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亚市强化公共管理路径研究

2016-11-26陈震旻

今日海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三亚国际化法治

文|陈震旻

三亚市强化公共管理路径研究

文|陈震旻

三亚的公共管理科学化布局,应以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为总体目标,以打造专业化旅游城市、智能化城市、生态城市、海洋城市为核心,最终把三亚打造成中国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标杆,老百姓的幸福家园。

公共管理是现代科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公共管理实践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在新的战略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适应公共管理新常态,结合城市实际探索管理路径,强化城市公共管理,有效治理地方事务是必须研究并尽快付诸实践的重要课题。

近20年来,三亚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公共管理提出了许多现实要求。流动人口快速增加、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管理水平和品质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成长中的烦恼”仍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强化三亚公共管理,应遵循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是规划置顶性原则。要把对城市公共管理规划摆在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同等重要的位置,将三亚公共管理活动进行整体全局、可持续性、中短长期地系统规划,以规划为依据规范公共管理具体实践,推进管理上水平。二是生态优先性原则。要始终把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作为一切发展的根本前提,始终把生态摆在优先发展位置。要建立生态发展评价标准体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三亚应以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基石,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在规划公共资源配置和城市管理过程中发展和生态保护两不误。三是实施系统性原则。要在实施中确保系统完整并平衡优化。公共管理实施后要有清晰评估体系,制定评估指数,对系统存在及整体和小系统有效评估。充分确保实施范围、工作计划、人员管理计划、资源供应、进度推进和评估计划等系统完整。四是文化贯穿性原则。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城市治理重要部分,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增强城市核心凝聚力,发挥城市文化独特性,在城市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推广中凸显三亚文化不可替代作用。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城市有序和谐发展的前提,更作为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重要内核,在坚持文化自信、弘扬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多元文化、中西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贯穿建设全过程。五是成本控制性原则。要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现实需求,加大科学化投入产出管控,避免重复投入和治理重叠,既不走弯路又要会“弯道超车”,严格控制公共管理过程,进行成本控制,促进绩效提升。

鉴于三亚人口结构和公共服务任务独特性以及三亚市设区的行政管理体制,笔者认为,三亚公共管理实践应在以打造法治城市为依托实现治理体制创新、以城市“双修”为引领有效驾驭环境资源、借助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多领域全面提升三亚城市综合竞争力等四大路径上深化探索实践。

以打造法治城市为依托实现治理体制创新

健全组织法治和程序规则,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基础,也是社会公共管理行之有效、行有良效必不可少的保障。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是相辅相成的,法治社会要靠法治政府来推进建设,而法治政府是法治社会的最佳示范。首先,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哪个部分拥有什么权力,如何获得这些权力应通过法律来制定。其次,程序是实体的保障,行政决策机制应通过决策程序达到目标。再次,建设法治政府还需要政务公开,即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只有政务信息公开,政府政务才能得到社会公众广泛监督。另外,相关评价体系也应该作为监督手段。实践中,打造三亚法治城市应以三亚市人大立法覆盖式实施为重要抓手。2015年,三亚市人大首次开展地方立法工作,出台《三亚市白鹭公园保护管理规定》,这是三亚首部地方性法规,有着重大现实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也为三亚公共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是三亚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针对三亚公共管理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三亚人大应该进一步加快实现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多个专业的立法覆盖。同时,在建设三亚法治城市过程中,要积极发动市民参政议政。一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民意收集、发布、反馈、吸纳征求意见机制。机制应当公开、透明。二是成立立法征集意见工作小组。对群众关心的问题、提出的建议进行科学总结归纳。只有群众参与才能保证立法项目实现群众根本利益,使群众意志和愿望得到充分表达。立法项目可围绕创新发展、改善民生、城市建设、生态环保、“双修双城”等话题进行意见征集。

以城市“双修”为引领有效驾驭环境资源

用好用足用活三亚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应以全面实施三亚“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即城市“双修”)为主线,加快落实“多规合一”,进一步明确生态建设目标,系统性推进各项工作重点(项目)。三亚是国内首个“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三亚作为中国唯一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具有独特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美自然的景观资源,三亚生态与环境使这座城市更美丽,焕发出更强吸引力,成为三亚旅游经济增长的生命线。通过“双修”,三亚将划出发展全域旅游业不可逾越的红线,进一步解决和改变10余年来在发展中带来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同时,三亚城市“双修”亦是三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将有效解决城市作为一个完整公共产品存在的各种供给侧问题。

借助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建设三亚国际旅游城市应以推动全域旅游业为带动,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开拓营销三亚国际城市形象为主要措施。当前,三亚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递增,以旅游业为主题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三亚旅游环境硬件设施和旅游软环境正迅速转型升级,对社会治安、脏乱差、旅游服务规范化的整顿也在坚持不懈地进行,成效颇大。下一步,三亚应当依托特殊地理位置、独特城市性质和风貌,以及作为国家南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平台等优势,紧抓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重要战略支点机遇,大力提升旅游开放水平,加强外事领域国际交流,建设公共外交和文化传媒外交综合平台,在旅游国际化、城市发展、功能和环境国际化、产业国际化等方面不断提高品质,在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中营销城市魅力。同时,要深挖三亚深厚的文脉,保护历史文化物质载体,维护本土特色建筑风貌,高效利用文化资源,以文化传媒为手段向世界营销三亚,走出属于三亚的独特国际化发展之路。

多领域全面提升三亚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优势,发展潜力和空间十分巨大,后发优势将持续释放。下一步,三亚要在丰富城市经济、文化、建筑内涵,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人民幸福指数,改善人才、资本、环境等诸多方面着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精品城市,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全力推进产业转型融合式发展,按照“增效调优第一产业、集中做强第二产业、转型跨越第三产业”的思路,加快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多元化产业体系,特别是要积极推进旅游、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构建“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与此同时,要把加快推动“智慧城市”构建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重要手段,以“智慧城市”为驱动升级管理治理模式:一是智能化设施建设。包括支持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网络铺设、遥感器布置等。二是开放政府数据。包括自然、民用、生活、教育等数据。藉此深挖数据价值,实现大数据资源高效利用。三是重视差异性。合理配置政府资源,有效利用大数据。四是进行多元合作。政府作为建设智慧城市主体,融合社会资本力量广泛参与,全面推动智慧城市建立发展。

总之,三亚的公共管理科学化布局,应以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为总体目标,以打造专业化旅游城市、智能化城市、生态城市、海洋城市为核心,依托三亚“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建设等具体城市建设路径,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最终把三亚打造成中国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标杆,老百姓的幸福家园。

(作者系三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亚广播电视台台长)

本文责编/李慧敏 邮箱/jrhnlhm@163.com

猜你喜欢

三亚国际化法治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被惯坏的三亚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