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11-26杨煌

中华魂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贫困人口

文/杨煌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文/杨煌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之后,中央又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行专门部署,同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指明了未来五年脱贫工作的前进方向,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难事,殷实的小康生活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长期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总结取得成就的经验,最核心的有两条:一是发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动员各种资源和各方面力量,投入扶贫开发。这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最鲜明的特点。二是我国扶贫成就的取得主要依靠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经济增长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数亿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就业,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国家有能力实施大规模扶贫规划。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党继续把扶贫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绝非易事,绝不会轻而易举。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一是贫困人口数量庞大。按现行贫困标准,2015年底还有农村贫困人口6000万,每年有1000多万人口面临脱贫任务;二是脱贫难度越来越大。经过多年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我们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发挥好人的因素的作用。能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的进程和效果。因此,只有增强对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增强行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共产党的执政使命。社会主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公平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脱离贫困,让全体人民安康富裕、生活幸福,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6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是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脱贫攻坚战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就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减贫目标,将有力地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问题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的突出短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指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还有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样小康的成色就会受到影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就会降低,国际社会也会质疑。

第三,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在国际风云激荡变幻中,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相互较力,西方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不断变换手法,试图对我国发动“和平演变”、在我国引发“颜色革命”,尤其在苏东原社会主义国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之后,我们更成为他们发力的焦点,但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面向未来,坚持为民造福,解决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将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就能更加牢固。

第四,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进入经济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节点,这就需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坚持供给侧、需求侧共同发力,保持经济适当的发展速度。脱贫攻坚既是投资的拉动点,又是扩大需求的着力点。按照投入2万元解决1个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测算,6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投入1.2万亿,未来每年平均需要投入2400亿元左右。另外随着贫困人口的脱贫,收入的不断提高,他们也会成为越来越有消费能力的人口群体。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水平。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把脱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赢”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和运用成功的经验,发挥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同时,要坚持创新,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进行战略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决胜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一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扶贫先要识贫,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二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只有明确责任,才能各司其责。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三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输出,实现增收脱贫;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凝聚各方合力。一要发挥政治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二要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健全定点扶贫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三要发挥好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猜你喜欢

小康小康社会贫困人口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小康之路
隐形贫困人口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