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体育教学系统化探究①

2016-11-28赵燕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系统化体育锻炼体质

赵燕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223)

基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体育教学系统化探究①

赵燕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223)

运用文献综述法和综合分析法,主要提出高校公体课教学系统化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对策,实现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体质健康、保证运动安全”三位一体的初级教学目标,以及促进大学生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树立“身心健康、终身体育”理念的终极教学目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系统化,才能全面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任务落到实处,体育教学系统化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体育教育 体质健康 公共体育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而《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形式、内容并不完全了解,对其重要性在思想上和身体上认知程度不够;同时在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中没有系统的在课内外进行指导练习,学生缺乏相应的锻炼方法;另外,场地条件也不能满足学生集中进行体质锻炼的需求。

做好高校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大学生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体质健康、保证运动安全”,帮助学生树立“身心健康、终身体育”理念的教学目标。

1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1)错误认识根深蒂固。重智育、轻体育思潮使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严重不足,多数人认为没病就好了,并不认为自己需要参加长期有序的体育锻炼,学校,家长,学生,基本是把文化专业知识课程当成重点,而忽略了体育锻炼。这种思想在中学时期尤为突出,到了大学阶段还是难以消除这种看法,这种认识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要改变它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解决。

(2)社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虽然生活舒适,交通与网络发达,休闲娱乐活动丰富,但是人口密集,污染严重,学生体育活动空间越来越少,看似舒适的生活使人越来越懒惰,体力付出机会越来越少,多数大学生习惯于宅文化,变成了弱书生。

(3)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缺失,作为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还缺乏对自身专业的高度认可,理论水平与教学艺术偏低,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沿用自己教练的那一套,懒于钻研提高。

(4)课外体育锻炼执行力极度缺乏。当前大学生虽然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所改观,逐步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质健康及生活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非常缺乏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直接行动,既无人指导又不能自我约束,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5)健身安全与环境无保障。现在的家长、老师最怕学生受伤、出事,体育伤害责任认定无法可依,缺乏较为详尽的保障制度。学校迫于安全压力,尽量让学生远离风险较大的运动项目,能够切实提高心肺功能的传统长跑项目如男子5000m、女子3000m曾经因运动猝死风波销声匿迹。校园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加之城市公益健身场所的缺乏,大学生的健身环境得不到保障。

2 高校公共体育改革的应用对策

(1)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互动服务网络平台的力量,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鼓励大学生多阅读体育相关信息,收看体育新闻节目,开展类似于“体育节”的活动向学生宣传体育项目规则,传播体育精神理念,增强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2)切实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研究,改革课程内容体系,结合各个运动项目的实际需要,将系统的理论教学内容明确列入教学大纲,突出以理论为主导;改变以往体育教学单纯的“示范→讲解→练习→纠错”技术教学方法,实现较规范的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法“示范(项目简介)→讲解(动作原理)→练习(注意事项)→纠错(自我练习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原则,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3)对学校所开设运动项目的具体内容、体质测试项目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合理汇编,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用以课外练习辅导。设置并发展体育运动代表队、体育选修课、体育社团协会、体育运动竞赛及文化展演等,补充和丰富教学以外的体育校园组织和活动。

(4)加强体育安全教育,同时做好学生的体育运动意外保险保障;加强高校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建设,按照国家要求做到基本满足生均配置。

3 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系统模块与应用

全面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系统,可粗略分为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系统、教学系统、课外锻炼与指导系统、场馆设施与保险保障系统4个模块,各模块又可划分更为具体的分支。

通过分析影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诸多因素,探索、制定公共体育教育的改革对策;改善与建立更新更全的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系统,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科学化,促进高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化。

构建实施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系统模块,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最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教育系统化中突出体育理论文化与运动技术实践相结合,通过动作原理、体育美学、运动心理等知识提高学生兴趣,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2)系统化教学为学生课余锻炼提供安全的指导依据,能及时处理一些运动损伤事件,具备简单的急救常识。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转变体育理念,通过体育锻炼的成功体验,促进身心健康,提升幸福感。

(4)通过系统化体育教育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会”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将“会学”的能力应用到课外体质锻炼活动中去。

(5)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系统化,有助于推动形成良好健身风气,为大学生锻炼提供安全保障,创造更优质的健身环境。

4 结论与建议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向学生传授有关体育与社会、体育与生理健康、体育保健、心肺锻炼、动作原理、运动与减肥、运动损伤、运动心理、安全防护等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认识;有利于改变大学生淡漠的体育观念和意识,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体育文化素养;有利于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坚持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提高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正朝着崭新的方向发展,应结合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加强体育教学系统化,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的本质及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合理运用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最终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口号落到实处。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S].2002.

[3]尹小俭,杜建强,季浏,等.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9):79-84.

[4]何伟,武英满,袁伟.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与体育教学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1):119-122.

[5]华建定,李鹏.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因素与体育课程干预措施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78-81.

G8

A

2095-2813(2016)12(c)-009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095

赵燕(1982—),女,汉,湖北襄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猜你喜欢

系统化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基于MATLAB软件的苹果内部品质系统化无损检测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