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体育保健谚语管窥大众的养生观

2016-11-28米虹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谚语保健大众

米虹宇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通辽 028000)

从体育保健谚语管窥大众的养生观

米虹宇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通辽 028000)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流行于民间的体育保健谚语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梳理和总结出大众的养生观,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看待这些谚语传达的养生理念和养生价值。主要结论为:体育保健谚语是民间养生智慧的结晶;体育保健谚语折射出了大众的养生理念;百姓识记和践行体育保健谚语的价值。建议:多多识记体育保健谚语,充分发挥保健谚语的启迪和规劝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形成和践行人们日常的养生习惯和养生运动。

谚语 大众 养生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层次的提升,社会老年化进程的加快,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职业病、生活方式疾病的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迫切需要通过保健来维护自身机体的健康。而如今电视媒体中铺天盖地“井喷”式的“养生热”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也透视着国人对于健康的焦虑心态,正如养生专家说的“真正专业的养生建议并不是悬挂在墙上令人痛苦的清规戒律”,其实一些来自于民间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体育保健谚语就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强健体魄的养生启示。这些谚语不仅以简洁明快的句式记载着人们日积月累的独特而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言简意赅的句式使得记诵起来声调铿锵、朗朗上口,不易遗忘,这对于有着随时通过简单可行的方式进行防病健体的养生愿望的人们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1 体育保健谚语是民间养生智慧的结晶和瑰宝

汉语的谚语源远流长,从先秦文学所引用的谚语来看,谚语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清代学者杜文澜在《古谣谚·凡例》曰:“徭谚之兴,其始止发乎语言,未著于文字”。因谚语的出现早于文字,故谚语通常被视为与“雅言”相对的村言野语,俗称“野语”“鄙谚”;到《辞海》中对其解释为“熟语的一种,流行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谚语起源于百姓的口耳相传,创作于百姓的田间劳作,流传于百姓的生产生活,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百姓喜闻乐见的口头短语,可以说它“以一种机智又容易理解的形式把社会中的知识凝缩在短短的句子里”[3],在民间有着“水滴积多盛满盆,谚语记多成学问”的说法,所以,百姓又冠之以“智慧的花朵”“哲理的小诗”“生活的小百科”之称。

体育保健谚语是属于谚语众多分类中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是指通过短小凝练、富于警戒启迪的语句来强调日常生活中通过简单的肢体或躯干活动、身体运动来加强人体骨骼、肌肉的力量,增强心肺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再辅以合理的饮食、健康的卫生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适应能力的目的,是一种以强健体魄、延年益寿为养生目标的医事活动的短句。它们由于形式短小、通俗易懂、音韵和谐、生活气息浓郁,所以在口头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加工琢磨,这些体育谚语不但保健内容详实具体,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根据收集到的体育保健谚语,笔者总结出大体采用了以下几种表达方式:(1)“直接说理”型:就是明了地把养生道理直接说出来,要求人们按理去做。如“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不靠医,不靠药,天天锻炼最见效”“夏游泳;冬长跑;一年四季广播操”,这些虽然没有形象的比喻,但朴素精炼,不仅读起来一气呵成,而且道理突出鲜明。(2)“借物喻理”型:借通俗易懂的事物,喻示运动使人健康的道理。如“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卫生是妙药,锻炼是金丹”“蹦蹦跳跳,灵丹妙药”。(3)“以事晓理”型,就是以某一事物的现状或发展变化启发人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如“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水停百日生虫,人停百日生病”“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刀越磨越亮,体越练越壮”。(4)“借时喻理”型,就是运用时间或季节图景来传达体育锻炼要因时制宜。这个“时”融合了百姓对体育锻炼的看法与态度。如“任刮东西南北风,早晨晚上多活动”“早起做早晨,一天精神好”“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5)“对照说理”型,是指通过先言它物的对照,让人领会体育锻炼的真谛。如“常流的水不腐,常练的人健康”“庄稼没肥慢长,人不锻炼不壮”“勤劳的人力大,懒惰的人病多”。以上种种都是先辈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瑰宝,它们在与人为善中潜移默化地起着启迪和劝诫的作用,这些谚语凭借着形象生动、质朴明快、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向人们揭示着养生的道理,可以说它既是前人保健经验的宝贵结晶,又是对今人保健谆谆教诲的金科玉律,值得今天的我们为了健康长寿而经常传诵并努力践行,所以,百姓称之为“既是科学的诗,又是防病的药”。

2 体育保健谚语折射出大众的养生理念

从内容上看,可以说大多数体育保健谚语是帮助健康长寿的金玉良言,它们有着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社会性、生动性、传承性的特点。虽然质朴无华,但在民间却有着“民间小谚语,长寿大道理”的认可度,如果常常照做,就会少生疾病、强健体魄,坚持不懈地持之以恒,身体定会获益匪浅。正因为这些谚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所以,它们值得人们用心地遵守而行,以便为人们的健康服务。经过归纳和提炼,笔者发现这些保健谚语处处体现着大众的养生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以健康长寿的意识为养生导向

健康、长寿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话题和追求的目标。所有的体育保健谚语都是以健康、长寿为宗旨,从而引导人们在运动(辅以饮食、卫生等)方面加以注意和得以加强。俗话说得好,“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加幸福”。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更多地体验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和享受的同时,长期生活的快节奏、工作事业的压力却使很多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健康都远离了,何谈长寿?长寿源于健康,健康才能长寿,所以,健康的身体弥足珍贵。体育保健谚语正顺应了大众对于健康的渴求,传播健康的运动理念,倡导健康的运动方式,努力提高大众的健康素质。如:“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身体锻炼好、八十不服老”“锻炼按摩练气功,健康长寿活百岁”“八成饱健身,十成饱伤身”等。

2.2 以日常的生活为养生契机

保健养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做到未雨绸缪,就必须从日常的点滴生活做起。有人把好习惯誉为“健康的银行”,储蓄健康的人,一生都可让生命受益,而放纵不良陋习无疑是透支生命。很多体育保健谚语都是提倡人们以日常生活为养生契机,随时在运动(辅以饮食、卫生等)方面遵循和保持着健康的锻炼方式,从而融入为日常的一种生命状态和生活态度,日积月累,一定会带给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喜。其实,拥有健康的身体并非难事,因为健康,来源于日常习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活动和运动。如“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生命在运动,人人皆可通。随时随地练,身体保安康”“舒臂多扩胸,肺气得通畅。呼吸胸肋动,平肝身轻松”“跳绳踢毽、病少一半”,辅以饮食方面平日进食时低盐、低糖、少肉、多食蔬菜瓜果等,如“鱼生火,肉生痰,粗粮淡菜保平安”“多吃萝卜和生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这些保健谚语都体现出了养生无需刻意而为之,只需要人们牢记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遵循而为,随着脱口而出的谚语踏“歌”而动,假以时日,一定会看到养生的成效。

2.3 以多动少懒为养生的不二法门

古语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因此,养生最忌讳的就是“懒”,最推崇的就是“动”。动是维持人体代谢过程旺盛的重要因素,只有勤运动、常运动才是养生的不二法门,生命只有在动中才能求得平衡和发展。生理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体力和脑力是越用越灵,越动越活,要“活”就要“动”,一动生百巧,一懒生百病。“动则不衰,用则不退”是恒久不变的道理。很多体育保健谚语就是大力地倡导强身健体的办法就是锻炼,延年益寿的方法就是运动的,如“水不动生毒,人不动生病”“脑怕不用,身怕不动”“铁不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勤劳健身,懒惰损身”“饭后散散步,不用进药铺”“捂捂盖盖脸发黄,风吹日晒身体强”“跑跑跳跳浑身轻,不走不动多生病”“每天遛个早,保健又防老”“常炼筋长三分,不炼肉厚一寸”等都说明了“动”才是健康的源泉,更是长寿的秘诀。

2.4 以坚持不懈为养生的原则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没有恒心是不行的,体育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很多体育保健谚语字里行间都传达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健康长寿目标的达成是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和努力,需要细水长流地坚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不懈地坚持遵循科学的养生方法,让机体长期地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养生方能见到成效。欲速则不达,半途而废也不可取,养生最忌讳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勉强成为习惯,习惯成为自然时,我们就会有着健康的机体保证。鼓励人们坚持而获益的体育保健谚语比较多,如“若要健,天天练”“坚持练功,百病不生,中途歇功,百病丛生”“运动不负有心人,经常坚持健身心”“天天坚持万步走,能够活到九十九”“生命在运动,人人皆可通,坚持天天练,益寿又延年”。

2.5 以舒适自然、循序渐进为养生的常态步调

美国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曾说“运动应当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面的方式下进行”,说的就是为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应当是轻松愉悦、力所能及、溢满乐趣和丰富多彩的,人们才愿意坚持实行,疲劳和痛苦都是不可取的。很多体育保健谚语就是提倡大家要轻松地渐次自己的活动量,由小到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既不急于求成,又不墨守成规,这样的渐变式运动养生才符合生物机体对刺激的适应规律及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巩固的规律。如“锻炼养身,因人而异;修炼方法,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劳逸结合,延年益寿;动静结合,健康长寿;炼养结合,康乐长寿”等。

2.6 以实惠、可行为养生的上选

养生其实是一种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颐养生命,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活动。这样的一种医事活动是需要长期地渐进地施行,所以,日常生活中方便可行、经济实惠的养生活动和方法是大众的首选,而几乎所有的体育保健谚语都是极易受大众接受和掌握的绿色箴言,大家不需要去健身房、瑜伽馆之类的健身场所进行专门的养生消费,只要充分利用平日闲暇时间依照谚语坚持培养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以及改正一些不良运动态度和方法,久而久之,拥有健康的身体指日可待。这些谚语更多地提倡大众普及的运动方式——散步、跑步、体操、跳绳、气功等,如“饭后散散步,不用进药铺”“跑步是运动之王,走步是健身之友”“要想疾病少,天天做早操”“早晨活活腰,一天精神好”等,辅以饮食上倡导大家“吃要有所节制,饮需适可而止”。这些种种活动都是大家平日里能够做到但是并不太在意的运动,与其花大价钱、精力去“寻求”养生,不如遵从这些谚语去培养养生的习惯,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融于日常生活中的养生常态,积攒下来就是一笔不菲的健康财富。

3 体育保健谚语养生价值之所在

3.1 朗朗上口易记忆的语句有助于养生的坚持

法国的布瓦洛曾经说过:“一句漂亮话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形式工整、读来又朗朗上口的体育保健佳谚在创制时多半采用谐音、对比、仿拟的修辞手法,从而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起来平仄相合、悦耳动听,这些有着音乐旋律美的谚语寓意隽永深刻,趣意横生,表现形式简短深刻,易于识记、掌握和表达,它的实用性也易于被群众认同与接受。养生贵在坚持,而这些能够随时记起、随时取用、脱口而出的“顺口溜”不仅能够丰富大众的养生内容,鼓舞大众的养生热情,更能够成为很多人保持养生习惯的催化剂和座右铭。常言道,疾病是我们纵欲或忽视保健的一种惩罚,当大众意识到养生成为人们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时候,那么,只有坚持才是硬道理,这正应了这样的谚语——“一年三百六十六天,谚语三百六十六款,天天念谚语,按照谚语办,终身少疾病,寿域过百年。”所以说,经常识记一些体育保健谚语非常有利于人们的养生活动。

3.2 运用质量互变的定律对养生进行劝戒、引导

belkevitch曾经指出“谚语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它的内部组织,而是取决于它的外部功能,它通常是符合道德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而大部分体育保健谚语都是通过劝诫和引导的功能来实现它的社会价值的,为了更加具有说服力,这些谚语的创制多会依循质量互变的定律来构思。质量互变定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现象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即,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质变,质变过后又再一次进入到新一阶段量变的积累。如此回环往复。通过这样的定律创制出来的佳谚可以淋漓尽致地向人们展示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如“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天天坚持万步走,能够活到九十九”“一天跑百米,病魔不缠你”等都是通过量变质变转换原理来劝告大众养生是需要的是坚持不懈方能见养生的成效。

4 结语

体育保健谚语是人们运动健体、防病治病、延寿养生的经验写照,由于它们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就不免会带有人们认识上的偏颇和局限性,也会存在不少违背科学原理的部分,我们在认识和运用的过程中,需要一分为二地加以看待,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此外,由于语言都具有相通性,一些谚语与许多固定短语,如成语、惯用语、俗语等相融相通,难分彼此,但是,这不影响体育保健谚语的社会价值,相反,它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这种保健理念的丰富性。

[1]许沈华.四季养生谚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6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美)罗圣豪.论汉语谚语[J].四川大学学报,2001(1):62-70.

G80-05

A

2095-2813(2016)12(c)-0170-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170

猜你喜欢

谚语保健大众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