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促进的互动因素的研究①

2016-11-28陈欢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5期
关键词:量表行为习惯体育锻炼

陈欢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0)

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促进的互动因素的研究①

陈欢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0)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促进的相关调查问卷,对200名19周岁以下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该问卷通过效度和信度检验,相关的因素分析,得出在体育锻炼中促进其心理健康的4个维度分别是: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行为习惯以及情感体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释放人体多余的能量,减轻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缓解紧张的情绪,促进人际关系,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水平。该文旨在通过探讨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因素的互动研究,分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维度 促进因素 青少年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发展,且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能够有自制力的控制自己,用正确的心态看待外界环境的影响,让心理保持平衡和协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没有成熟的阶段,自我矛盾的特点鲜明,主要表现为孤独感与交往的需要,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求知欲和辨别能力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没有过渡好,到了青年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极有可能低于一般人。

1 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

体育锻炼能够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状况,一般来说关于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效应一般分为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假说。生物学理论中有3种理论对此做出了相关阐述,第一种认为,人体会因为身体得到锻炼后体温升高而产生短期的安静效果。该理论似乎有道理,但是缺乏研究。第二种“茶酚胺”理论认为,在锻炼的过程中,身体会中会释放茶酚胺,并随着不断地锻炼而增加。第三种则支持“内啡肽”理论,内啡肽是一种类似麻醉剂的化学物质,身体锻炼能帮助该物质的释放,能帮助人体产生愉悦感并且减少疼痛感。

同样心理学理论假设也有3种理论:第一种是自我效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能在身体锻炼中获得竞争和成功的感觉,继而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第二种是认为锻炼能使人处于“变更意识状态”,使人有恍惚的状态。第三种理论认为,体育锻炼能对个体不愉快的情绪、意识和行为起到一定的转移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与不经常参与课后锻炼的大学生来说,积极参加课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更好;相关专家在对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对肢残者进行实验,肢残者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普通人群,实验结果表明,经常性的身体锻炼能够减轻肢残人对身体的忧虑,认可身体活力感会增强,并且提升自我价值感,自尊心和生活满意度。由此可以得出,体育锻炼对于心理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尤其能提升自尊心、自信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根据该地区的特点,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大学理工类、文科类等不同专业的班级,以25%的比例随机抽取10个班作为样本,每个班随机抽取20名学生,(排除19周岁以上的学生)共抽取200名男女大学生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该研究在分析国内外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南通大学的心理学专家,中小学的老师以及校长进行了开放式问卷,同时对5位教师,2位心理学专家和2位教导处主任进行了深入访谈。开放式问卷在参照《学习动机量表》《自信心量表》《SCL-90》等量表的基础上完成,量表包括精神病性、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症、敌对、偏执、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其他共9个因子。

(2)量表测量。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的情况测评参照《锻炼态度量表》(毛建荣2003)其中包括了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行为习惯、行为意识、行为认知、行为体验、目标态度和情感体验这8个分量表。该量表的重测信度较好,相关系数均在0.677~0.895之间,2次测定的得分均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数理统计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通过SPSS 19.0完成。并且用t检验,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进行研究和讨论。

3 结果与分析

3.1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

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的9个因子得分显示在1.36~1.90之间,这就表示,在此次实验研究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整体情况基本良好。男女性别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女生在恐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这4个因子分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和强迫症等心理健康问题呈负相关关系。

3.2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况研究结果

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中,《锻炼态度量表》中的分量表的题量较大,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该研究对分量表采取平均分的方式进行评价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中,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行为认知、行为态度和目标态度的得分差距不明显,而在剩余的3个分量表中,男女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数据表明,男生的行为习惯和情感体验的得分较高,因此,男生在体育锻炼方面有良好习惯并能在锻炼的过程中获得良好体验,而女生行为意向的得分比较高,说明女生在对于体育锻炼较高的心理准备并且有体育锻炼的意愿及冲动。

有研究者同样也做过相关的实验,得出:喜爱锻炼并感受到锻炼的乐趣,选择中等活动强度,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0~30min,每周3次或3次以上,有规律地坚持锻炼是决定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与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有类似的涵义,可以说在青少年锻炼的过程中,起显著性作用是因素是坚持,喜爱程度和锻炼时间。而锻炼的次数,锻炼的强度和主观感觉这3个维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不显著[1]。

4 分析与讨论

为了探讨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维度与心理健康的维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关系,该研究将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讨论。

(1)体育锻炼的8个维度和心理健康的9个维度之间的6个维度相关系数存在着显著差异,这表明了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同维度之间的差异与他们的体育锻炼状况相关。与之前开放式问卷和专家的深入咨询中提出的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6个维度——身体机能,运动体能健康,人格障碍,情绪健康问题,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问题有重叠部分。

(2)研究过程发现,不同性别青少年之间在体育锻炼与健康促进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特点——男女生之间与体育锻炼相关的心理健康维度有非常显著差异;男女生之间在体育锻炼中存在不同的认知倾向。

(3)采用相同的体育锻炼手段使男女青少年达到相似的锻炼目的是和不科学的。要遵循性别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锻炼方法。

5 结论与建议

(1)该文采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和锻炼态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因素分析可以得出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维度可分为4个: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行为习惯以及情感体验。

(2)不同性别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实施路径不同,在女生较男生在行为意向和行为态度上得分高于男生,在行为习惯和情感体验中低于男生,说明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男生较女生更能获得情感体验,养成锻炼习惯。

(3)女生虽然有锻炼的意向,却不容易在锻炼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因此,要想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则要从不同维度进行相关的干预。

[1]李辉.体育生活方式对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锻炼因素分析[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25(3):57-59.

[2]郑红渠,张庆林.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的初步构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4):95-100.

G80-05

A

2095-2813(2016)09(a)-014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5.147

南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结题报告书(YKC 15039)。

猜你喜欢

量表行为习惯体育锻炼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