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系统理论在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运用

2016-11-24张丹妮

2016年32期
关键词:失独家庭

张丹妮

摘 要:失独家庭是我国国情背景下的特殊弱势群体,群体数量日益增加,产生的社会问题与影响与越来越多,亟待社会支持与关注。本文以系统理论为理论支撑,生态系统理论为模式导向,具体分析了一个失独家庭案例的家庭系统以及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模式,提出多种围绕案主系统的不同行动系统社工介入方案,这些方案包括微观的家庭系统修复、亲友系统联结,中观的社区系统支持、宏观的社会系统扶助等。根据系统理论的优缺点,本文在理论应用上提出几点反思与总结。

关键词:失独家庭;系统理论;社工介入

一、文献回顾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生存风险的增加,我国失独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有学者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由于独生子女基数不断扩大,独生子女死亡率以4.4%的增速增长,截至2010年全国失独家庭已累计达到177.83万的结论①。有学者认为数据不止于此,穆光宗根据有关资料进行推算,认为我国现在或将来约有1500多万个家庭遭受失去独生子女的痛苦②。而学者陈恩认为数据应建立在对“失独家庭”需进行狭义与广义的概念界定上③。截至2010年,广义的“失独家庭”群体达到851.7万,而狭义上“失独家庭”规模为63.5万。虽然统计数字有多有少,但他们也已然成为迫切亟待社会关注的对象。

目前关于失独家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各个学科都从各自不同的观点出发对失独家庭的现状、成因、问题特征及干预等进行了研究和解释。结果发现,目前“失独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心理创伤、经济贫困、身体素质差、家庭关系不稳定、养老缺乏保障这五个部分。这些问题不止局限于微观个人层面,也给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带来困扰。学者们认为应注重宏观政策的引导、动员社会组织力量。此外,学界还出现了有关社工介入的多角度讨论。分别包括社会政策扶助,社区照顾,个案管理等方面④,还包括从增能理论、叙事治疗、优势视角下提出的社工介入具体方案。但目前的研究,较强调资源整合,要求服务的社会受益范围和效果最大最优化为主,较少有专业理论为指导的个案研究。

鉴于此,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之一的系统理论,探讨其在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带来一些思考。

二、理论概述及概念界定

(一)系统理论概述

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之一。它认为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又是隶属于整个社会的,是在社会这一大的环境中生活的。对于社会大系统而言,个体或由个体组成的家庭、团体等又构成了一个个子系统,也称次系统。正因为人并不是完全独立地、与他人和社会没有任何联结地生存于世上,因而在针对个体的社会工作中,不仅仅要从个体出发,还要将人放入具体的情境之中,考虑众多相互关联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是系统理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预设⑤。

生态理论和系统理论的结合则更强调整合与全人的概念,重视人类(包括个人、团体、社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强调人类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基于此,家庭系统认为个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改变系统的一部份将使得系统的其它部份跟着改变。整体能量大于部分之和。家庭会随时间不断地被组织和发展,总是不停地随生命周期改变。

(二)“失独家庭”概念界定

对于失独家庭的概念界定,学术界一直以来都遵循失独家庭救助政策里提及的限定标准,即父母双方年龄在 49 周岁以上,独生子女意外死亡或伤残,并且不再领养及生育子女的家庭。

失独家庭是政策风险和社会风险双重作用的结果,是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这一群体经受重大创伤后的生活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个系统以及环境的影响。失独家庭家庭系统崩坏,受困于有限的资源系统,近年来也逐渐影响到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基于此,我们将以一个个案为例,讨论系统理论如何协助失独者及其家庭。

三、案例背景与分析

(一)案例背景

老李夫妇生活在内陆某五线城市,尚未退休。两人均在当地某国企工作,老李是管理层仍在岗,妻子是普通职员,因健康状况长期在家调养。小明是老李夫妇的独子,自小由他们抚养长大。据他们说,小明从小乖巧懂事,待人接物大方得体,学习成绩优秀,考上了位于南方的某医科高校,毕业后进入当地医院工作。老李夫妇相亲结识,两人共同语言不太多。自小明上大学后,由于老李在岗而妻子在家,妻子时常感到孤单。妻子对小明的就业不甚满意,认为离家太远,且医院工作强度大,多次要求小明返乡陪伴。小明对于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希望父母不要过多干涉他的生活。一年前,小明在一次常规手术中受伤,由于伤口不慎感染,病情恶化去世。老李夫妇白发人送黑发人,十分悲痛。妻子曾尝试服用安眠药自杀,被姑姐发现抢救过来,此后茶饭不思日渐消瘦。自儿子去世后,老李便常住单位不愿回家,偶尔回家换洗衣服,平时拜托姑姐照顾妻子。妻子每次一见到他,就会抱怨并歇斯底里,埋怨他不坚持让儿子回家就业。老李感到无可奈何,仍旧选择逃避。姑姐在家照顾一段时间后,觉得力不从心。老李不得不回家照看妻子。妻子表现十分漠然,不再歇斯底里,对老李的关心置若罔闻,老李觉得十分疲惫与不解,感到生活不幸婚姻无望。目前,整个家庭关系不稳,趋向解体。

以上是老李夫妇的家庭生态系统图。下文将结合生态系统图分析案例:

(二)家庭系统分析

系统理论强调看问题的整体性。因此,若家中的某一成员有问题行为,必须检视整个家庭系统,而不仅仅是问题个人。我们在试图理解老李夫妇的行为时,要从整个家庭系统切入观察。

家庭会随时间不断地被组织和发展,形成不同的模式;而家庭成员也随生命周期变化扮演着不同角色。在这个家庭中,存在夫妻关系系统、亲子系统、以及老李、妻子和小明的个人系统等次系统。小明从小在老李夫妇身边长大,上大学后离开家乡,与老李夫妇分隔两地。核心家庭转变为空巢家庭,夫妻关系系统应更为紧密。但据了解,老李与妻子在日常生活中缺少沟通,儿子离家后,夫妻关系系统更为松散。老李和妻子每次同儿子通电话后,便更多一些交流。可以看出,此案中亲子系统状态,一定程度影响着夫妻系统的稳定。当儿子离世后,妻子无法接受儿子的死亡,并将责任归因于丈夫的管控不严,甚至准备切断自己同系统的联系。可以看出,家庭系统中一个次系统的消失,使固有边界破坏并且系统内成员的角色分工、权力义务面临重组。同样未受到边界足够保护的次系统,在制约着次系统内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家庭系统如同其他社会系统一样,会赋予或期待其成员如何行事角色,以满足家庭社会性或情绪性的需求⑥。个人的失功能通常是一个行动情感的反应,反应处于紧张状态使其远离系统的其它部分,因此呈现关系的问题。小明父亲在儿子离世后,选择逃避导致夫妻关系中丈夫这一角色的缺席,使得妻子无法在夫妻次系统中获得社会性或情绪性的满足。负面情绪累积使得夫妻关系更加僵化、易碎。

此外,家庭应是开放系统,可以接受信息并与家庭外的人交换信息。家庭会依情境和时间的变化在封闭和开放间转变。此家庭系统始终保持封闭状态,儿子离家后,每个次系统也保持封闭。封闭系统在外力干扰前,往往没有应变的力量,它无法达到系统原先的预设,甚至会走向崩溃。

(三)社会生态系统分析

根据生态学观点,人们的生活环境组成要素可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系统。生态系统理论提示我们,像老李夫妇这样的失独家庭同其他各类家庭都同时处在多个系统中,其家庭系统的修复与发展不是孤立于环境之外的,相反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老李夫妇的社会生态系统资源不少,但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此时社会工作服务的重点应该是协助老李夫妇发现他们的资源系统,建立他们和资源系统之间的连结并改善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关系,增强案主的环境适应能力,从系统互动中获得发展所需资源促进个人成长及家庭系统的修复和发展。

四、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方法分析

作为社工,我们需要帮助老李和他的妻子改变那些不利于沟通和关系修复、适应发展的行为。达成目标的前提,是改变老李夫妇互动不良的家庭系统,因此目标系统为老李夫妇的家庭。行动系统包括老李夫妇、家人及朋友等微观系统;为老李夫妇提供心理辅导的咨询机构、社区、老李夫妇的工作单位等中观系统,以及社会这一宏观系统。社会工作者将努力使行动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配合,彼此产生促进性的影响,以影响目标系统。

(一)微观系统

1、家庭系统

当家庭系统处于封闭状态时,很容易因为外力的干扰走向崩溃。然而系统开放时,则因物质、讯息以及资源的交换保持稳态。因此社工需要帮助老李夫妇重新建立失独后夫妻系统的边界,保证老李不再逃避现实,妻子不再沉湎于悔恨和埋怨,以增强他们的互动关系,减少行为问题从而角色归位。社工首先需要面对老李夫妇的丧子之痛,在工作过程中运用专业的会谈技巧对其进行哀伤辅导;此外,对老李夫妇的负面情绪要进行专业疏导和辅导,如采用“空椅子”疗法,引导失独父母的宣泄情绪。同时,对于妻子的非理性认知和行为,我们或许可以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观念即儿子的离世是意外与丈夫没有关系,丈夫对儿子的“疏于管束”是对儿子的尊重,以此防止不合理信念带来的非理性行为和反复伤害。对于老李的逃避行为,社工需要让老李认识到,儿子离世后,夫妻系统面临重大挑战,更需要双方齐心协力互相鼓励抵抗冲击。消极心理会使次系统封闭,导致“丈夫”这一角色失效,姑姐作为非当事人无法体会其情感,妻子无处宣泄后导致情感变化甚至关系冷漠。总而言之,社工要协助案主使用或增进其解决问题之能力。此外,社工要在个案会谈中保持开放、放松的姿态让失独者在辅导过程中感到被了解、接纳和尊重,帮助失独者认识失落,表达自己的情感,阐明“正常”的哀伤行为和感受,以达到帮助失独者克服今后生活中的障碍,并有效地与逝者告别,以健康的方式把情感投注到新生活的目的。

2、亲友系统

亲戚、朋友系统作为与家庭系统直接互动的中观系统,为家庭系统的修复提供一定程度的物质支持、情感寄托及日常照料。据了解,姑姐同老李妻子是同学,因此将其介绍给老李,两人原本是好友关系。小明离世前,姑姐就经常来家中看望老李妻子。此案中,姑姐受丈夫之托,在家中照顾妻子,尽心尽力保证她的安全,在情感上给予共鸣。但由于老李妻子没能处理好丧子之痛,个人系统处于封闭状态,对于任何关心的讯息都保持冷漠甚至反抗。社工应该注意,同老李夫妇的亲戚、朋友系统沟通,协助案主建立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提示其处理哀伤的阶段以及后期陪伴、同理的重要性。总而言之,社工要协助或修正案主和资源系统间的互动。

(二)中观系统

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中观系统的社区,拥有着丰富的资源(社区中的各类人群服务机构、同质性小组、社区居民、邻里等)。社工应注重链接社区资源并促成他们互动,为老李夫妇家庭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实现案主系统和资源系统间的连结。社工也可借助民间失独家庭平台组织,开展同质性小组。对于失独者来说,相同经历的人更容易体会彼此的感受,倾诉是实现情绪释放和困境解决的途径。此外,鉴于目前许多营利性养老院不接受失独老人,有学者提出考虑到失独家庭的特殊性,可以尝试建立失独者养老院,促进失独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促进社区内失独家庭的集中养老,完善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同时,社区居民、邻里的同理与关怀能够为失独家庭的社会再适应提供包容的环境,这些环境与话语将成为他们走出伤痛、进行社会再适应的基础。社工可结合社区已有的养老服务资源,招募志愿者对失独者进行心理培训、组织演出、过生日会,同时也为志愿者队伍提供专业培训,掌握与失独者对话的方法。

(三)宏观系统

笔者认为,失独家庭这一特殊弱势群体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社会风险造成的死亡,根本原因却是国家政策带来的普遍潜在风险。因此,对失独家庭进行政策制度上的帮助与关怀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伦理的要求。宏观上来看,社工应建议国家出台统一方案,对全国各地区的失独家庭进行备案登记,以此为依据推动失独家庭福利政策和制度的建立完善,可以借鉴学习北欧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政策,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提升失独家庭的社会保障水平⑦。此外根据各地不同情况,社工应参与到政府对失独家庭开展的多部门合作的救助机制工作中去,探索并建立社工视角下对失独家庭的全面照顾政策体系。最后,政府部门应积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独生子女保险制度,加强独生子女家庭抗风险能力。把失独家庭的救助政策上升到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为失独家庭提供强有力的多重保障。做到切实维护独生子女家庭合法权益⑧。另外,全社会还应加大对该群体的关注,社工应联络媒体方面,对该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各方面的需求进行正面积极的报道,以此影响其他“自生自灭”的失独家庭。

五、对系统理论运用不足的反思

系统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工作介入比个人取向的心理诊疗等更加重视环境的改变。它是互动的,注重人们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而非仅是个人内在的想法和感觉。它提醒社会工作者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达成相同的目标,包括个案、团体、社区工作,避免了其他理论在社工介入手法的单一性“烙印”。此外,它避免对行为和社会现象作直线式、决定性的因果分析,因为不同子系统间的能量流动始终影响系统运行。

但就此案来讲,失独家庭经历的问题不只是系统失衡和边界模糊的问题。如果我们在介入过程中仅仅注重资源系统的联结,而不注重案主系统的个体状态,比如心理情绪等问题,可能会治标不治本。因为并非每件事都是相关的,亦无助于决定何者是相关的,在社会工作者关注大范围的议题时,可能会导致忽略小范围或个人。此外,社工关于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分析,并不能做到影响系统,因为我们不知道系统各部分如何互动,因此无法在系统中控制干预的效果,且系统理论并非处理问题的方式。此案中,社工认为夫妻系统应该重新连结且需要维持,认为夫妻之间的冲突是不好的,然而对于一些原本没有感情基础的夫妻关系,过度重视系统中各部分的整合可能并不是最利于案主的选择。(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注释:

① 辜子寅. 我国独生子女及失独家庭规模估计——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6,01:83-89.

② 穆光完. 独生子女家庭是风险家庭[J]. 当代工人(C版),2012,05:11.

③ 陈恩. 全国“失独”家庭的规模估计[J]. 人口与发展,2013,06:100-103.

④ 杨景欣,陈华.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失独家庭问题解决路径[J]. 企业导报,2013,23:248-249+255.

⑤ 系统理论讲义-百度文库[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50eb8914cc7931b765ce1592.html.

⑥ 周月清.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M]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82.7

⑦ 姚金丹. 社会工作增能视角下失独家庭的分析[J]. 社会工作,2012,10:24-27.

⑧ 王芬. 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4.

参考文献:

[1] 辜子寅.我国独生子女及失独家庭规模估计——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6,01:83-89.

[2] 穆光完.独生子女家庭是风险家庭[J].当代工人(C版),2012,05:11.

[3] 陈恩.全国“失独”家庭的规模估计[J].人口与发展,2013,06:100-103.

[4] 高莉娟,吴振华. 我国“失独家庭”问题研究综述[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5,03:43-48.

[5] 韩小晶.“失独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6] 杨景欣,陈华.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失独家庭问题解决路径[J].企业导报,2013,23:248-249+255.

[7] 邓莉莉.试论系统理论在智障人士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56-58.

[8] 周月清.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M]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82.7

[9] 姚金丹.社会工作增能视角下失独家庭的分析[J].社会工作,2012,10:24-27.

[10] 王芬.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4.

[11] 系统理论讲义-百度文库[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50eb8914cc7931b765ce1592.html.

猜你喜欢

失独家庭
失独家庭困境如何破解
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