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的制胜之道在于精准

2016-11-25三人的路

今日海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贫困户攻坚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三人的路

脱贫攻坚的制胜之道在于精准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三人的路

脱贫攻坚难就难在落实上,难在精准上。只有真正把精准贯穿到脱贫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落细落小落实,才可能事半功倍,势如破竹。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系于精准。省委、省政府在部署脱贫攻坚时,反复强调要精准施策。在今年全省脱贫攻坚进入冲刺关头的重要节点上,省脱贫攻坚推进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又于9月29日召开会议,要求正视问题、解决矛盾,用更大的决心、更准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打赢攻坚之战。

要想精准,首先要对脱贫攻坚的本质有一个准确认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中央历来强调,要把脱贫作为关乎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来抓,是“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所以,各级干部一定要从关乎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脱贫工作、理解中央和省委意图,决不能将之等同于一般事务性工作。一定要倾尽全力、真心实意地优先抓好。

如何精准?精准要求如何实现从“应知”到“应会”的转化?具体说来要做到“六个精准”。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扶贫对象精准,就是把好精准识贫这第一道关口,不多定一户,也不漏过一户。必须每村每户每人都走到、看到、问到,经过反复比对、甄别、公示和复查,以确保公平。如果在确定贫困户、巩固户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弄虚作假、优亲厚友,或者浮光掠影、少报漏报等问题,就很容易从一开始在群众中形成“塔西佗陷阱”,得不到他们的充分信任,往后工作的推进也举步维艰。当然,对象的精准是动态的精准,因此亟待搭建一个科学、准确、实时更新的数据平台。就像110指挥中心一样,各级扶贫干部每天通过电脑、手机屏就能对自己所管区域内的脱贫工作进展进行分类监控,一目了然。

项目安排精准,就是要在扶贫尽快见效果、见信心与实现长期致富产业“造血”之间做好统筹协调,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比如儋州、琼海、屯昌等地把脱贫攻坚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发展当地三角梅、桑蚕、黑猪等优势农业,既可短平快地让纳入计划的贫困户当年脱贫,又可壮大产业规模,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长期“饭碗”,就是很好的实例。

资金使用精准,就是精打细算,变“漫灌”为“滴灌”,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比如有的贫困户会养羊,但扶贫队统一采购后却送来了鸡,事后一回访发现这些贫困户根本不懂养鸡,给的鸡苗已经死了一大半,这种钱花得就很冤枉。扶贫资金来之不易,一定要整合起来、反复研判、因村因户因人“滴灌”到位,花得快、准、实。

措施到户精准,就是对症下药,根据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缺什么补什么,扶到要害上。比如当前普遍反映一个问题,不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宁可受穷、不愿受累”,甚至觉得扶贫是干部的事,自己反而冷眼旁观。对这种情况,就一定要改变“重实物、轻思想”的帮扶办法,要通过细致沟通、新闻报道、社会宣传等,形成“致富光荣、懒惰可耻”的强大舆论氛围,摘掉他们思想上的穷根。

因村派人精准,主要是派驻得力的“第一书记”,真正发挥模范带头、攻坚克难的生力军作用。比如这两天媒体报道的国家海洋局派驻琼中大边村的“第一书记”宁志超,就是扎根基层、玩命苦干的典型。派驻“第一书记”能否真正发挥所长,甚至是否处于“放养”状态,都应好好梳理一下,使“第一书记”派得对、使上劲、百姓认可。

脱贫成效精准,就是工作的结果要经得起上级检查、同级比拼、群众口碑等多方面评价。脱贫不但有“收入线”,还有“两不愁三保障”等综合指标的考核,没达标不能冒进、达标了要及时退出。而且这个动态过程与精准识贫阶段一样,也要及时甄别、公示和复查,让群众满意。

总之,脱贫攻坚难就难在落实上,难在精准上。只有真正把精准贯穿到脱贫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落细落小落实,才可能事半功倍,势如破竹。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贫困户攻坚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