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与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①

2016-11-28郭维盛王亚洲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网球困难

郭维盛 王亚洲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 上海 200240)

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与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①

郭维盛 王亚洲

(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 上海 200240)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和道德教育进行理性思考。发现对网球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道德教育是保持其良好竞技状态、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应力”现象是网球比赛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注重运动心理微观学科的研究缺乏理论对训练实践指导,注重身体训练缺乏对运动员道德教育。心理训练与道德教育有着有机不可分割的联系。道德教育具有道德和意志训练的性质,是一个统一的教育过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针对实践中把技战术和身体素质训练当做是训练全部内容;建议以理性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心理训练和道德教育在网球专项训练中的合理地位,并通过实践和研究进行改进和完善。

网球运动员 心理训练 道德教育 理性思考

在网球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意志表现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身体和技术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对当前的比赛进行心理训练(三者是有机的联系起来的)。按照项群理论划分网球运动属于以技能为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1],以此要求对于网球运动研究更应关注心理机制产生的过程和表现形式对网球技能提高的影响。只有在训练控制中,在各个维度都能“专项化”进行,那么人体有序状态的发展才会更趋向于最佳[2]。为了消除“心理障碍”和缺少道德教育的不良影响,必须了解它的主要形式和产生原因,并且在网球运动训练中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和道德教育,以获得克服这种不良心理障碍的能力。因此,对网球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道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对有关运动员心理训练和道德教育方面的经典文章和著作进行研读;并结合对有多年的带队经历的教练员访谈,进行梳理、分析;较全面掌握了该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的基本情况。

2 心理训练和道德教育辨析

运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应用科学[3]。心理训练作为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被广大教练员采用,但心理训练的内容对不同运动训练项目以及不同性格特征运动员的影响还有待研究。从心理训练的主要任务出发可以把心理训练分为两个子任务:一是发展运动员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二是提高对比赛中偶然出现的各种不测条件和因素的适应能力,以免产生不良影响。科学的心理训练对运动技能的提高和运动技术的实施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道德教育是对受教者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培养道德品质、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4]。运动活动是体育教育的主要手段,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在这里,激发运动员从事这种活动的动机有着重要意义。这种活动的动机必然包含道德方面。可见,体育教育过程中,实质也包含道德教育。体育教育不能脱离道德教育而独立存在。

3 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与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网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任务是,发展意志品质。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形成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的过程。在有的高级别网球比赛中一两个球甚至决定一场比赛的情况,这样的比赛中就成为了关键分。而顶尖选手之所以成为顶尖选手,就在于对关键分的把握上面。目前,不少学者认为,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生理能力的挖掘逐渐接近极限,这种大负荷和长时间训练的做法已无多少余地,而必须走提高训练效果促进比赛发挥的路,特别是优秀网球运动员最大潜力所在则是其心理能力[5]。在网球运动员一般心理素质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联系:(1)视知觉训练,网球体积小、速度快、变化多,这就要求网球运动员有良好的视知觉进行快速准确的辨位做出快速应答。(2)集中注意力训练,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网球比赛中要求运动员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这是因为网球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项目,技术复杂细腻。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应贯穿不同周期训练的始终。(3)快速反应能力,是指运动员在有效使用自己的技术之前,依据场上情况,决定使用自己的技战术。包括对手的站位、移动方向、球的路线、落点、速度和旋转方向。并做出快速反应。

为了有效进行心理训练,教练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队员根据个人的特点和状态分别加以对待;对于过度兴奋的运动员必须使他保持冷静;对于比较畏缩的运动员,必须加以鼓励;对于过分自信的运动员,必须提醒他的责任心。

3.1 网球运动员出现“应力”现象

网球运动员最常出现的心理障碍的形式之一,就是所谓的“应力”。“应力”的本质是神经系统的过度紧张。这种紧张是受很强烈的或者作用时间很长的刺激物的影响而出现的。下面的情况可以作为这种“应力”的例子。在网球的决胜局中,对手采取异常凶猛的攻击,造成运动员长时间失去平衡状态,动作协调性遭到破坏,不能全力以赴,不得小心翼翼地活动,这就是说明他的神经系统受到对手的影响。“应力”的典型形式是长期的肌肉过度紧张的训练所引起神经紧张。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和疲劳和积极训练的时间有关。Matveyev L P.[6]的研究发现,疲劳和积极训练效果之间为1∶3的比例,也就是说疲劳的持续时间(如24小时)大约是积极训练效果时间(如72小时)的1/3。对这个比例适当地掌握可以有效避免“应力”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对赛前训练的把控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为了消除“应力”对网球运动员的不良影响,可以采取下述两种有效的措施:(1)尽可能合理组织比赛,同时要顾及出现“应力”的可能性。(2)训练具有系统性和计划性,以便适应突然出现的超强度的刺激物或作用时间较长的刺激物。

3.2 网球运动训练中存在的“客观困难”

“客观”困难是同运动专项所特有的障碍有关联的。运动员的特点和运动员个性特点都是决定“客观困难”存在的主要因素。以技能为主导类的隔网对抗性项目网球运动存在的客观困难是多种多样的。在运动实践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网球运动员要以最准确最协调的动作来完成练习(如:底线的正反手练习和截击等技术动作的要领)这种困难是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克服,不过在复杂的成套动作中这种困难仍然存在。(2)网球运动员要用最快速度来完成练习,取得比赛的胜利[7]。(3)在一场比赛中需要运动员发挥特能优势配合战术思维做出快速应答。(4)突然出现意外的障碍和困难时,运动员必须镇静(例如:对手利用新的技术动作和战术方法等)。

克服客观困难所必需的意志品质,是在身体和技术训练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所以,在网球运动训练中必须安排有困难的因素。否则,就达不到训练目的。

3.3 网球运动训练中存在的“主观困难”

网球运动的“主观”困难和客观苦难有本质区别。主观困难的基础是运动员对待网球运动客观困难、训练和比赛条件所抱有的态度。主观困难首先决定于运动员的个性特点,而不直接决定于项目的特点。这种情绪能给运动员以不良的影响,减低运动功效。在网球运动实践中最常见的主观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种:(1)各种形式的恐惧。特点是运动员对于过去失败的主观体验(例如:在比赛中,会因为之前失败于对手而造成心理障碍产生恐惧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2)对自己的缺乏信心,悲观失望。(3)对胜利和失败的过度反应。

主观困难的心理机制的基础是各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对网球运动员的行为影响是很复杂的。首先,相应的不良情绪心理状态对于相应的情况有着特殊的保护作用。其次,不良的情绪状态有较强的扩散性。兴奋开始扩散,越来越广地扩散到神经中枢和神经系统。也影响到植物性神经系统,从而破坏运动功能,破坏训练中建立起来正确的协调性。只有区分上述两类困难对于网球运动员活动总的影响之后,才能有效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促进网球运动员紧贴网球运动训练实际提高运动技能、完善运动状态。

3.4 对网球运动员思想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就是引导生活的建构,道德教育要帮助学习者学会关注、反思、改变生活,提高他们生活建构的品质和能力[8]。这对运动员独立能力和社会协作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

道德教育是教练员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运动活动是体育教育的主要手段,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在这里激发人从事这种活动的动机有着重要意义。不论从网球的规则还是运动员的着衣穿戴来看,网球比赛中都充满了“礼”数,其在社会中产生的道德模范意义也是不容忽略的。体育教育不能脱离道德教育而存在。如果不对教育过程做一个组织工作,任何教练员是无法把技术和战术教给运动员的,也无法激起运动员从事项目的热情。使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内容,这些要素需贯彻网球运动员培养的全过程。

4 结语

心理训练与道德教育是有机不可分割的。道德教育具有道德和意志训练的性质,是统一的教育过程,应该结合网球训练实际把二者贯穿于网球运动员训练的全过程。对于实践中把技战术和身体素质训练当做是训练全部内容的观点,笔者建议以理性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心理训练和道德教育在网球专项训练中的合理地位,并通过实践和研究进行改进和完善。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张春合,樊宗山.多维视角下对热点训练力量的内外关系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5):636-640.

[3]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思想汇报[EB/OL].htt://sixianghuibao.yjby.com/html.2014-06-13.

[5]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Matveyev L P.Problem of periodization Sport Training [M].Moscow: Fis Publisher,1964.

[7]王腾,赵建强.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击球动作速度与专项速度素质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346-349.

[8]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11):3-5.

G8

A

2095-2813(2016)12(c)-004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046

郭维盛(1984—),男,汉,河南郑州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王亚洲(1990—),男,汉,河南郑州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网球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困难我不怕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选择困难症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