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研究*

2016-11-28刘子众

运动精品 2016年12期
关键词:滨海广东省海洋

刘子众

(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研究*

刘子众

(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需要学科建设支撑;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需要提出明确的战略目标;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的战略保障包括:坚持特色开发,品牌集聚原则。加强和完善滨海体育旅游品牌产业链。从“滨海”到“海洋”要品牌。加强科技支撑,培养高素质的滨海体育旅游人才。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文化。

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

滨海体育旅游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体育产业和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增进各国友好交往、人民友好交流的重要桥梁。对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目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挖掘和构建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并增强这一品牌的品质,促进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和全民健身文化繁荣发展和创新。为进一步全面构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的学科建设

目前,我国部分海洋特色高校和沿海高校都进行了水域特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各有特色。广东海洋大学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进行了体育专业水域特色学科建设,培养专业方向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侧重滨海体育休闲管理。

休闲体育专业侧重游艇水域休闲。综合体现滨海体育休闲人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水域安全救护、漂流救生、救生技能训练比赛、龙舟、潜水、帆船等教学、科研、训练比赛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完善的问题,比如,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水域特色课程,在理论知识体系方面还不够完善,没有对水域术科技能的应用能力形成理论支撑;在水域术科技能应用方面还没有完全和滨海体育产业、滨海体育旅游发展趋势接轨,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市场对滨海体育旅游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水域特色课程学习和学生实践实习严重脱节,严重影响了滨海体育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和滨海体育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还尚显薄弱,对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研究迫在眉睫。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访问得知,对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研究还未见发表。

2 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的战略目标

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的战略目标是:对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进行科学合理的品牌保护和开发,以具有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经济优势的现有滨海体育旅游品牌为示范和引领,争取用15年时间(2016-2030),使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地区、海岛、远洋、海空、海底等各类特色滨海体育旅游品牌基本上开发出来,建成先进创新的滨海体育旅游品牌经济带。滨海体育旅游品牌配套的宾馆酒店、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实现现代化。挖掘具有海上丝绸之路和全民健身海洋文化特色的滨海体育旅游新品牌,并形成品牌的聚集效应。使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赶上或超越国内外滨海体育旅游发达地区的水平。进行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也为促进旅游合作加强人文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互利共赢之路,是旅游业合作的黄金之路。[3]

3 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的战略保障

3.1 坚持特色开发,品牌集聚原则

特色是滨海体育旅游的生命力,是滨海体育旅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广东省各沿海地域在滨海体育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潜在的滨海体育旅游资源,合理布局,环保开发,特色开发,把一批特色项目打造成滨海体育旅游创新品牌。品牌切记单打独斗,要和本地区、关联省份、甚至国外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凸显品牌集聚效应。

3.2 加强和完善滨海体育旅游品牌产业链

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的挖掘和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以滨海体育旅游品牌为中心的整个产业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地发挥作用。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不是单单看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本身强不强,还要看与之相配套、相关联的其它产业链强不强,品牌竞争是全产业链的竞争。因此,在建设滨海体育旅游自身品牌的同时,还要加强有优势互补功能的宾馆酒店、旅游交通、信息服务、商业娱乐、旅游购物等产业链的品牌建设,使产业链中的各个品牌形成合力,使品牌强中争强,优中争优。

3.3 从“滨海”到“海洋”要品牌

滨海体育旅游应该超越传统的滨海体育旅游区域,包括滨海、海上、海下、近海、远海、海空、海岛、游艇游轮等众多发展空间。因此,应该从“滨海”走向“海洋”,全方位挖掘和打造滨海体育旅游品牌。这两年基本上滨海的好项目陆续都在开发,资源已经相当紧俏,所以现在在滨海还想研究什么好项目非常困难。比如,港中旅集团在珠海开发了一个海泉湾,在青岛又开发了一个,他们的模式就是滨海造地,造出来就建一个滨海小镇。珠海海泉湾一期投资20亿,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老板说如果就此停下来,20亿很难保证回收,继续往下投,大家又觉得有点含糊。实际上珠海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依托的城市不足,珠海这个城市体量太小,可是已经是这么一个状况了。连滨海造地来开发旅游这种模式都出来了,就意味着这方面的余地确实不大。[4]本文认为,滨海体育旅游品牌的再打造受限于滨海土地资源少,而且寸土寸金。但并不是没有突破领域,旅游离不开购物,可以从海上丝绸之路内涵文化上打品牌。比如打造“滨海体育旅游+海上丝绸之路免税购物业”品牌模式,既满足了游人旅游的体验,也满足了游人购物的乐趣。相比滨海体育旅游开发的寸土寸金,在海岛、远海、游艇游轮等滨海体育旅游领域,发展空间更大,应从中发现品牌建设的金钥匙。

3.4 加强科技支撑,培养高素质的滨海体育旅游人才

国家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广泛宣传,制定鼓励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从不同角度研究滨海体育旅游,加强科技支撑力度,使滨海体育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创新滨海体育旅游品牌。同时,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多开设与滨海体育旅游相关专业,培养更多懂技术、懂管理、会外语、会营销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建立和完善滨海体育旅游人才的教育与培训体系。把一个产品推向市场,有时比开发产品本身更加艰难。近年来,海钓、冲浪、帆船帆板、航海航空等滨海体育旅游产品纷纷在各地粉墨登场,但要形成市场规模尚待时日,在我国仍属小众市场。这和缺少滨海体育旅游项目的技术指导、水域安全救护、品牌营销规划等方面人才有直接关系。为滨海体育旅游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3.5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文化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获得了全世界广泛关注,也让沿线相关国家热情参与,而广东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应发挥多方优势,以重建21世纪海丝路为契机,做大做强海上丝路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文化。一是整合滨海体育旅游优势资源,开发世界级精品滨海体育旅游产品,形成整体滨海体育旅游品牌形象。二是打造一批精品线路,通过整合联盟城市特色滨海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一批海上丝绸之路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路。[3]三是强化沿海联盟城市项目合作,促进区域滨海体育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四是定期举办具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国际滨海体育旅游节。五是做好海上丝路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文化产品研发及营销工作。推动21世纪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的大合作、大发展、大繁荣任重道远。

[1] 海洋旅游[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56464.htm.

[2] 从“滨海”到“海洋”路有多远[EB/OL].第一旅游网,2012-01-20.http://www.toptour.cn/.

[3] 吴章勇,首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EB/OL].中国青年网,2015-11-16.http://www.youth.cn/

[4] 魏小安,发展海洋旅游[EB/OL].2011-07-19.http://blog.sina.com.cn/weixiaoanlaoshi.

Brand Building of Coastal Sports Tourism of Maritime Silk Road in Guangdong

LIU Zi-zho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Guangdong,China)

2016年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强校工程省财政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Q16155,项目名称:GDOU2016050213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滨海体育旅游品牌构建研究;2.广东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课题,项目编号:C14052,项目名称:广东省海洋体育休闲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刘子众(1970-),辽宁铁岭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海洋体育休闲与旅游。

猜你喜欢

滨海广东省海洋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感知规律在城市滨海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滨海白首乌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轻轻松松聊汉语: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新年“希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