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目标与对策探析

2016-11-2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媒介青少年素养

张 萱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24)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目标与对策探析

张 萱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24)

1 媒介素养相关概念及在中国的发展简述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媒介素养涵盖对媒介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创造和参与能力。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①

1983年,英国学者F.R利维斯(Frank Ramond Leavis)和丹麦教育工作者丹尼斯·桑普森(Denys Thompson)在其文化批评论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Culture and Environment:The Training of Critical Awareness)中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②在中国大陆,关于媒介素养教育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始于1997年。当年,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了中国大陆第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追溯了“媒介素养”这个概念在西方发展演变的历史。2004年10月,首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这次会议对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学基本理论,推动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同时也预示着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新动向”。③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与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合作,为小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众多学者的关注、推广、参与和投入,媒介素养教育现今已成为了“一个多层次、跨专业、交叉学科的学术热点”④,并日益受到了教育界、媒体和相关社会团体组织等的关注。

2 对青少年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与目标

青少年阶段,是实现向“社会人”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生活环境、学习强度与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在这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急剧变化,使得这个时期成为一个人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在大众传媒日益发展和普及的今天,青少年已经不仅满足于原有的家庭、学校等知识获取渠道,也从电视、广播、书籍、报刊、网络等媒介中习得大量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并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建立了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和信仰。媒介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如何作用,如何影响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已越来越为人关注。美国学者鲍尔·洛基奇的媒介依赖论认为,媒介传播能够产生强大的效果,它传播的讯息能协助构建社会现实,提供给接受者一种世界观的参考框架,人们以此界定并修正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个人依赖媒介建构社会现实的程度视讯息与个人直接经验的距离而定,对于距离生活越远的事件,人们依赖媒介提供的讯息程度就越高。因此可以推断,青少年由于年龄所限,对客观世界的个人直接经验少,所以相较成年人对媒介更为依赖,因此媒介提供的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的影响更大。

正如喻国明教授所言,新媒体多元化的竞争带来多元文化的加速进入,由此带来了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化。网络个性化的消费方式使青少年思维的个性化程度提高,而过分强调的个性化容易造成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传统媒体之所以有很强的社会维系能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把关”行为所造就的社会地位,而网络媒体高度的表达和信息获取自由造成了其权威感的丧失。⑤如果青少年把网络等新媒体作为获取社会认知的基本工具,社会评价的权威影响在他们心中就会进一步地削减。因此,这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实现良好的社会传承和正确的价值判断,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应实现怎样的预期目标呢?

首先,应当树立起对信息批判的反应模式。媒介素养教育的首要目的应是使青少年学习如何明晰客观真实和媒介真实,并训练其对信息批判的反应模式。

第二,正确认识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媒介素养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帮助青少年形成对媒介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从而做到善用媒介。

第三,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大众媒介中经常存在着负面的信息,如暴力、色情及其他一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价值观念等等。媒介素养教育要不断列举并批判这些内负面信息,提高青少年对负面信息的辨别能力。

第四,助力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备了善用媒介的能力之后,可以为他们主动学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使他们主动接纳信息、获取知识,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其终身学习打造了一个良好的根基。

综上所述,通过普及针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辩证地认识媒介,正确理解和评析媒介产品,增加使用和驾驭媒介的能力。但目前,媒介素养尚未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普遍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部分教材中虽然包含了一些有关媒介的知识和应用方法,但总体而言还缺乏系统地教育和指导。

3 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探析

(1)学校应扎实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地普及、提高受众对媒介的认知,是对这一群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国外,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早:1972年,法国把媒介素养教育写入教育部项目文件。1976年,媒介素养教育正式成为中学的全国性课程,官方建议学校要用总课时量的10%完成媒介素养教学目标;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州,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必修内容被单独或融合在英语课中开设。1973年,西澳大利亚开始实施一项媒介研究计划,有60%的学校为8年级到12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日本是亚洲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较早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日本国内开始有学校试行“屏幕教育”,内容包括电影评析和电视评析,目的是帮助儿童了解大众传播的特性和现实,培养他们对大众传播的正确态度,实施这类教育的学校有时还邀请家长到学校和教学人员一起讨论电视节目。上述几个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基本遵循了从民间到政府、从校外到校内的发展历程。

经过总结国外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编写适合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并将其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第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媒介素养能力;第三,开设有关媒介素养的讲座,作好宣传工作,并且积极地组织和参加媒介活动。总之,学校要充分利用本地本校的可获得资源,对青少年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媒介素养教育。

(2)媒体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应做好“把关”。媒体形态多样化为受众带来了多种选择,媒体为了争取更多的受众,都在竞争的过程中使出“浑身解数”,有时难免就会造成传播内容的低俗化和泛娱乐化,质量的把关难免有所松弛。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就很不利。媒体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媒体生产高质量的内容,就是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直接动力。媒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但主要还是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将侧重点落在媒介实践的层面。媒介素养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术教育,而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则主要教授的是对文本的解读与分析的技巧,这部分空白需要被填补。如果学校与媒体相结合,媒体就可以成为技术教育的又一课堂。另外,媒体也可直接为青少年提供观摩学习的校外课堂,有条件的还可以由媒体赞助或与媒体合作建立学校电视台、影像工作室。媒体的参与不会损害媒介教育的独立性,媒介素养教育是一场多方参与的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地拓宽了青少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另外,提高媒体生产者的修养也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媒体产品的背后,是一群创作者,从编导、设计直到最后的形成,是许多人共同协作的结果。在这个价值和意识形态日趋多样化的时代,作为媒体创作者来说,不能盲目追求媒介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使负面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媒体生产者一定要创作出为青少年所容易接受的,并且易于其消化和吸收的内容,从而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3)以提升家长媒介素养为中心加大媒介素养教育的专注度。家庭作为人生第一课堂,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对青少年各方面素养的培育有重要影响。正如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所指出:人们是经由惯习(habitus)来处理社会世界的。家庭影响着青少年学生惯习的形成。在实施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家长首先需要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如果家长没有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不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还是以“分数为上”,那么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将是一句空话。其次,家长要形成正确的媒介观。家长不应让孩子仅为了学业而使用媒介,而应着重引导他们分配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正视孩子的媒介需要,孩子在媒介使用上更能做到有效地自我管理。另外,家长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媒介也是当前青少年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少年自我控制力尚较差,易沉溺于网络。越来越多的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己经促使家庭、学校、社会高度重视不良网络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必将成为未来学校、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全面推进并不顺利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家庭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能性,尝试通过部分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帮助,提升家长媒介素养,开展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媒介素养教育的新道路。

对青少年开展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课题。可以这样说,一个国家、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程度,与其媒介环境、媒介政策、教育体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各国、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都呼吁政府、学者、媒体机构、民间团体、学校、家庭等各方的全面参与。只有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才能在媒介素养教育之路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4)政府采取多项倾向性优惠政策,支持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由于中国存在地区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媒介素养教育不可能单凭个人或一方之力,而且也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如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政府没有给与专门扶持,媒介素养教育都会进行得有声有色,但反观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媒介素养教育则相应发展较慢,出现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严重“贫富分化”,此时只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媒介素养才能保证迅速地发展。在实施支持政策方面,政府应该根据区域发展情况的差异给予更多的倾向政策。只有通过政府的干预,媒介素养教育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

总之,学校、家庭、媒体和政府四个方面应该全力地配合,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各方全力出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一定会尽快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注释:

① 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J],新闻记者,2004年(5)

② 卢锋,《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③ 秦学智,《媒介素养教育:中国教育发展的新动向》[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21(4)

④ 汤书昆、孙文彬,《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述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2)

⑤ 孟磊,《“第二媒介时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以西安、咸阳地区中学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张萱,女,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播学专业在读硕士生。

G64

A

1672-5832(2016)07-0062-02

猜你喜欢

媒介青少年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