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文学——档案宣传与利用的重要方式

2016-11-26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王尚晟

办公室业务 2016年1期
关键词:档案利用人员素质文学作品

文/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王尚晟



档案文学——档案宣传与利用的重要方式

文/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王尚晟

【摘要】利用原始的档案材料创作文学作品,不仅有利于繁荣文化创意产业,还对档案和档案管理部门的宣传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文化现象对档案工作者的现实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就相关工作者对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在现实的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各种关系,注重注意文学创作的界限。

【关键词】档案利用;文学作品;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公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日趋旺盛。相关文化创意产业也借着这股风潮得到了强劲的发展。文学,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作为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戏剧产业,近几年的成长也是风头不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以相关档案为主要材料、素材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观众的追捧——其中历史题材作品《蒋公的面子》和《北平无战事》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在口碑和票房上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这类借助档案资料创作的文学作品大热的同时,也给档案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和更高的要求。

一、档案和文学

(一)档案与文学的关系。档案和文学虽然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中,以文学创作对原始档案的利用为主。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这一本质特征,最快捷地反映、还原历史。在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对档案有直接的利用,并对档案所记录的历史事件进行艺术加工。于是,档案成为很多文学作品的基础和原点。

档案相对于文学,其真实的成分远远多于其虚构的成分,但是档案作为很多文学作品的创作基础和故事背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认识到与作品相对应的真实历史年代,社会的各方面的情况。

(二)我所谓的档案文学。从我个人对档案和文学的一点粗浅认识来看,档案文学是利用各类档案资源作为素材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内容题材可以与档案历史直接相关,或者通过其他创作手段曲折地反映档案所体现出的历史内容。从题材上说,档案文学既可以是历史题材,也可以是当代题材,更可以用科幻的方式利用档案素材;从创作手法上,可以是古典主义的,也可以是现实主义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也在可以考虑的范围内。总而言之,档案文学的核心在于对档案材料的利用和反映。

二、谈谈具体作品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具体的作品,简单分析下文学作品是如何利用档案材料进行创作的。

(一)《蒋公的面子》与档案。1.基本内容。话剧作品《蒋公的面子》,历史题材现实主义作品。讲述了三位南京大学教授,在1967年某个特殊的时期,于纠结和挣扎之中,回忆三人在1943年蒋介石出任该校(时称“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时的一段模糊往事:其时,蒋刚刚出任该校校长,因需要拉拢诸位教授,准备在大年夜请其中三位最著名者去其家中赴宴。三位教授各怀心事,就到底给不给蒋公面子,去吃这顿饭辩论不休。在1967年,三人自始至终没有清晰地回忆出事实到底如何。

2.作者谈创作。这篇作品的最初缘起,是编剧温方伊的一篇课堂作业。剧本所涉之事是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件轶事,“1943年,蒋介石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请中文系的陈中凡、胡小石等三位教授吃年夜饭。去还是不去,成了摆在教授们面前的问题。”这是编剧温方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转述的由其指导老师吕效平布置给她的年度作业题目。因这个逸闻的最初形态是口耳相传的传说,故可视其为“口述档案”。

根据相关媒体对编剧就创作问题所作采访来看,温方伊在创作该剧时,首先查阅了由南京大学相关校史研究人员根据一手档案所编研的《南大轶闻》《南大》等书籍,形成了对事件的最初映像。在梳理事件始末时产生的疑问,作者查阅了1946年由历史亲历者所撰写的回忆文集《联大八年》和事件原型人物陈中凡、胡小石教授的论文集锦:《陈中凡论文集》《胡小石论文集》;并且采访了陈中凡的学生,其时年近八旬的董健教授,获取了一手的口述档案。

即便是在相关史料不够充分,需要虚构部分细节时,为了还原当年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作者查阅了大量名人日记及回忆文章,诸如《吴宓日记》《胡适口述自传》等等。剧中一些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台词,比如“现在的人,天天说政府不好,似乎只要骂两句腐败,便是个进步人士了”等,亦来自历史文献的原本记录。

这些材料尽管有些并不直接出自档案部门,但件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的定义,其一,来自国家、机构或个人的收藏;其二,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其三,有参考利用的价值;其四,是历史记录;其五,形式多样。

(二)《北平无战事》与档案。1.基本内容。小说、电视剧作品《北平无战事》,历史题材现实主义作品。讲述了1948年,潜伏于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为和平解放北平,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1948年,国共两党的搏杀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国统区政经体制混乱失控,物价飞涨,贪官横行,国民政府的统治早就危如累卵,大厦将倾。与此同时,另一头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上校教官方孟敖正因违抗军令接受审判。方出身于富庶世家,他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经理方步亭的公子,而另一个身份则是我党潜伏在国军中的地下党员。方经蒋经国干涉,得以免罪转到国防部预备干部局,随后参与“孔雀东南飞”行动,调查北平分行的舞弊行为。

2.作者谈创作。作者自述这部剧搞了7年,“写完到最后修改是6年多的时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和平曾说,这部戏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它的历史离我们很近,特别清楚这段历史的人也很多,写作时要在考据上就要下大功夫,一不留神就会出现错误。据相关媒体报道,作者创作这部80万字的作品时,写下了多达3000万字的笔记。甚至作者为了写好始终没有露脸的角色“建丰同志”(蒋经国,字建丰),作者通篇阅读了蒋经国的日记、讲话,以求能够精良真实地展现历史人物。

三、对档案工作提出全新思路

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在文化消费中所占比重的日渐增大,对社会文化、思潮的推动作用日渐明显,为档案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在档案的利用和编研工作中,作为档案工作者,必须抛弃安于管理员身份的惯性思维,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档案推广与宣传的工作中去。

(一)档案人员素质要求。1.信息敏感。在新闻机构中,有一个对新闻从业者的业务要求,叫作“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相对的,相关档案从业人员,尤其是有意以档案文学为利用、编研重点的相关工作者,需要有相应的“信息敏感”,就是在长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形成的,迅速、准确地判断某一件档案利用价值的大小、是否有潜力以此为基础,创作一部成功文学作品的职业敏感。档案工作者必须在长期、艰苦并且枯燥的实际工作中,将这种信息敏感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本能。

一名档案工作者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敏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其一,要以极高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党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方针政策,才能不断提升研判和创作能力。其二,要认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并勤于思考,及时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其三,要反复练习,不断实践。第四,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档案积累和整编等基础性工作。

2.文学能力。要发挥档案文学在档案利用和编研的工作中的作用,还必须从另一个方面发挥人的作用,那就是不断提升档案人员的文学能力,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直接的文学能力,一方面是写作水平,可以面向档案利用、编研工作者,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文学方面的培训班与讲座,提升其写作水平。也可以直接吸收一些文学人才到档案编研工作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是审美能力,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艺术熏陶和创作实践实现稳步可见的能力提升。其二,是对工作视野的拓宽。就是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寻求文学与档案利用、编研工作的结合。并努力克服在档案利用工作中惯常存在的重史轻文的现象,从而不断提升档案文学作品的质量,提升档案在各项工作中的影响力,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使其紧跟信息时代对档案资源的大量需求,适应当下中国的“新常态”。

(二)利用文学作品,增强档案利用与编研成果的可读性。文学作品,尤其是在广大读者、观众中有着广泛影响的经典作品,无不有着极强的可读性,和对受众情绪、社会思潮和大众舆论有着很强的把控能力。要把文学创作引入到档案的利用、编研的工作中来,就必须确保利用、编研成果具有可读性与话题性,才能吸引受众的兴趣和社会的关注。

1.可读性与受众兴趣。在当下的档案管理机构与相关的档案工作中,档案工作者普遍对文学在档案利用中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关产品大多缺少文采,大有些“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遗憾感。提升相关档案文学作品可读性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面对领导者与决策者,相关作品若缺乏文采,读之无味,会削弱其资政作用。其二,面对以广大社会读者为代表的普通受众,没有文采的产品,读之生厌,会消减它的教化功能,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这就对在档案利用、编研工作中引入文学创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将海量的档案信息利用起来,挑选其中能够利用的部分,择其最能吸引受众兴趣的材料,进行文学创作,用文学、艺术的方式将“死档案”进行重新架构,赋予其全新的灵魂和当下的意义。使领导者、决策者和普通受众一同遨游在文学的海洋中,由作品所引发的“怜悯和恐惧”,一方面,“舒缓和净化”由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和不快,得到艺术的享受,另一方面,感受到前辈英雄的慷慨激昂,受到教化和鼓舞。

2.话题性与社会关注。在传统的档案利用和编研的工作中,尤其是文书档案的利用和编研,其最终成果往往比较单一,仅有大事记、制度汇编、组织发展史、组织沿革、重要项目工程、重大技术革新等不多的几个项目,即便注重时效性,每年在归档文件整编完毕后对上一个版本的成果进行更新,每年的实际利用率并不大。原因在于,一方面,这类编研成果最容易执行,就是传统的“剪刀加糨糊”模式即可很快完成。另一方面,因为技术含量较低,所以所受关注度并不高,也因为技术含量较低,编研成果所涉内容基本没有明显的话题性。例如,单位大事记,即便档案部门不进行编写,很多单位的网站上,都有一套完整的新闻;组织沿革,就算档案部门不进行专门汇编,很多组织人事部门手头也会有一套自己编写的类似成果。

这就对档案部门对档案的利用和编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引入档案文学概念之后,在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创作时,要特别注意作品的话题性和社会关注度,即,档案文学工作者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故纸堆中,而是在研究档案材料本身的同时,把目光投射到身边的社会,关注身边的人都在关注什么、讨论什么。正如意大利学者克罗齐1917年提出的命题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即只有对现实抱有极高的热情,才能真正理解前人所做出的卓越成就。所以,即便是我们利用档案材料进行文学创作,我们也不能放弃对话题性和社会关注的利用。这也是对档案工作者档案实践要求的题中之意。

(三)加强相关专题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近年创作了很有影响的《尘埃落定》的四川省马尔康县藏族作家阿来,2008年在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极具建设性的命意,即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深入的研究本地历史。这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用自己的优秀作品,诠释了这个对年轻作家们的建议。

阿来的建议,对有意从事档案文学创作的档案工作者,提出了一项很繁琐但很必要的工作,就是必须加强本单位、本地区专题、专门档案的搜集、整理工作。也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文学创作才不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在进行专题专门档案归档时,应注意:

其一,专门档案、专题档案的归档须有灵活性,切忌一刀切。以年度为限,一般是文书档案的归档标准,而专门档案、专题档案,则记述和反映本单位、本地区,某些业务方面的活动情况,其形成的档案,有各自的规律和特殊的本质,所以,这类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不可以单一的标准要求之,要掌握一定的灵活性,切不可一刀切。

其二,专门档案、专题档案的归档,必须以档案材料的完整与成套为标准。由于该类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具有特殊性,在收集各类专门档案时,要特别注意依据各自档案的特点,制定归档计划,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

其三,注重口述档案和回忆文章的及时采集。从《蒋公的面子》的创作过程来看,口述档案和历史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对作品的创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的过程中、结束后,有必要对活动、事件进行必要的采访,或者邀请当事人及时撰写相关回忆性文章,作为其他相关官方档案的补充。在搜集相关档案时,要注意:一方面,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另一方面,为了方便当事人回忆事实和合理表述,采访者要做好事先的工作,列好采访提纲、约稿提纲和背景资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四)处理好保密档案与非保密档案的关系。在档案的实际利用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公众对档案利用的需求和档案本身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公众的需求是无限的,而档案本身的提供利用,在一定时期内,却是有限的。而档案的有限性,主要体现在,有相当比例的档案,因为保密或是类似原因,处于不对公众开放的状态。

于是,档案的保密属性,又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需有强烈的政治自觉,在日常的工作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严格、模范地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各级各类保密制度、保密守则。对于非涉密敏感档案的借阅与利用,也不能放松警惕,也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借阅和利用范围,以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比如某些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个类型的档案,即便没有标注密级,在借阅、利用的过程中,也不能放松对审批的要求。尤其是在文学、影视作品,有着高度社会影响,各类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在提供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一点点纰漏,都有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也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档案文学的编创过程中,不但要加强档案法规、保密法规的学习,还必须吃透相关新闻传播法规,努力认真学习马克思文艺理论以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紧跟党的步伐,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才能创作出有力量的作品。

但与此同时,档案人员这种一贯重视保密,造成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保密、轻利用”的现象,也会带来一些利用上的不便——该利用的档案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会使文学作品缺乏真实的历史依据,因得不到足够的社会关注而降低其吸引力而最终失去读者、观众。由此,相当数量的档案得不到充分利用,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档案以“保密”为由,长期被束之高阁,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在开放利用方面,需要合理地利用相关保密法规,对依据法律必须或者可以公开的档案,及时办理解密、公开手续,在模范地遵守法律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地为档案利用者,尤其是档案文学的创作者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Z].

[ 2 ]话剧《蒋公的面子》走红:江苏宣传部长看后一言不发[DB/OL].http ://news.i feng.com/shend u/zgzk/ detail_2013_05/07/25030308_0.shtml.

[3]刘和平谈《北平无战事》:人强不如货强,我愿做手艺人[DB/OL].http:/ /culture.ifeng.co m/a/2014110 2/42359612_ 0. shtml.

[4]刘和平谈小说《北平无战事》:素材有三千万字[DB/OL]. http://cul.qq.com/a/20150421/046782.htm.

猜你喜欢

档案利用人员素质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文学作品与数学
从档案利用的主流方向谈高职院校档案服务理念
信息时代基层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气象地面观测人员素质培养与提高研究
档案利用活动中信息反馈机制构建探讨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档案利用工作中对信息伦理问题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