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推进德宏世居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对策研究①

2016-11-28苏剑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德宏州德宏少数民族

苏剑萍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德宏 678400)

如何推进德宏世居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对策研究①

苏剑萍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德宏 678400)

德宏世居民族健身操源于傣、景颇、僳僳、德昂和阿昌5个世居民族的日常生产活动,用于表达对丰收、祈祷、庆典等活动所采用的一种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是云南省特有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但发展至今,由于缺乏科学的推广形式等导致该世居民族健身操的推广效果差,认知度低,随着长居人口的日渐萎缩和技艺传人的短缺,严重影响该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生存,因此,立足本地民情,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推广与发展对策是该文探索的重点。

德宏 世居民族 健身操 发展 对策

德宏州处于我国云南省边陲,是一个下辖5个县市,长期居住着傣、景颇、僳僳、德昂和阿昌5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自治州,由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该州民族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民族传统保持较好,民族意识较强,民族文化特征鲜明,民风朴素,普遍较为重视民族节日和庆典活动,因此世居少数民族人民从其日常生产活动衍化出承载着当地民族风俗文化与特色的健身方式——世居民族健身操。但发展至今,世居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却受到很大制约,甚至出现后继无人的存亡危机。该文通过大量调研不难发现世居民族健身操的现状与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其中长期缺乏支持和科学的推广形式和推广效果缺乏有效巩固是3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如何推进德宏世居民族健身操的发展,立足本地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土化的发展对策促进德宏世居少数民族健身操的发展是一项无论对于宣传本地区民族文化,还是整合外来文化精髓推动本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德宏世居少数民族健身操进行推广,促其健康发展也是目前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对文化大融合的一个要求,更是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解决传承与发展问题的一个有意义的探索。

1 德宏世居民族健身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传承与推广的形式单一、封闭,受众少导致关注度过低

纵观世界历史不难发现,任何一种技艺和文化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则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化、发展、提高。但笔者通过常年的走访调查发现,当前德宏州少数民族健身操的推广和传承由于历史传统及语言方面的制约使得其在社会发展至今仍然依靠“人传人”这一单一、落后的传承手段,由于该封闭的传承模式必然会导致该运动形式的交流对象、交流圈子、受众群众数量相对固定,在互联网科技非常发达的当今仍然鲜为外人所知,只能在相对封闭的小圈子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广泛的推广宣传则非常不利,是一个致命的制约因素。

1.2 用于传承及推广的资金、人力支持严重不足,发展缺乏后力

任何形式的活动组织与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经济决定社会影响力的当今,经济因素往往影响着其他社会因素。通过经济数据不难看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德宏州经济体量过小,本州经济欠发达,再加上地区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德宏州长期经济处于落后水平。由于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及经济资金分配制度相关文体部门在资金、人力等方面投入的支持严重不足,而由于德宏民族健身操的商演价值并未取得社会资金的认识更无法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支持资金的短缺反过来更制约了该健身操开展的规模、形式的改进和文化的整理,发展缺乏后力。

1.3 无法整合社会力量形成持续的影响力,推广效果难以巩固

以景颇族民族健身操为例,通过座谈走访发现,近些年来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并给予了关注,不少地方政府还加大了对景颇族民族健身操的推广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德宏州老年体协日前顺利完成地方5种世居少数民族老年健身操的摄制工作,此项工作的完成将结束德宏州没有完整、系统的少数民族老年人健身操的历史,填补了德宏州文化体育工作的一个空白。虽然地方相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无法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量,推广效果难以巩固。这一问题又主要集中在师资、场地设施、器材缺乏,难以在群众中形成持续的影响,无法让群众主动参与其中。

2 德宏民族健身操发展对策

2.1 坚持民族特色,坚持教育推广模式

教育的教化作用是不容小觑的重要影响力量。解决德宏民族健身操发展和传承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结合学校教育,走进学校课程体系,特别是体育课程中。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融娱乐性、健身性、趣味性等多种特点于一身的民族体育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使其参与其中,从而也扩大了其影响面。坚持走教育推广模式不仅能够保证其民族特色这一本质,更能培育优秀的后备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传承这一难题,从而使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2.2 引入竞技体育模式,提高其社会地位

竞技体育由于其激烈的竞技性能够使参与者及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强的感官体验,在竞技氛围内能够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因此德宏民族健身操也可以尝试引入竞技体育模式,提高其社会地位。目前借助竞技体育发展民族健身操较为成功的示例有:陇川老年体协推广的德宏5种世居少数民族老年人健身操,并将2015年8月定为“全民健身月”,特别是县老年体协联合县文化馆开展为期1个月的德宏5种世居少数民族老年健身操推广普及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老年朋友参与到其中,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据云南网,2015云南成功举行了首届5种世居少数民族老年健身操比赛,进一步实施“德宏州老年人健身示范工程”,积极打造德宏老年人特色健身品牌活动,产生了较好的品牌效应。

总而言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推广全民健身,积极开展一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力度也是极为有意义的,通过引入竞技体育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其社会影响力为外人广为熟知,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2.3 打造本土化特色,结合旅游商演模式拓宽推广形式及力度

在互联网时代要想使德宏世居少数民族健身操生出新的活力,则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有效的宣传手段和媒介和旅游经济进行配套合作宣传,从而产生经济晕圈效应最终走出独特的旅游商演模式。不少少数民族的节日庆典及民族活动因为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如果得到科学的宣传则较易引起外界的兴趣和关注。如傣族的泼水节就成功地将“孔雀舞”、“ 象脚鼓舞”和时代感鲜明的傣剧推送到世界各地,景颇族的“目瑙纵歌”狂欢节和阿昌族“阿露窝罗节”等各类民族庆典活动也为外界所熟知。但推广和宣传也需要甄选和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需要立足本地特色,在保留原有汁味的基础上在配乐、舞蹈形式呈现及舞蹈动作编排上创出新意,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故事性和叙述方式进行一定的改良,能够提高外界群众的接受度和参与度,走出一条独特的旅游、商演模式,从而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使其推广形式得以拓宽,提高了其推广的力度,从而获得持久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1]韩柳.滇西地区少数民族健身操的推广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4.

[2]苏剑萍.景颇族健身操推广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 (12):637.

[3]倪利.云南民族健身操创编及推广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4]顾薇.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健身操的实证探析—以德宏州景颇族健身操为例[J].体育大视野,2015(30):228.

G633

A

2095-2813(2016)12(c)-019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190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Y588)。

苏剑萍(1974—),女,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德宏州德宏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德宏 生态摄影“朝圣地”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中缅胞波情 共饮一江水 德宏中缅胞波狂欢节
共饮一江水葫芦丝独奏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