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党不忘初心 与民永结同心

2016-11-28

支部建设 2016年22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初心精神

□ 艾 斐

对党不忘初心 与民永结同心

□ 艾 斐

不忘初心亦党心,深怀民情犹国情。

面对党旗宣誓,是每个共产党员入党时的郑重表态与庄严承诺,并由此而铸就了一生的殷殷誓愿与不变的丹丹初心。而也正是在这入党誓词中,从革命到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发展时代,皆秉持和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治国基准,并反复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现在之所以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根本目的也正在于要始终保持和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此可见,党心、民心原本就是同一颗心,它们始终无法剥离,永远不能分开。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其不变初心的根本所在,就是要永远不忘人民,永远忠于人民,永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替人民纾危难,给人民谋幸福。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渐渐与为人民服务的无限忠心得到完美结合,实现高度契合,达到了深度融会与统一。所以,我们说不变初心,也就无异于说与民同心。因为人民永远都是党的命脉所系与旨要所归。无论在闹革命、打江山的初创时期,还是在改革发展、治国理政的执政时代,人民始终都是党的胜利之本与力量之源。从1921年7月1日至今,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在人民的拥戴和支持下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95年,在这几近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中,中国社会的变化之遽、之快、之大,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何以然呢?惟一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筚路蓝缕、浴血鏖战、奋发进取,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更赢得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崛起与新生,从而使党和人民的命运得以深度交融与高度耦合,成为一脉相袭、生死攸关的共同体。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党从一大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二大时的195名党员,直至而今(2015年12月31日),业已成为拥有8875.8万名党员和441.3万个基层组织的世界最大执政党。这是一场多么壮伟的战斗,一个何等辉煌的胜利啊!95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不渝忠心,对党永葆丹心,与人民永结同心,始终争当顶天立地的先锋队、争创开天辟地的大事业,才使我们的党得以与广大人民群众实现高度耦合和深度契合,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极大信任与全力支持,从而使党和人民的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以崭新的时代风貌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充分显示了一个负责大国的实力与风采。

在这里,共产党人无论作为顶天立地的先锋,还是首创开天辟地的事业,其在本质上就都是为了人民并依靠人民。因为在共产党人的心目中和字典里,这“天”,就是人民大众,就是立党为公,就是对信仰的执着坚守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这“地”呢?则永远都是坚守法理、严守底线、夯实根基、崇尚实践,始终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相知相亲地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尽管“天”和“地”的时空距离很远、物理位差很大,却殊途同归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至高与信仰至坚,形象化地表达了共产党人实践第一、群众第一、扎根热土、严守规则、不变初心、倚重人民的处事原则与政治品格。而这,也正是其永葆活力,永得民心,永远奋发进取、胜利在握的精神酵素与力量源泉。

党从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实践中已深深地感知到了时代的脉动与人民的心音,又从人民大众的生产实践与实际生活中精准地把握了社会意愿与时代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而这,便是时代潮流和历史走向,更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新方位与大趋势,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意愿和一致追求。正是在此基础上才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总体布局,才提出了“三严三实”与“两学一做”的具体要求,才设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愿景。党不但善于将人民的意志和时代的韵律加以马克思主义深度融通,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之加以深化和升华,从而创造性地探究和开辟出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时代的既定走向和历史的必然趋向。于是,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发展,中国人民始终都在党所擘划、所开拓的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一程又一程地从胜利走向胜利。显而易见,新中国所走过的发展道路,正同中国共产党的前进步履完全一致,高度契合,并几乎无处不深深钤印着党的精神、党的意志、党的奋斗纲领与发展方略,即由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好八连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女排精神、经济特区拓荒牛精神、新时期创业创优创新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这种精神是前所未有的,更是所向无敌的。它既由赤胆、忠心、生命、鲜血、智慧、魄力所氤氲,又由理想、信念、心血、汗水、雄心、壮志所构成,并强烈而鲜明地体现着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坚持不懈地对真与善、实然与应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思想粹质与精神内曜的创造性构建与探赜性追索。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党的旗帜、党的宗旨,还是广大党员的心之所向与情之所许,都始终只有“人民”二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他指出:“历史表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所以,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消除脱离群众这个最大危险,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正是出于这个信念、这一宗旨和这种追求,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告诫全党——“勿忘人民,甘作奉献”,一定要在执政为民的新征程、新实践中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不论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不论社会实现了怎样的变革,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不变初心、与民同心,都始终是一个铁定的永恒。只要信奉、坚持和恪守这个铁定的永恒,党就会始终充满青春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先进思想、模范行为和奉献精神深获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吸引人民自觉地向党靠拢,同党融会,与党共结同心,共修亲善,共担时艰,共赴重任。在这个过程中,党始终一如既往地争做顶天立地的先锋,争创开天辟地的伟业,特别是更加自觉而有效地施行了从严治党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纲领与资政方针,坚持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将人民置于至大至重、至高至圣的地位,都将立党为公和从严治党作为党的既定方略而加以认真践行和严格执守。因为只有党员和党的干部更清明、更廉洁、更纯正、更有为,才能深获人民的挚爱并强化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故此,2012年11月15日,当习近平同志刚一履中共中央总书记时,便满怀深情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异的环境”,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他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56个民族“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他认为,“为人民”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价值追求,而“人民性”则是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底色。他说:“人在做、天在看。”这“天”是什么呢?总书记答曰:这“天,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永远都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我们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始终将人民置于最高位置和中心环节,诚心诚意将人民奉为我们心中的“天”,将人民意识和为民情怀作为有无党性和党性强弱的重要准绳与鲜明标尺。

实际上,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中,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的总体要求中,始终贯穿着的一条红线,那就是“人民”与“人民性”。一个党员、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只要心中装着人民,意念中融入了人民性,那么他的党性也就自会具有最深刻和最根本的要素条件与关键因子。因为全体党员和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愿景与最高追求的。这既是党规、党法,又是天条、天理。实际上,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意蕴,也正在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秉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切实实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既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为“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只有人民大众,才是我们工作和事业的强大支撑与不竭动力。

不忘初心方可强根固本;与民同心才能破浪远航。

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在任何时候都应当铁里做钢、肉里做筋;越是艰险越拼搏,越是困难越冲锋!

共产党人永远铭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责编:张灵霞)

研究员、教授、山西省优秀专家、山西省文化领军人才、国务院“特贴”专家(甲)、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历任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省社科院副院长等。现为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科学家、太原社科院名誉院长、山西省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顾问、世界教科文卫组织副主席等。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初心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初心如磐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永远的初心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论“不忘初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