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是一番风情

2016-11-26吕丹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8期
关键词:雨霖异构教研

吕丹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新的教研实践理论,既展现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了共性和个性完美的对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的能力必定有限,通过“同课异构”,集众人之智慧,集思广益,可以创设课堂的高效性,从不同角度对课本解读与重构,对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是有所裨益的。我校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两位老师以《雨霖铃》为本,各有其侧重点,同课异构,既体现集体备课的凝结,又彰显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侧重异趣。

教学过程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古典诗词的教学本来就是教学难题,两位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也都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差异性,通过分组讨论、师生朗读、词语赏析等多种教学手法,使学生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

第一位老师侧重启发学生探讨对典型意象的赏析,教师上台后就描绘诗歌中的场景,铺设情境,接着让学生讨论情境背后之情,由学生的感性认识,再深入的传统意象的挖掘,最后教师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语言组织,情境理解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第二位老师则能旁征博引,循循善诱。以诗歌作者身世为切入点,披文入情,展现诗人生活的轨迹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学生在预习的情况下,对文本也较为熟悉,而且老师整体的思路清晰,课程安排流畅自然,可以说两位老师的示范课是我们学校的一份佳作。

但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借此谈谈个人感悟,贻笑大方。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高中生以90后为主题,他们的家长也逐步向70后进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在提高,孩子接受知识水平的能力在提高,就以《雨霖铃》为例,给我最深刻的就是两位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我们听课的教师对课堂的哪位提出过有特点问题,表达过新颖看法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是主体,如果一堂课里,没有一个学生出彩,没有一次思维的擦火,整个课堂哪怕波澜起伏,其实质也是死水一潭。即使老师表现的再出色、再优秀,那都是“秀”。在这个基础上谈有效教学,是不合适的。例如“柳”的意象在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里都设计成教学的一个重点,但这种知识在现在的高中生的眼里早已经熟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如果在课堂上再次对这个知识点进行重炒,那就是一种浪费。两位老师对“伤离别”这个感情作为强调重点,而目前的高中生,看过《那些年》、《致青春》、《小时代》等影视作品包括文本。所以教师提出的“伤离别”在90后群体中是无法引起共鸣,这种陈旧的知识,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在上《雨霖铃》时候,把关注点放在“别”字。古人因“别”而肝肠寸断,因别而嗜酒如狂,“别”是情的源头,是扣在期盼团圆美满的中国人心头上的一枚针,真所谓“黯然销魂,唯别而已”。我在和学生探讨词人为何因“别”而发出如此人生感喟。学生从时间、空间、交通、通信等不同的层面探讨古今因“别”而引发的感慨,再进一步讨论古典意象和现代意象的感情共同点和共同感情而意象的差异。如,古人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今人离别,行囊与车票,地图APP,浅化了的离别之伤,是现代人无法体会古人的离别之痛。韩愈的那次离别,竟与十二郎生死两界;杜子美在落英缤纷之时与李龟年离别三十年之后的相见,背后却是一个盛世的凋零。这样调动学生思考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探索,触摸作者当时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的共鸣频率。

其次虚实结合的手法是本词的一个特色,也是教学的难点,两位教师都只是笼统的提到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但未深究其艺术效果,未免浮光掠影。本词的虚与实,其根本仍以“别”字为依据,实绘“别”时之景,虚写“别”后之情。“别”时之景是后面虚写别情的基础,“别”后之虚是前面别离的情感的延续,两者相融共生,营造朦胧、微茫的飘然意境。离别后的必然借酒消愁,可醒来之后依然是“晓风残月”,经年之后,任凭时间剥落,都无法忘记别离的悲情,词人拉长了“别”后时间,由离别之刻至经年以后,但思念却不曾缕断,这是对离人的承诺,也是自己情感的流露。作为教师,要以诗歌本身的词语入手,潜心体悟词语锤炼,以逻辑化,情感化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

一部作品,它的成功就是拨动了读者内心的情感共鸣体。无论老师怎么引导,就古典讲古典,就理论灌输理论,对学生来说,还是有认知的差距。这需要教师能从旧有的教学思维中跳跃出来,拥抱信息化的时代,以生活的感悟连接学生的认知,我想,我们离高效课堂会更进一步。

(作者单位:安徽省皖西中学)

猜你喜欢

雨霖异构教研
雨霖铃·有一年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题庐山三叠泉
一字一句总关情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