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中国武术发展战略之“礼仪”文化研究

2016-11-28樊艺红

运动精品 2016年12期
关键词:泰拳中国武术跆拳道

樊艺红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21世纪中国武术发展战略之“礼仪”文化研究

樊艺红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学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亚洲国家著名武道项目“礼仪”文化形态的比较分析,解读“礼仪”文化在21世纪武术全球化发展情势下的时代价值,以期唤起学界对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重视。结论:“礼仪”文化属于世界文化范畴,它不仅是世界武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各民族提升国民素养和提高文化层面的重要载体。我们要重视中国武术“礼仪”文化建设,它将会在民族发展中起到不可低估的时代价值。

武术发展;民族发展;“礼仪”文化;比较分析

21世纪是全球经济发展与文化复兴的凸显时代。经济无疑是世界各国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而文化是世界的主宰,更是民族的血脉,其中“礼仪”文化可谓民族精神的窗口,也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文化的复兴和奥运的热潮,使国际体育赛场从技能的较量转为国家间‘软实力’比拼的舞台。奥运赛场上,民族迥异的武道项目便是一道文化风景线,从“礼仪”形式便可直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风采。中国素有“见其礼知其政,闻其乐知其德”的说法,可见“礼仪”文化对政治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在中国武术全球化发展的情势下,武术“礼仪”文化建设不容忽视。

1 中国“礼仪”文化

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国,古籍《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是神致福也”。中国的“礼仪”文化源于原始社会,是人们对大自然和神灵的敬畏而产生出来的意识行为——“天地者生之本”。现代汉语词典中“礼”是指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总和。《礼记·曲礼上》曰:“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诠释了“礼”的社会伦常寓意。不可否认,数千年以来中国的“礼”制由最初对神的祭祀行为发展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美德。孟子曰:“礼者,敬之本;敬者,礼之舆”,“礼”和“敬”都是人们对贤能之辈或长者的一种尊敬。“敬”是“礼”的出发点,两者不可分割,之所谓《国语·晋语》云:“父生子,师教之,君食之”。中国儒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较大地影响着中国后世文化。儒家将“礼”置于六艺之首,可见,儒家对“礼”的重视程度,这又表现在《礼记·曲礼上》中“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这些进一步说明“礼”又具有道德修养、文化教育、社会规范等诸多关于治国齐家的重要价值。“礼”作为中国的理民之策,治政之本,兼备儒家伦理“仁、义、礼、智、信”的共融。荀子所言:“礼有三本”,即“天地者生之本”(人神关系),“先祖者类之本”(人鬼关系),“君师者治之本”(人人关系)。[1]古老的中国以“礼”治天下,成为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最高策略。《周礼》、《礼记》、《仪礼》的问世使中国“礼仪”文化更加体系化。由于中国儒家对“礼”的推崇,使“礼仪”文化也逐渐分门别类分支模式化。今天,它也成为中国武学“礼仪”文化形式的重要理论依据。孟子曰:“无礼义,则上下乱”,“礼仪”文化在古老的中国有着至高无上的民族地位。

2 中国武术的价值核心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武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浓缩,是中国的战争史、军事史、文化史,体育史等多元文化并存的产物。不仅如此,中国武术运动形式多样,它是攻防实用、健身娱乐、文化教育为主要时代价值的文化载体,兼容并包了儒、道、佛文化各家精髓。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则提供了武术鲜活的血液,同时,也奉献给武术恒久远的制胜法宝——武德教育。古今中外,武术技术向来是战争的主要手段,是军队军人必备的武器,它不仅成为统治者维护政权的途径,也是抗衡外来入侵者的盾牌。武技至关重要,然而,“武德胜过武技”的谚语时代相传。由于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武人篡权夺位”的朝代屡见不鲜、“忘恩负义之徒”多不胜举、“侠以武犯禁”的事件又常有发生,“理约武”便成为统治者教化武术人的策略。不可否认,武术成就了习练者武功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超人的“勇气”,这种“勇气”出自对武技的自信,同时也体现了对“敬”的无知和对“礼”的忽视。自古以来,中国武术的传承都离不开师徒礼仪的严格规范,但也不乏对习武者武德和礼教忽视的历史传承人。中国有谚语:“为武师,须教礼,德不贤,不可传”、“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礼者不可与之教”,这些充分说明了“礼”和“德”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武术人领会了儒家“礼”字的内涵和“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和谐的社会,富强的民族一定会恒久远。

3 亚洲武道“礼仪”文化形式比较分析

“礼”作为儒家思想核心,不但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在国外也被广泛推崇。南宋以后,《孟学》被列入[四书]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孟子的“尊王和贱霸”思想成为当时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论根据之一。[2]为此,亚洲“礼仪”文化不再唯中国独享,它早已成为世界人们公认的民族文明标志而影响着多个民族的未来发展。现在的泰拳,柔道,跆拳道不再是单纯的搏击术,而是民族文化孕育下内外兼修的著名武道项目,这全赖于其国崇尚的武道“礼仪”文化。

3.1 探究泰拳“礼仪”文化

谈起泰国的泰拳,人们通常会联想到泰国拳手凶狠的外貌以及致命的格斗技术。《泰拳之道》一书中道:在过去,头撞、击打腹股沟、挖眼睛,以及其它许多危险的、极具毁灭性的技术完全合法。数世纪以来,这些破坏性的甚至致命的技术一直被应用在奔南拳比赛。[3]史料记载:泰国的泰拳同样来自泰国古老的生存技能,初为军事服务,是一种在战争中失去兵器之后的生存搏斗术。火器的全球化,泰拳走下军事舞台,转向运动和竞赛体育项目。当今的泰拳虽然并非世界主流格斗术,也许是其致命的制胜技术与血腥的格斗风格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记的缘故,然而,即便如此,热爱泰拳的人们仍然一如既往地追求。泰国是一个宗教国家,对佛教的崇信程度世界闻名,这种人神关系“天地者生之本”无形中影响着泰国民族的方方面面,乃至融入泰拳文化中,其中,泰拳“礼仪”文化形态就成为泰拳文化的特色。不仅是对神的崇拜,泰拳手对师傅的敬重意识更是至高无上,这主要体现在泰拳手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的一整套极为严格的“拜师仪式”。“拜师仪式”主要分四个部分:‘拜师礼仪’、‘满师礼仪’、‘敬师礼仪’、‘礼师礼仪’,其中,赛前礼仪主要包括六个主要部分:首先,拳手做“四面佛”仪式;然后,拳手跪在拳台上,表演赛前的第一个部分‘礼师仪式’;拳手站起来,表演‘漫舞仪式’;拳手向对手表示敬意;拳手脱下蒙空头箍;拳手向他们的老师鞠躬。[4]《泰拳之道》作者维拉罗勃斯认为:如果没有仪式的话,泰拳便不再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活动。正是这些文化仪式将泰拳与其它纯粹的拳打格斗区分开来,正是这些仪式将泰拳和它的丰富遗产和荣誉联系起来,也正是这些礼仪保持了泰拳的文明特性。这些仪式和文化使泰拳不仅仅成为一种拳台技艺,也使它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令人崇尚的武技形式。[5]不可否认,民族文化载体的存亡全依赖于它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无疑体现在对人类的教育层面。

3.2 了解跆拳道“礼仪”文化

近年来,韩国的跆拳道风靡世界,成为青少年追捧的健身运动。“跆拳道”这个名字来自韩国语的“跆”,指用脚踢打;“拳”,指用拳击打。这种手脚齐用,以腿为主,以手为辅,突出关节部位制胜作用的武技,成为韩国的荣耀。据悉1986年跆拳道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94年被国际奥委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在《跆拳道基础入门》一书中跆拳道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修身养性”,书中解释为“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的跆拳道精神。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也是一项非常注重礼仪形式的体育运动,因此“礼仪”文化仍然是跆拳道极为重视的部分,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礼仪”文化是韩国习武者武德修养与人格魅力的最高体现,诠释了韩国武道文化的精神气度。在练习跆拳道之前,首先学习跆拳道的礼仪知识:谦虚和正确的言语,忍让和友好的态度,虚心和好学的作风,是跆拳道练习者应该遵循的重要礼仪。跆拳道的礼仪过程有三个动作:第一,双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垂于两侧,同时两手握拳;第二,面向国旗敬礼,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内扣在虎口处,并放于左胸前,左手握拳;第三,对手之间鞠躬敬礼,双脚并拢,双手握拳垂于体侧,腰部向前约45度,头低下30度。[6]可见,跆拳道之所以被世界人们青睐,当然与其国武道“礼仪”文化分不开,与整个民族崇尚的武道风尚分不开。

3.3 研讨日本武道“礼仪”文化

日本,是一个武道文化多元并存的国家。剑道、空手道、柔道、合气道等就是日本国重要的武道运动,其中柔道是世界家喻户晓的著名搏击术。日本的《武道宪章》指出:武道是基于“心技一如”的原则,是“修行礼仪,磨练技艺,锻炼身体,铸造胆魄”的修业之道。[7]日本武道,强调“礼”,并贯穿于练习的始末。资料显示:在剑道练习时,武士出入道场的礼节,摆放器械和穿戴护具的程序,开始之前和对抗中以及对抗结束的礼节,同伴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礼节,从中都可以看出武士们的身体由内自外的动作细节,郑重而又谨慎。日本学者佐藤一斋对“礼”是这样解释的“无法欺辱用头盔和甲胄武装起来的人,同样,对礼仪正确有度的人,人也不能轻易的欺辱他。掌握礼仪的人与穿着甲胄的人一样[8]。”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一些国家对日本“礼仪”文化点头肯定的原因。日本对“礼仪”文化的重视不只体现在武道方面,一位当代佛学大师说过:“我曾经看过一个很特别的画面,一个日本人打完网球后,站在网球场边向整个网球场鞠躬。一般人看到会感到很不可思议,网球场并无一人,为何要向网球场鞠躬和谢恩?这个人有心理问题吗?其实这种感恩的礼仪来自中国千年前的思维”。“礼仪”文化不仅是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它已经成为整个民族的精神追求。据悉,日本柔道在1964年成为奥运会项目,在1992年再次被纳入奥运会项目。众所周知,日本柔道的出处在中国,然而,这个中国“学生”在奥运赛场上让世界人们看到的是柔道运动体现出的民族信仰。柔道赛前的一系列礼仪姿态已经充分说明了日本对武道“礼仪”的重视:‘立礼’、‘立姿转跪坐’、‘跪坐’、‘座礼’、‘跪坐转立姿’等五花八门的礼仪姿态,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选手在每一次“较手”之前向对手鞠躬的礼仪动作。不可否认,战争年代,历史让世人看到了日本丑恶的一面,然而,在和平年代,它又以“礼仪”文化征服了世界。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成就一个国家,可以摧毁一个民族。无需置疑,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最终逐渐壮大而赢得了世界对其国“礼仪”文化的肯定。

3.4 思考中国武术“礼仪”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武术不可替代的生存之道,在华夏大地延续了上千年而生息不衰。武术“礼仪”,简单地说就是中国“武德”的外在体现。资料显示:武术竞赛的“抱拳礼”来自中国古代民间的普通礼仪“拱手礼”,它是封建社会人们对“先祖”、“君师”表示敬重之意的重要礼仪之一,儒家却赋予了它崇高的文化内涵,而成为武术比赛的正式礼仪规范,它将成为世界审视中国武术精神和民族文化深度的第一扇门。在一本高等学校《武术》教材中,武术“抱拳礼”的寓意为: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掌,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9]武术“抱拳礼”是中国儒学与当代武学的融合,它不仅是武技较量的开始,更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外显,它可谓中国“武德”最精简的浓缩。当代全国武术竞赛裁判法也明文规定: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和完成比赛套路后,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如套路棍术项目的礼仪动作为:并步站立,右手持棍把段,屈臂置于胸前,棍身直立;左手成掌,掌外侧扶于右手腕部,两手与胸间距离为20-30厘米。[10]不可否认,武术“抱拳礼”蕴含了极高的文化底蕴,但是,人们也会发现武术套路项目中即便是器械,如“持剑礼节”、“持刀礼节”、“持枪礼节”也只能归于“抱拳礼”的礼仪范畴,是“抱拳礼”的延续而已。当代国内外武术赛事逐年递增,通过观看各种渠道的武术比赛,人们均可以观赏到中国武术(套路与散打)项目“礼仪”文化的风貌。人们也不难发现:在武术比赛结束后除了规定的“抱拳礼”,向裁判长又行“鞠躬礼”的运动员都能给裁判员和观众留下较好的印象,然而,“鞠躬礼”并非武术规定礼仪动作,这是比较令人遗憾的。

郑旭旭教授在《从术至道》一书中对当代武术礼仪形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如今,以“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除了开始和结束时的“抱拳礼”外,其他的礼节几乎全部简化了。[11]在武术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也有专家呼吁:未来的武术教师队伍中要聘请国学专家和对外礼仪专家。[12]众所周知,武术竞赛裁判员多为长期从事武术工作的专业人士,有些还是著名的武术家、教育家和学者。从中国儒家伦常角度来说,武术后辈向武术专家和前辈行“抱拳礼”和“鞠躬礼”表示敬意均不为过,所以,武术“抱拳礼”,“鞠躬礼”这两个直射中国武术文化内涵的仪式应该贯穿于中国武术教育和武术全球化进程的始末。不仅如此,代表中国武术精神与体现武德内涵的中国礼节都可在国际体育赛场上体现出来,以展现大国文化的风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礼教提升全民修养,提高民族文化层面,树立民族体育国际形象’的时代效应。如此也正合乎《奥林匹克主义宗旨》: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以乐于做出努力、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13]

4 中国武术“礼仪”文化是树立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品牌形象的法码

21世纪,人们意识到“文化”才是世界各民族实力比拼的最强大“武器”。日本的历史行为让世人为其民族失望,但是,日本的“礼仪”文化又挽回了其国形象。泰拳的野蛮风格给世人留下深刻烙印,但是泰拳“礼仪”文化的教育宗旨,又使泰拳赢得了世人的重视。在世界民族力争强大的时刻,民族形象未尝不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命运。国际形象大师安德鲁·阿加西说过:形象等于影响力。不反,形象一旦形成,便会产生一种形象的外力对个人、社会和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国家运动员以及民族文化载体都是国家形象的重要承载者。当今,跆拳道、柔道正高举着本国崇高的文化形象傲立在奥运项目之列,作为世界武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更应该展现古老国度独显的文化魅力而鹤立在奥运武林之中。能借助国际体育平台“奥运会”提高民族的世界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认可度,也是中华民族的需要。在中国武术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专家学者认为:武术服务全球健康,构建和谐正面的国家形象;推动文化输出,构建国家文化形象;体现中华文明礼仪,构建国家文明礼仪形象。[14]为此,“武术入奥,绽放民族文化”是当代武术的历史使命,重塑中国武术“礼仪”形象,意义深远。

5 结论

21世纪全球文化的复兴,在各民族你追我赶地成就自我辉煌的同时,重振民族文化便成为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执着追求。人们相信:一国文化的世界认可度越高,它的世界影响力越大的结论。今天,它成为了民族 实力较量的重要载体,成为世界各民族文明的标志。中国俗语“礼多,人不怪”,因此,礼教没有国界之分。中国俗语:“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在21世纪武术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多礼的民族会赢得世界的尊敬,换来民族的文明和修养的提升。在“武术入奥”前夕,重视中国武术“礼仪”文化建设,会在民族未来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1] 董昶源.中国全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9(1).

[2] 于丹.于丹之《论语》《庄子》《孟子》讲孔子的忠恕之道[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 马克·范·斯凯弗,佩德罗·沙拉拿·维拉罗勃斯著康德强,宋卫琴译《泰拳之道》[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0(1).

[4] 正搏会.跆拳道基础入门[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8(1).

[5] 郑旭旭,袁镇澜.从术至道[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

[6] 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中国武术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2004,01(1).

[8] 郑旭旭,袁镇澜.从术至道[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

[9] 栗胜夫,栗晓文.全球价值链视野下的中华武术对外发展战略思考[J].体育科学,2011(3).

[10]奥林匹克宪章[M].奥林匹克出版社,1991.

[11]郭玉成,刘韬光.武术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作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4).

On the"Etiquette"Culture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Chinese
Wushu in Twenty-first Century

FAN Yiho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0,Guangxi,China)

樊艺红(1972-),河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泰拳中国武术跆拳道
跆拳道奶奶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嘻哈跆拳道
ACE MUAY 传承泰拳 开发泰拳健身教育国际标准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泰拳少年被打死令泰国反思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泰拳:最刚猛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