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宝宝有共赢思维吗?

2016-11-26金建云

莫愁 2016年6期
关键词:后妈灰姑娘小朋友

金建云



你的宝宝有共赢思维吗?

金建云

绘本馆请我给小朋友讲故事。一堂课上,我问:“如果你是后妈,你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几个孩子回答说:“会,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希望她们当上王后。”

我引申说:“所以,灰姑娘的后妈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对自己的孩子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不是坏人,只是她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我进而告诉孩子们:“后妈和姐姐们之所以痛苦,因为她们相信世界上只有一位王子。但是,我告诉你们:世界上有很多像王子一样优秀的男子,如果王子没有选择你,你也可以很幸福,甚至比灰姑娘更幸福……”

孩子们恍然大悟:“哇!要是后妈和姐姐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她们一定会真诚地祝福灰姑娘,就不用吃割脚趾、割脚跟的苦头了。”

小小的孩子悟性都不错,他们理解的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共赢思维。在当下强调比较、强调竞争的社会环境里,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共赢思维,将共赢的意识深深烙在孩子心底呢?

首先,家长要认同孩子的感受。每个孩子与生俱来地有独占意识和利己思维。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感情,不仅要求孩子不自私、大方一点、考虑别人,而且要告诉孩子“分享出去,你就会得到更多”。家长可在小朋友来家玩之前问他哪些玩具不想分享,这样做,既维护孩子在小朋友心目中慷慨的形象,又避免了抢玩具的尴尬。当孩子尝试去做,就给她加倍奖励。如此训练多次,孩子尝到“分享倍增”定律的甜头。有时候孩子主动分享,人家也会投桃报李,得到意想不到的礼物,孩子更愿意分享了。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抛开“好与坏”的模式去思考问题。小孩的世界就像白纸,大人灌输他世界有足够多的资源分享,他就善待自己和别人;大人灌输他世界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他就会争强好胜,不择手段。所以,家长要跟孩子传递共赢和谐、大家好自己才能好、为别人成功而祝福等观念。

比如,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时,家长可以问:“灰太狼一家总是饿肚子。你能不能想出对大家都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发明羊肉味道的豆腐、口感很好的青草蛋糕?”再比如,在看抗日剧的时候,告诉孩子:“战争让这些士兵变成了坏人,在和平年代里,他们或许是很爱家人、很有爱心的好人。”

再次,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他和小朋友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幸福点。很多家长喜欢对孩子说“你要分享,这才是好孩子”。我不建议家长动辄将孩子的行为与“人格的形容词”(比如好、坏)联系起来。这会给孩子“我不得不分享,否则我就很坏”的压力。我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发现:“你看他得到分享后笑得多开心!”

帮助别人赢得球赛、爬山、竞赛等活动也大有裨益。家长常问孩子:“你最想帮助谁赢?你可以教他点什么?赢了之后大家都会很高兴!”家长要教孩子关心赢的过程,而非结果,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帮助别人获得成功后,友谊会更深厚,更令人愉悦。

最后,对于特别霸道自我的孩子,家长们在设立规矩的同时,可使用游戏的方法。扮演“被狼欺负的羊”“倒地无人扶的狐狸爷爷”“没人喜欢的布娃娃”等弱者角色,让孩子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唤起同情的情绪体验,促进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家长还可以经常在细节上引导孩子。比如家长接孩子时可以问:“今天某某同学感冒好了吗?”而不是只关注于孩子“今天你过得怎么样?”

绘本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一输就耍赖、非要赢别人不可的孩子,家长可使用《赢不是一切》《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语言不是用来伤人的》等儿童绘本,引导孩子知道赢的底线——比如公平竞争、不打人、不伤人、不损害公共利益……因为共赢思维要帮孩子树立起道德的底线——让他们知道无论何时,都不能将自己的失败迁怒于旁人。

当孩子受挫的时候,家长教他们用运动、语言等方式来移情,情绪稳定之后,家长再帮孩子审视此事,正确归因。这样,孩子从小就知道“迁怒于人”和“伤及生命”的错误性,长大后会成为一个让父母放心、对社会有益的人。

编辑刘建淑

猜你喜欢

后妈灰姑娘小朋友
把钱袋子给她
后妈
帮灰姑娘数红豆
那篮叫灰姑娘的插花
倒霉的灰姑娘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我的后妈
Let’s DIY Poster
后妈的三个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