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白细胞介素-1、-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糖水平与患者脑卒中后疲劳水平的关系

2016-11-24赵思宇张会君李宝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介素血糖因子

赵思宇 张会君 刘 涛 李宝强

(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0)



血清白细胞介素-1、-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糖水平与患者脑卒中后疲劳水平的关系

赵思宇 张会君1刘 涛1李宝强2

(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0)

脑卒中后疲劳;血糖;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

脑卒中后疲劳(PoSF)是脑卒中恢复期独立于抑郁的常见症状,发生率约30%~68%〔1〕。其产生可能与免疫系统失调、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有关〔2〕。本研究旨在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IL-1、IL-6、TNF-α、血糖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发病后疲劳状况的预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2~7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45例。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67.7±11.8)岁。伴随高血压28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7例,房颤6例,风湿病2例,甲亢3例。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病灶位于右半球22例,左半球21例,双侧半球2例;幕上梗死37例,幕下梗死8例;梗死灶体积0.5~140 mm3(中位数=2 mm3)。39例完全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接受泼尼松治疗,3例接受过非甾类抗炎药物治疗。起病时及起病后6、12、18个月Barthel指数(BI)得分≤20分者分别为72.4%,71.2%,70.5%和78.6%。起病后6、12、18个月疲劳严重度(FSS)量表均分分别为(4.2±1.4)分,(4.2±1.4)分,(4.4±1.4)分。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且首次发病;②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③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④患者及家属同意配合。排除标准:①无血液样本者;②合并癌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帕金森病等已知疲劳高发疾病者;③AIS诊断不能确定者。

1.2 FSS FSS适合评价中国AIS患者的疲劳状况,是由9个条目组成的单维量表。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疲劳感越强,同时每个条目平均得分≥4分表示患者处于疲劳状态。用于评定AIS患者发病后6、12、18个月的疲劳状况。

1.3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采用BI评定AIS患者发病后6、12、18个月的ADL,包括进食、穿衣、洗漱、二便控制、转移等项目,满分100分,分数越高,ADL越强,20分以下者生活处于完全依赖状态〔4〕。

1.4 标本采集 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10 ml,从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针组件中挤出2滴血,滴于血糖试纸上并用血糖仪测定并记录患者血糖水平,然后将血样2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与血细胞,留取血清3 ml,-20℃冰箱保存待测。

1.5 相关指标测定 CRP及 血浆IL-1、IL-6、TNF-α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由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灵敏度为0.3 ng/ml,批内和批间差异均<10%。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行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

2 结 果

相关指标水平见表1。性别、年龄、梗死体积、CRP、TNF-α水平与恢复期各时期FSS得分均无相关关系。BI与起病后6个月FSS得分呈负相关,血糖与起病后6、12个月FSS得分呈正相关。IL-1与起病后12个月FSS得分呈负相关,IL-1β、IL-6与起病后6个月得分存在相关关系。见表2。

表1 AIS患者6、12、18个月相关指标水平

表2 不同变量与起病后6、12、18个月FSS得分相关性(r/P值)

3 讨 论

动物试验表明IL-1β是疲劳的基础〔3〕。文献〔6〕表明IL-1β和TNF-α是诱发疾病行为主要的细胞因子。疾病行为是指在某些疾病中(如多发性硬化症、癌症),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炎性因子可诱发一些共同症状,如嗜睡、疲劳不适、食欲减退、关节肿痛、注意力不集中等。PoSF是中枢性疲劳的一种,IL-1β是参与炎症过程的多态性细胞因子,可能通过干扰谷氨酸(大脑内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及长时程电位的关键)的正常传递,并参与氧化应激损害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的能力来诱发疾病行为。IL-1受体拮抗剂(IL-1ra)是IL-1β受体拮抗剂,具有保护神经、改善疲劳的作用。实验〔7〕表明IL-1ra能改善疲劳程度。同时IL-1ra使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疲劳感得到持续缓解。Emsley等〔8〕研究显示IL-1ra组和安慰组患者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本研究说明IL-1β在PoSF免疫学机制起保护作用。IL-1、TNF-α和IL-6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活性的有力刺激物,可能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抗体水平的增高使血液中皮质醇浓度增高进而导致疲劳产生〔9,10〕。本研究结果推测起病后的18个月后疲劳症状是由于细胞因子介导PoSF的作用减弱,患者自身社会心理因素是维持患者疾病行为的重要因素。PoSF的质性研究指出,患者对于PoSF相关的信息和知识的匮乏使患者对自身症状产生困惑,增加了患者的压力和困扰〔11〕。对此应有针对性地对脑卒中后患者及其照顾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大约2/3的AIS患者在入院早期出现高血糖现象(血糖≥6.0 mmol/L)〔12〕,高血糖可通过使缺血区皮质脑细胞产生酸中毒及干扰线粒体功能来降低葡萄糖的利用率,以致临床疗效降低〔13,14〕。高血糖最有可能直接影响膜脂质过氧化和无氧代谢导致脑细胞裂解,进而产生乳酸性酸中毒和氧自由基中毒使机体产生疲劳感〔15〕。本研究提示AIS急性期的血糖水平对患者恢复期的疲劳程度起到一定预测作用,但具体预测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1 Tang WK,Chen YK,Mok V,etal.Acute basal ganglia infarcts in poststroke fatigue:an MRI study〔J〕.J Neurol,2010;257(2):178-82.

2 吴春薇,王得新.脑卒中后疲劳的病因:综述和涉及致炎因子的假设〔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31-4.

3 中华神经病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0.

4 王金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8-70,457-61.

5 Beridze M,Shakarishvili R.Predicting valu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in 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J〕.Georgian Med News,2006;(132):53-7.

6 Dantzer R,O′Connor JC,Freund GG,etal.From inflammation to sickness and depression:when the immune system subjugates the brain〔J〕.Nat Rev Neurosci,2008;9(1):46-56.

7 Loddick SA,Wong ML,Bongiorno PB,etal.Endogenous interleukin-1receptor antagonist is neurotective〔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m,1997;234(1):211-5.

8 Emsley HC,Smith CJ,Georgiou RF,etal.Acute Stroke Investigators.A randomized phase Ⅱ study of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5;76(10):1366-72.

9 Thompson ME,Barkhuizen A.Fibromyalgia,hepatitisc infection,and the cytokine connection〔J〕.Curr Pain Headache Rep,2003;7(5):342-7.

10 Vgontzas AN,Bixler EO,Chrousos GP.Obesity-related sleepiness and fatigue:the role of the stress system and cytokines〔J〕.Ann N Y Acad Sci,2006;1083:329-44.

11 Flinn NA,Stube JE.Post-stroke fatigue:qualitative study of three focus groups〔J〕.Occup Ther Int,2010;17(2):81-91.

12 Scott JF,Robinson GM,French JM,etal.Prevalence of admission hyperglycemia across clinical subtypes of acute stroke〔J〕.Lancet,1999;353(9150):376-7.

13 Gilmore RM,Stead LG.The role of hyperglycem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Neurocrit Care,2006;5(2):153-8.

14 Fuentes B,Diez-Tejedor E.General care in stroke:relevance of glycemia and blood pressure levels〔J〕.Cerebrovasc Dis,2007;24(S1):134-42.

15 Lindsberg PJ,Roine RO.Hyperglycemia in acute stroke〔J〕.Stroke,2004;35(2):363-4.

〔2012-12-13修回〕

(编辑 滕欣航/张 慧)

1 辽宁医学院护理学院 2 鞍山市中心医院

李宝强(1986-),男,硕士,主要从事脑管管病的研究。

赵思宇(1988-),女,助理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老年护理研究。

R392

A

1005-9202(2016)19-4906-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9.110

猜你喜欢

介素血糖因子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