金;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伊比利亚—美洲会议;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东南亚国家联盟;印度洋委员会;欧佩克国际发展基金;伊斯兰开发银行集团;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能源宪章会议;欧亚开发银行;意大利—拉丁美洲协会;大湖地区、非洲之角及其毗邻国家轻小武器区域中心;拯救咸海国际基金;南方中心;和平大学;非洲大湖地区国际会议;地中海议会大会;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南美洲国家联盟;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

马格里布(Maghreb)是一个专有地理名词,阿拉伯语意为“日落之地”,是历史上对北非地区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含西撒哈拉)和突尼斯的代称,大马格里布地区还包括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上述5国即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简称马盟,英文AMU=Arab Maghreb Union;法文UMA=Union du Maghreb Arabe,1989年2月17日,常设秘书处设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成员国。

参加维也纳会议的8个欧洲强国(俄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典)于1815年3月20日发表声明,给予瑞士(瑞士联邦成立于1291年8月1日)永久中立国地位。同年11月20日俄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法国签订《承认瑞士永久中立的巴黎条约》,1848年瑞士联邦将“永久中立”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宪法,其中立国地位在“一战”后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再次得到确认。瑞士自1948年3月31日起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1946年瑞士联邦政府就率先向纽约联合国总部派驻了永久观察员),随着2002年9月10日瑞士加入联合国,其永久中立国的历史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7]

联合国秘书长(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是联合国秘书处的长官。依照《联合国宪章》,秘书长是由安理会推荐(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联合国大会任命的这一机构的“行政首长”,负责秘书处的工作,将其认为可能威胁国家和平与安全的任何事项提请安理会关注,并执行安理会、联合国大会和其他主要机构托付的“其他职务”。在世界各国面前,联合国秘书长往往被看作联合国的象征,同时也利用这一身份对争端的各方进行调停。联合国秘书长的每届任期为5年,可连选连任(现任期不得超过2届)。历任联合国秘书长见表3。

联合国秘书长根据工作需要,可任命若干名副秘书长来协助其工作。根据此前的庄严承诺和惯例,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和法国)的代表不能出任联合国秘书长,但各有1个副秘书长的职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迄今新中国的8位联合国副秘书长依次是(圆括号内是其任期):唐明照(1972—1979)、毕季龙(1979—1985)、谢启美(1985—1991)、冀朝铸(1991—1996)、金永健(1996—2001)、陈健(2001—2007)、沙祖康(2007—2012)和吴红波(2012—)。

迄今荣获诺奖的6位联合国公务员(官员)依次是:[10]①苏格兰教师、医生、生物学家和营养学家奥尔(Sir/Lord John Boyd Orr=1st Baron Boyd Orr of Brechin Mearns,1880.09.23—1971.06.25):1945年10月至1948年4月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其总部设在罗马)首任总干事(Directors General),他因努力消除战后世界饥荒,促进全球团结与和平而独享1949年诺和奖。②美国黑人政治学家、外交家和教育家本奇(Ralph Johnson Bunche,1904.08.07—1971.12.09):1946—1947年任联合国托管部主任,1947—1948年任联合国巴勒斯坦特别委员会秘书长,1948—1949年接任在耶路撒冷遭暗杀的联合国阿以战争首任调停专员、瑞典外交官贝纳多特伯爵(Folke Bernadotte=Count of Wisborg,1895.01.02—1948.09.17),因推动和促成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于1949年签订停战协定而独享1950年诺和奖,他是首位获诺奖的有色人。1954—1971年任联合国主管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③瑞典经济学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哈马舍尔德:在执行联合国使命帮助解决刚果危机时因飞机失事在北罗德西亚(今赞比亚境内)因公殉职(疑为政治谋杀),9月29日瑞典政府为其举行国葬,葬于乌普萨拉教堂哈马舍尔德家族墓地。哈马舍尔德终生未婚且无后裔,他因努力解决国际争端,促进国际和平,在联合国事务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而于1961年10月12日被追授当年诺和奖。其父亚马尔(Knut Hjalmar Leonard Hammarskjld,1862.02.04—1953.10.12)于1914.02.17—1917.03.30出任瑞典第13位第15任首相,属独立保守主义者。④爱尔兰政治家、外交家和高级律师麦克布赖德(Sen MacBride,1904.01.26—1988.01.15):1948.01.18—1951.06.13任爱尔兰外交部部长,1965—1974年任大赦国际(1977年诺和奖得主)国际执行委员会首任主席,1968—1974年任日内瓦国际非政府组织人权特别委员会(Special Committee of International NGOs on Human Rights)主席,1973—1977年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助理出任首任联合国驻纳米比亚专员,1974—1985年任1964年重组后的国际和平局(1910年诺和奖得主)第2任局长,1977—1980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国际通信问题研究委员会主席,1979年参与伊朗的美国人质危机谈判。麦克布赖德因对国际和平、人权与裁军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而与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分享1974年诺和奖,其生母是出生于英格兰的爱尔兰著名女演员、女权活动家和民族主义者冈妮(Maud Gonne MacBride,1866.12.21—1953.04.27,1903年2月21日在巴黎结婚),她是1923年诺文奖得主、爱尔兰诗人和剧作家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06.13—1939.01.28)自1889年以来所长期追求的对象。⑤加纳黑人外交家和政治家安南:[11]1962年进入联合国出任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于1948年4月7日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其总部设在日内瓦)行政官,1986年升任联合国秘书长助理,1993年3月1日起任主管联合国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安南是首位黑人联合国秘书长和首位从联合国国际公务员队伍中晋升为秘书长者。他阐释联合国在新世纪里所要实现的三大目标是消除贫困、防止冲突和促进民主。其孪生姐姐埃芙(Efua Atta,1938—1991)已逝世。联合国UN/U.N.(United Nations,其总部设在纽约)及其秘书长安南“因他们为创建一个更有组织与和平的世界所作出的努力”(for their work for a better organized and more peaceful world)而共同荣获2001年诺和奖。⑥埃及法学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巴拉迪(Mohamed Mustafa El Baradei,1942.06.17—):1997.12.01—2009.11.30任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成立于1957年7月29日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其总部设在维也纳)第4任总干事,2013.07.14~08.14任埃及代副总统。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巴拉迪“因他们在防止核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并确保最安全地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所作出的努力”(for their efforts to prevent nuclear energy from being used for military purposes and to ensure that nuclear energy for peaceful purposes is used in the safest possible way)而共同荣获2005年诺和奖。

5 美国副总统和国务卿与诺贝尔奖

迄今荣获诺奖(均诺和奖)的2位美国副总统依次是:①美国银行家、政治家和共和党人道斯(Charles Gates Dawes,1865.08.27—1951.04.23,1925.03.04—1929.03.04任美国第30任副总统)因主持制定道斯计划(Dawes Plan,1924年4月9日)而与策划签订《洛迦诺公约》(Locarno Pact,1925年12月1日7国代表在伦敦正式签署,1926年9月14日起生效)的英国政治家和外交家奥斯汀·张伯伦(Sir Joseph Austen Chamberlain,1863.10.16—1937.03.16,1924.11.03—1929.06.04任英国外交大臣)分享1925年度(延后1年颁奖)诺和奖。奥斯汀·张伯伦是英国政治家、保守党党魁和第40位第59任首相(任期:1937.05.28—1940.05.10)内维尔·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1869.03.18—1940.11.09)的同父异母兄长,内维尔·张伯伦因参与1938年9月29~30日英法意首脑与臭名昭著的“战争狂人”希特勒谈判并签订《慕尼黑协定》而成为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代表人物,1939年他共获得10人次诺和奖提名,其中1次是来自瑞典国会12位议员的联署提名。瑞典政治家和国会代理议员(任期:1938—1943年)埃里克·勃兰特(Erik Gottfrid Christian Brandt,1884—1955)是一位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和纳粹反对者,他为了表示对12位议员联署提名内维尔·张伯伦的讽刺和抗议而于1939年1月27日特意提名希特勒,尽管2月1日他及时发出撤回提名函,但希特勒仍然在诺和奖的提名档案中留下了记录。[12~13]1935年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党魁墨索里尼获得过2人次诺和奖提名。②美国政治家、慈善家(人道主义者)和民主党人戈尔(Albert Arnold ″Al″ Gore,Jr.,1948.03.31—,1993.01.20—2001.01.20任美国第45任副总统)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其总部设在日内瓦)分享2007年诺和奖,其获奖理由是“因他们在逐步确立和推广有关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的更多知识,以及在确立应对气候变化所需采取措施的基础方面所作出的努力”(for their efforts to build up and disseminate greater knowledge about man-made climate change,and to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measures that are needed to counteract such change)。顺便指出,在美国历任总统中,唯一的拉斯克奖得主是第35位第36任第44~45届总统(任期:1963.11.22—1969.01.20)林登·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1908.08.27—1973.01.22,1965LPS),他独享1965年拉斯克公共服务奖。[14]

迄今荣获诺奖(均诺和奖)的4位美国国务卿依次是:①共和党人凯洛格(Frank Billings Kellogg,1856.12.22—1937.12.21):1925.03.05—1929.03.28任美国第45任国务卿,因倡议并促成缔结《凯洛格─白里安公约》(Kellogg-Briand Pact,又称《巴黎非战公约》,1928年8月27日最初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1929年7月24日起生效)而独享1929年度诺和奖。②民主党人科德尔·赫尔(Cordell Hull,1871.10.02—1955.07.23):1933.03.04—1944.11.30任美国第47任国务卿(迄今任期最长的美国国务卿),因积极拥护和促成建立联合国并为联合国设计蓝图而独享1945年诺和奖,被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赞誉为“联合国之父”。③无党派人士(1944年12月16日晋升为美军首位陆军五星上将)乔治·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Jr.,1880.12.31—1959.10.16):1947.01.21—1949.01.20任美国第50任国务卿,因他所倡导的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是《欧洲复兴计划》ERP(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1947年6月5日首倡的一项旨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的援助计划]提高了西欧战后的经济水平,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而独享1953年诺和奖。④共和党人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原名Heinz Alfred Kissinger,1923.05.27—):1969.01.20—1975.11.03出任第8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又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15],1973.09.22—1977.01.20出任第56任美国国务卿,因成功地推动和促成了越南战争的停火谈判并签署《巴黎和平协定》(Paris Peace Accords,1973年1月23日双方草签,1月27日正式签署)而与越南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黎德寿(,原名潘廷凯,1911.10.14—1990.10.13)分享1973年诺和奖,黎德寿以美国违反停火协议的条款,越南尚处在战乱中为由拒绝受奖。

6 结束语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2010LI,大学期间曾参加过秘鲁共产党组织的共产主义学习小组)于1987年从欧洲回到祖国组建新的政党——民主阵线(又译为自由运动组织,Frente Democrtico,英文Democratic Front,简称Fredemo,属右翼政党),1989年以党主席身份宣布参加总统大选,其立场从早年的左翼已然右倾,主张国营企业私有化(民营化)和全面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16]当时其主要竞争对手是日裔政治家藤森(Alberto Fujimori,本名藤森谦也,祖籍日本熊本县熊本市,1938.07.28—,长期秘密保有日本国籍),他于1990年初重组政党为“改革九十”(Cambio 90,英文Change 90,亦属右翼政党)并出任党主席。两人均是首度参选总统,巴尔加斯·略萨在1990年4月8日第1轮总统竞选投票中获得相对多数,以27.6%的得票率领先于藤森的24.6%(因两大竞争对手均未过半,故需进行第2轮投票)。因藤森使用政治手腕败坏巴尔加斯·略萨的名声,在1990年6月10日的第2轮对决中,藤森最终以62.4%∶37.6%的支持率胜出,巴尔加斯·略萨因经验不足而惜败。不过换个角度一想,幸亏巴尔加斯·略萨竞选总统失败,否则世界极有可能会失去一位优秀的文学大师。藤森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宪法总统(任期:1990.07.28—2000.11.22),是秘鲁自1821年7月28日独立以来的第90任总统。藤森是继圭亚那首任(任期:1970.03.17—1980.10.06)华裔(客家人,祖籍广东梅州大埔县,另说祖籍今广州市白云区)总统、独立人士阿瑟·钟(又译为钟亚瑟,Raymond Arthur Chung,1918.01.10—2008.06.23)之后,第二位亚裔人士出任拉美国家元首。1814年荷兰将圭亚那转让给英国,1831年起称英属圭亚那,1966年5月26日获得独立,1970年2月23日成立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系英联邦成员国。阿瑟·钟就任总统期间,总统只是圭亚那的象征性国家元首,实权掌握在总理伯纳姆(Linden Forbes Sampson Burnham,1923—1985,1964—1980年任圭亚那总理,1980—1985年任圭亚那第2任总统)手中。1980年10月6日生效的圭亚那新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总理则是总统的助手。

瑞士联邦委员会(Swiss Federal Council,1848年11月16日成立)是瑞士的国家行政机关,其中的7名委员各自掌管1个联邦政府部门(兼任部长),且依据惯例每年轮流担任瑞士联邦主席(总统)和副主席(副总统)。瑞士联邦主席并非其国家元首(全体委员会才是),即使近年来联邦主席在外国进行官方访问时,逐渐有被视为国家元首的态势。出席瑞士联邦委员会会议者除7名委员以外,还有1名联邦秘书长(总理,有时被称作“第8位联邦委员”)和2名副秘书长(副总理),但他们无投票权。文献[17]P449“第二年(1887年),他(指戈巴特)出任瑞士联邦委员会主席,即瑞士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文献[18]P161“在诺贝尔和平奖中,瑞士联邦委员会主席戈巴特可以说是第一位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世界政要人物”;文献[19]P39“(戈巴特)1887年出任瑞士联邦委员会主席”。经笔者考证,瑞士律师、教育管理者和政治家戈巴特(Charles Albert Gobat,1843.05.21—1914.03.16,1902PE22)从未入选过瑞士联邦委员会[20],亦从未出任过联邦秘书长一职,只是在1886—1887年担任过伯尔尼州政府主席,故上述关于戈巴特出任过瑞士联邦委员会主席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文献[21]中至少存在以下5处错漏和瑕疵:①文中所列明明是26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大标题中却错为“25位”。②将日本前任首相佐藤荣作误为颁奖时的在任首相,实际上当时的日本在任首相是第40位第64~65届(任期:1972.07.07—1974.12.09)田中角荣(Kakuei Tanaka,1918.05.04—1993.12.16)和第41位第66届(任期:1974.12.09—1976.12.24)三木武夫(Takeo Miki,1907.03.17—1988.11.04)。③白里安获诺奖前后都出任过法国总理,只列入后任不妥。④佩雷斯获诺奖前出任过以色列第9任总理,只列入后任不妥。⑤阿拉法特是否应被列入诺奖得主中的在任或后任国家元首值得商榷。截至2014年10月,已有135个联合国会员国(占其总数的69.95%)承认巴勒斯坦为一个独立国家[22],2014年12月17日欧洲议会以498票赞成、88票反对、111票弃权,原则上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但实际上巴勒斯坦仍是一个尚未完全独立的国家(属自治地区)。

作为诺奖官网,文献[21]中出现了上述错漏和瑕疵,是很不应该的。尽管笔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考证已作出很大努力,但仍不能确保它就是十分全面和精准的,希望同好和知情者能给予补充和完善,笔者先致诚挚谢意。

惊悉西蒙·佩雷斯先生于2016年9月28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市(简称特拉维夫)不幸仙逝(诺奖历史上的第584位逝者),享年93岁,特谨致深切哀悼。

2016年10月7日(星期五)奥斯陆当地时间夏时制11时(北京时间17时),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授予哥伦比亚现任总统(第32任第28~29届总统任期始于2010年8月7日,来自民族团结社会党)桑托斯·卡尔德龙(Juan Manuel Santos Calderón,1951.04.10圣菲波哥大―,曾是新闻记者和经济学家)当年诺贝尔和平奖,授奖原因是“因他持久的努力结束了该国超过50年之久的内战”(for his resolute efforts to bring the countrys more than 50-year-long civil war to an end)。

参考文献:

[1]朱贵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 [J].军事历史,1985(3):20-23.

[2]何金铠.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的商榷 [J].军事历史,1986(4):25-26.

[3]朱贵生.再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 [J].军事历史,1986(4):26-28.

[4]朱安远,郭华珍,朱婧姝.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国籍的分布研究(上)[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5,22(6):167-172,176.

[5]朱安远,郭华珍,朱婧姝.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国籍的分布研究(下)[J].中国市场(物流版),2015,22(7):140-151.

[6]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observers [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Nations_General_Assembly_observers,2015-08-19.

[7]江帆,黄建华.从瑞士加入联合国看永久中立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J].社会科学家,2006(1):79-83.

[8]List of Federal Presidents of Austria [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Federal_Presidents_of_Austria,2015-08-19.

[9]奥地利总统 [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奥地利总统,2015-08-19.

[10]陶永学.联合国牵手诺贝尔和平奖 [J].当代世界,2000(9):35-37.

[11]申明河.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上任以后 [J].群言,1997(5):43-45.

[12]The Nomination Database for the Nobel Prize in Peace,1901-1956 [EB/OL].http://www.nobelprize.org/nomination/archive/peace/nomination.php?action=show&showid=2609,2015-08-19.

[13]周继红.1939年希特勒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J].晚报文萃,2013(15):35.

[14]朱安远,郭华珍.诺贝尔奖的风向标——美国拉斯克奖概览 [J].中国市场(营销版),2016,23(5):183-194,208.

[15]国家安全顾问(美国)[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国家安全顾问_(美国),2015-08-19.

[16]刘郴山.略萨:差点当上总统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J].文史参考,2010(21):66-68.

[17]《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编委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第一卷)[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02.

[18]童鹰.诺贝尔奖史话丛书:百年辉煌——诺贝尔与诺贝尔奖 [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04.

[19]刘炳香.国际关系视野中的诺贝尔和平奖 [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

[20]List of members of the Swiss Federal Council [E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members_of_the_Swiss_Federal_Council,2015-08-19.

[21]25 Heads of State or Government Awarded a Nobel Prize [EB/OL].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residents-nobelprize.html,2015-08-19.

[22]巴勒斯坦国 [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巴勒斯坦国,2015-08-19.

猜你喜欢

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基辅
联合国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 联合国糖尿病日》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征程
联合国的创立与中国的贡献
联合国期待与各国智库通力协作
联合国提议2015年召开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等5则
朝韩“打到”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