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的民俗体育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

2016-11-28唐金勇

运动精品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业旅游

唐金勇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供给侧改革下的民俗体育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

唐金勇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市场将面临供给与需求的不相匹配,呈现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局面。基于此更需采取坚持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与设计的原真性;积极培养民俗体育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强化特色,培育民俗体育旅游精品等措施,以切实解决民俗体育旅游市场供给与需求这一矛盾。

供给侧改革;民俗体育;保护;旅游开发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进程中,巨大的旅游市场需求正在加速释放,伴随而来的是供给与需求的不相匹配。一方面,低水平、同质化、粗放式的民俗体育旅游产品大量存在;另一方面,高品质、个性化、精细化的民俗体育旅游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呈现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局面。因此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如何推进民俗体育旅游“供给侧改革”是当下民俗体育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

1 民俗体育保护开发的重要意义

1.1 丰富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文体生活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生活贫困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形成了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特殊社会弱势群体。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目前至少有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特别是在我国西部欠发达的多民族边境省份,同时也是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这一现象显得更为突出。保护开展好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它将极大丰富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文体生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1.2 新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之需求

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传递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多样性、多元化、个性与共性并存是当今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均提出了要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全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多层次需求的主要途径,可以有效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文明的乡风、增强农民群众素质,加强文化建设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基础工程。对民俗体育进行保护及旅游开发,它将改变新农村文化基础薄弱、教育水平不高、农民文化素质整体不强的现状,有利于新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3 中华文明的复兴之需要

在当代中国,不仅仅是学术界、教育界,在整个思想文化界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民俗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的崛起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世界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富国强兵的国家经济体的崛起,还要是一种延续五千年的十分强盛的文明的复兴,是一种文明的崛起,而不是靠模仿西方的文化趋向来完成,它应该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民俗体育恰恰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载体。

1.4 增强族群文化的认同感、自信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为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指明了方向。族群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民俗体育文化活动主要是同族群成员参与,是族群文化的主要载体。大力弘扬民俗体育精神,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它将有利增强族群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感。

1.5 有利于公共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

文化是由人们大众创建、参与和共享的。文化建设除了要有高雅的殿堂之外还要有更宽广的公共空间。在文化建设中,为全体人们提供可以共享的公共文化平台和公共文化产品,为大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在新农村和弱势群体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并予以适当的政策性照顾,让大众有充分的机会分享文化成果和参与文化建设。对民俗体育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它将有利于公共体育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标准、资源配置、供给方式、管理运行等内容,有利于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满足当地居民及各类体育组织的需要。

2 民俗体育保护开发的困境

2.1 利益驱动下严重影响了民俗体育的传承

在市场经济利益主体的影响下,相关部门从设计到实施全过程,均采用商业的运作思路,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被打造为“文化商品”,导致民俗体育文化失其本真。盲目的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使用夸张的艺术设计。如开幕式声势浩大,场面壮阔,但虎头蛇尾,缺乏后续内容,使其宗教情感等本质要素荡然无存。出现歪曲纯朴民俗体育文化的现象,致使民俗体育文化庸俗化,从而严重影响了民俗体育的传承。

2.2 缺少对民俗体育旅游主题的宣传

在当今文化传媒十分发达的时代,我们仍然缺少对民俗体育文化的有效宣传,外界很少有人知晓各地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这对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当前应以自然与人文资源为平台,寻求特色化延展路径,不断强化民俗体育旅游特色的凸显,增强地域性的竞争张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要树立“大品牌”发展思维,实施品牌化发展路径。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品牌,是难以吸引更多游客的参与。

2.3 资金的不足遏制了民俗体育旅游的传承与发展

旅游业严重依赖资源和资金,民俗体育旅游业自然不例外,其发展也需要强力的物质保障。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发现,民俗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源于政府投资,其他投资主体投入的资金微乎其微。这就造成民俗体育旅游对政府产生严重的依赖,内在活力不足。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健全,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民俗体育旅游业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单一的政府资金扶持,势必会降低民俗体育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4 法律法规不健全

切实有效的政策是每个行业发展的保障,民俗体育旅游业亦是如此,开发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也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虽然政府为了促进地区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需求,许多方面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法律法规不健全,很可能使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脱离正常轨道,这对民俗体育旅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3 民俗体育保护及旅游开发的对策

3.1 以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民俗体育活动,让民俗体育深入人心,注重民俗体育旅游的文化表达

政府应努力把民俗体育放在如正月、元宵节、三月三、清明节、五一黄金周、六月六、中元节、国庆节等当地的一些节日庆典上表演。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活动,打造有规模、有影响力的赛事或表演活动,不仅可以烘显出节日的隆重氛围,还可以让民俗体育活动更直观的呈现在市民的眼前,有利于民众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了解和传承。还可以因地制宜的选取某些项目组成一些趣味民俗体育比赛,民众不仅可以通过参与比赛锻炼了身体,还可以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从而提升民众参与民俗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3.2 坚持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与设计的原真性

在民俗体育旅游开发过程中,一是要坚持原真性原则,尽可能保持传统文化的原真性,任何过分修饰和改变传统文化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开发者不能简单地以仪式化的形式给游客一个简单的程序化的说明,而是要把具有体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精神内涵传递给大家,要突出其地域特色,挖掘民俗体育文化内涵,凸显地方民俗体育特色,提升民俗体育旅游的品位,以其独特的文化形式呈现给世人,不仅展现出物质层面的原真性同时表现的更是精神层面的感染力。

3.3 积极培养民俗体育旅游专业人才队伍

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人员素质高低将关乎旅游业发展的成败,民俗体育旅游也亦是如此。民俗体育旅游业发展迅速,相关专业人才稀缺,大量条件不符的人员纷纷进入民俗体育旅游业之中,导致民俗体育旅游业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给民俗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当不断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培训,明确服务意识,应以多层次、多形式、多方面的各种相关技能业务培训为重点,使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不断提升,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以满足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

3.4 强化特色,培育民俗体育旅游精品

民俗体育旅游开发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既要考虑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又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发进行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提高对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利用。要根据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充实内容,增加内涵,围绕各地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深度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要在特色上下功夫,以特色吸引人。应注意保证规划一个、 开发一个、兴旺一个,注重效益,切忌雷同、盲目性、重复性和随意性。本着“突出特色、培植名牌精品、适度超前发展”的思路开发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断增加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

[1] 胡金萍.民俗体育保护与文化认同重构[J].黄山学院学报,2016(02):86-89.

[2] 程超民.社会变迁视域下我国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 马芳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与管理[J].当代经济,2012(07).

[4] 李平,李睿.民俗体育旅游保护中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03):136-139.

[5] 蔡志霞.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城镇化建设中的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报,2010(08).

[6]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01).

[7] 袁海强,卢玉,方新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旅游融合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以安徽省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03).60-63.

Folk Sports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under the Reform of Supply Side

TANG Jinyong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Guilin 541006,Guangxi,China)

唐金勇(1979-),湖南永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民俗中的“牛”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民俗节
漫画民俗
旅游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