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系长毛兔品种特征、性能与推广利用

2016-11-27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6年9期
关键词:长毛兔剪毛公兔

皖系长毛兔品种特征、性能与推广利用

皖系长毛兔公兔

皖系长毛兔母兔

皖系长毛兔原名皖江长毛兔,属于中型粗毛型长毛兔品种,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固镇县种兔场、安徽颖上县庆宝良种兔场联合,历经20余年的系统选育形成。2005年通过安徽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江长毛兔。2010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更名为皖系长毛兔。

1育成简史与群体规模

1.1培育过程

选育目标为公、母兔外形一致,成年兔体重在4kg以上,8~11月龄,91天养毛期1次剪毛量在300g以上。成年兔估测年产毛量在1200kg以上,刀剪毛11月龄纤维粗毛率在15%以上,窝产仔数7只以上。

选择德系安哥拉兔和新西兰白兔为亲本。德系安哥拉兔为农业部资助的固镇种兔场于1981年12月从德国引进,耳型以“一撮毛”为主,被毛浓密、有毛丛结构,成年兔体重3969.5g,年产毛量781.7g,粗毛含量5%左右,窝产仔数6~7只。新西兰白兔由农业部资助的固镇种兔场于1979年2月从丹麦引进,选2月龄体重1.5~2.0kg、被毛浓密、粗毛含量超过20%、产仔率高、窝产仔数7~9只的优秀个体。

新品种的培育经过3个阶段,即杂交创新阶段、横交固定阶段和扩群巩固阶段。杂交创新阶段:首先在德系安哥拉兔与新西兰白兔两个品种间进行正、反交,然后再与德系安哥拉兔回交,至后代群体中出现产毛量和粗毛率均为理想的个体;横交固定阶段:在杂交2代和杂交3代中选择理想型个体组建自群繁育的基础群,采用选种选配相结合的方法,经历3个世代使群体中理想性状逐渐稳定下来;扩群提高阶段:先采用5月龄早选早配法、实验室与目测相结合的种质评定法、综合选择指数及个体与家系相结合等选种方法,历经5个世代的选育,种群的生产性能、尤其粗毛率显著提高。

为提高新品种兔的产毛量,在采用新的约束选择指数法的同时,运用阶段选择和指数同质选配等技术措施,又进行了3个世代的系统选育,使核心群兔年产毛量大幅度提高,各项性能逐步趋向稳定,基本实现了育种目标。

1.2群体数量及分布

皖系长毛兔现有种群1.75万只,其中核心群兔580只(公兔100只、母兔480只),生产群兔10.6万只。至2008年底,累计在国内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应用230万只,生产性能稳定。

2品种特征和性能

2.1体型外貌特征

2.1.1 外貌特征 皖系长毛兔体型中等,体躯匀称、结构紧凑。全身被毛洁白,浓密而不缠结,柔软,富有弹性和光泽,毛长7~12cm,粗毛密布且突出于毛被。头圆、中等大。两耳直立,耳尖少毛或为一撮毛。眼睛红色,大而光亮。胸宽深,背腰宽而平直,臀部钝圆,腹部有弹性。四肢强健,脚底毛丰厚。

2.1.2 体重和体尺 皖系长毛兔平均体重2月龄1573.8g、5月龄3283.2g、8月龄4086.5g、11月龄4258.2g。11月龄体长51.8cm、胸围33.47cm(体长是从鼻尖、背脊到尾根的弯曲长度)。

2010年7月2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其他畜禽专业委员会专家组对皖系长毛兔成年体重的现场测定结果为:公兔(4115±464)g(20只),母兔(4000±304)g(32只)。

2.2生产性能

2.2.1 产毛性能 皖系长毛兔育成时测定,8周龄单次剪毛量平均96g。5~8月龄91天养毛期1次剪毛量公兔278.7g、母兔288.0g,折合年估测产毛量公兔1114.9g,母兔1152.1g。8~11月龄91天养毛期1次剪毛量公兔306.3g、母兔314.5g,折合年估测产毛量公兔1225.4g、母兔1258.2g。产毛率29.3%,松毛率97.9%。

2010年安徽省纤维检验所测定报告,11月龄粗毛率公兔16.2%、母兔17.8%,其毛品质见表1。

表1 皖系长毛兔毛品质

2010年7月2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其他畜禽专业委员会专家组对现场测定结果为:12月龄单次剪毛量(主体养毛期62天)公兔(276±36)g(20只),母兔(305±43)g(32只)。综合考虑剪毛季节、养毛期等因素对产毛量的影响,现场检测结果与皖系长毛兔育种报告的产毛量基本相符。

2.2.2 繁殖性能 皖系长毛兔平均窝产仔数7.2只,3周龄窝重2243.7g,断奶窝重5027.23g,8周龄体重1573.81g。

皖系长毛兔体型、外貌一致,体重、产毛量、粗毛率及毛纤维性能等主要生产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无明显的遗传缺陷,遗传稳定性较好。

3推广利用情况

皖系长毛兔大多直接用于商品兔毛生产,尤其是长粗毛生产。1992~2008年期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累计向省内外长毛兔养殖场、户推广皖系长毛兔种兔3.8万余只,二级繁育场推广皖系长毛兔228万只,建立专业户2792户,同期国内有10多个省、市、自治区选购皖系长毛兔良种,1996年曾出口到朝鲜200只种兔,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4品种评价

皖系长毛兔是我国培育起步时间最早、选育时间最长、获科技成果最多的中型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种,主要生产性能与近期引进的世界著名的法系安哥拉兔接近,但是更适合我国粗毛型长毛兔生产。皖系长毛兔年产毛量、粗毛率较高,毛品质优,繁殖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种群较大,已经成为我国生产粗长毛产品的当家品种,其遗传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皖系长毛兔保种选育的重点是在进一步稳定提高该品种产毛量和粗毛率的同时,注意不同采毛方法对发挥皖系长毛兔遗传潜力的影响。

猜你喜欢

长毛兔剪毛公兔
长毛兔催毛技术
养好长毛兔老手来教你
种公兔生产管理技术
机械剪毛中羊只的保定及高效剪毛方式
羊驼剪毛“三注意”
剪毛对小尾寒羊行为和生理的影响
怎样养好种公兔
新型双刃静音多插头鼻腔剪毛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提升种公兔精液品质的技术措施
提高种公兔配种能力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