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

2016-11-24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城乡老年人满意度

柴 云 徐 曼 刘 冰 钟 森

(湖北医药学院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



湖北省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

柴 云 徐 曼 刘 冰 钟 森

(湖北医药学院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 分析湖北省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老年人多维度健康状况调查表对城乡老年人100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1.04%的城乡老年人对目前生活“很满意或满意”。有无兴趣爱好、以前与父母相处融洽与否的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济收入满意度“一般或差”、与邻里关系“一般或差”是影响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消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影响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保护因素。结论 政府应重视老年人兴趣爱好的培养及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等户外活动的宣传力度,同时,为农村老年人提高养老待遇水平和提供多样的养老方式。

生活满意度;职业;经济收入

我国老年学专家穆光宗等〔1〕提出成功老龄化的文化储备要以尊老、敬老、安老为核心的文化取向。要实现“成功老龄化”目标,必须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一直以来,它是描述老龄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2〕。生活满意度是一种有意识的认知评价,基于个人用一种自定的标准或一套标准与其目前生活比较而产生的对生活的总体评价〔3〕,常被看成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指标。在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所反映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内部和外部因素(如生物、文化)与老龄化及个人主观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旨在探讨湖北省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是常住户口,年龄≥60岁,沟通无障碍;知情同意,问卷内容愿意配合。排除标准:听说障碍者、精神疾病患者。农村社区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三个行政村所有老年人进行调查,共531人,获有效问卷500份(94.2%)。城市社区采用多阶段、随机等距法抽取3个较大社区的560位老年人,获有效问卷501份(89.5%)。共计1 001人,年龄60~94岁,平均(69.63±7.47)岁;城市女263人,男238人;农村女259人,男241人。

1.2 调查工具与方法 问卷采用英国BUPA基金项目中所设计的五个问卷之一的老年人多维度健康状况调查表,采用入户调查面对面询问。调查方案由安徽医科大学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进行了预调查及后续修改,调查人员统一培训,成立领导小组与专家技术组负责调查工作的质量监督,并保证每天收回问卷有5%的复核率。调查内容包括湖北省城乡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和行为、社会联系和支持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Fisher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现状 城市老年人中很满意51人(10.18%),满意355人(70.86%),一般89人(17.76%),差6人(1.20%);农村老年人中很满意48人(9.60%),满意306人(61.20%),一般118人(23.60%),差28人(5.60%)。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农村(χ2=22.022,P=0.000)。

2.2 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职业状况、对生活乐观与否的城市老年人目前生活满意度,有无兴趣爱好、以前与父母相处融洽与否的农村老年人对目前生活满意度,不同经济满意度、以前与邻里相处融洽与否的城乡老年人对目前生活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影响因素下城乡老年人目前生活满意度情况〔n(%)〕

1)采用Fisher检验

2.3 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赋值:因变量: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0=一般或差、1=很满意或满意。自变量:居住地1=城市(对照组)、2=农村;性别1=女(对照组)、2=男;年龄1=60~69岁(对照组)、2=70~79岁、3=80~94岁;婚姻状况0=无配偶、1=有配偶;职业1=农民(对照组)、2=工人、3=干部、4=商人、5=家庭妇女、6=其他;文化程度1=文盲(对照组)、2=小学、3=初中、4=高中(专)、5=大专及以上;对经济收入满意度0=一般或差、1=很满意或满意;是否乐观0=否、1=是;宗教信仰0=无、1=有;与邻里相处状况0=一般或差、1=很好或好;业余爱好0=没有、1=有;是否有慢性病0=否、1=是;居住方式0=独自一人、1=与他人住一起;参加体育锻炼0=否、1=是。对影响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经济收入一般或差、与邻里相处一般或差是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消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唯一保护因素,见表2。

表2 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并未因为衰老而大幅度下降,他们可能通过改变对一些生活领域的评价标准及策略或者改变个人抱负和期望水平以调整生活需求,从其他领域的成功中获取生活的满足感,从而抵消年龄在某些领域的负面影响〔4~6〕。此外,湖北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农村老年人,可能是因为湖北城市老年人与农村老人相比,在社会保障、医疗、交通、休闲活动等方面享有更多优势。

有职业的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比无职业的人、从事非技术工作的人更幸福〔7〕。人们喜欢那些运用熟练技能才能完成的、完全由其内在价值决定的、能够带来社会收益的工作〔8〕。商人的高生活满意度除了源于其较高收益外,还可能与其典型的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工作特征有关。因为一个人拥有的工作自主权越高,其工作满意度也越高〔9〕。家庭妇女从事的是家务劳动,从中获得的价值认同感、成就感较低,这可能是商人和家庭妇女对生活满意度明显反差的原因之一。

本调查结果与有些研究结论一致〔10〕。感知的经济状况和对生活的完全控制可以调节实际财富和生活满意度的联系〔11〕。现实生活中个人的经济满意度与其积累的财富和经济自由度有关,老年人的生活有了物质保障,才会获得经济安全,从而维持或提高其生活满意度〔12〕。但西方学者却发现低收入老年人仍有高生活满意度〔13〕,这种中西差异的产生可能是欧美国家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较我国健全,经济收入对老年人生活需求满足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待遇水平。

根据选择优化补偿模型理论〔14〕,老年人在其余生有限的时间里选择性地将时间和心理能量最大限度地花在与亲近的人度过中,可能会使生活满意度在涉及社会关系上相应增加。老年人与家人、邻里处于友好关系及获得来自他们的物质、情感支持是老年人建立社会联系、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表现,可以使他们在社会中感到被尊重、被理解的情绪体验。邻里交往等社会联系可直接作用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10〕,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15〕。较高水平的社会支持网络与较低水平抑郁症状有交互作用、与老年人高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强关联性〔16〕。以上结论表明,面对中国城市家庭缩减的趋势(或“空巢”现象),邻里关系、社会交往及社区活动对老年人非常重要,值得特别关注。本研究中与父母相处融洽与否的农村(而非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我省农村家庭仍保持父母与子女和合共生、甘愿牺牲的家庭主义价值观有关。

长期的锻炼能产生幸福感〔7,17〕。因此,建议政府应重视老年人兴趣爱好的培养及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等户外活动的宣传力度。

1 穆光宗,张 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5):29-36.

2 Westerhof GJ,Dittmann-Kohli F,Thissen T.Beyond life satisfaction: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judgments about the quality of life〔J〕.Soc Indicat Res,2001;56:179-203.

3 Pavot W,Diener E.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and the emerging construct of life satisfaction〔J〕.J Posit Psychol,2008;3(2):137-52.

4 McAdams KK,Lucas RE,Donnellan MB.The role of domain satisfaction in explaining the paradox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satisfaction and age〔J〕.Soc Indic Res,2012;109(2):295-303.

5 Brandtstädter J,Greve W.The ageing self:stabilizing and protective processes〔J〕.Dev Rev,1994;14:52-80.

6 Ferring D,Filipp SH.Subjektives wohlbefinden im Alter:struktur-und stabilitätsanalysen〔J〕.Psychol Beitr,1997;39:236-58.

7 Argyle M.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M〕.2nd ed.London:Routledge,2001:56.

8 卡尔(美),著.郑 雪,译.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2.

9 才国伟,刘剑雄.归因、自主权与工作满意度〔J〕.管理世界,2013;(1):133-42.

10 Yan BQ,Gao XL,Lyon M.Modeling satisfaction amongst the elderly in different Chinese urban Neighborhoods〔J〕.Soc Sci Med,2014;10(118):127-34.

11 Johnson W,Krueger RF.How money buys happiness: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linking finances and life satisfaction〔J〕.J Personal Soc Psychol,2006;90(4):680-91.

12 Han CK,Hong SI.Assets and life satisfaction patterns among korean older adults:latent class analysis〔J〕.Soc Indic Res,2010;100(3):225-40.

13 Olson GI,Schober BI.The satisfied poor:development of an interventionoriented theoretical tramework to explain satisfaction with a life in poverty〔J〕.Soc Indicat Res,1993;28:173-93.

14 Freund AM,Baltes PB.The adaptiveness of selection,optimization,and compensation as strategies of life management:evidence from a preference study on proverbs〔J〕.J Gerontol Psychol Sci,2002;57(5):426-34.

15 Tomás JM,Sancho P,Gutiérrez M,etal.Predicting life satisfaction in the oldest-old:a moderator effects study〔J〕.Soc Indicat Res,2014;117(2):601-13.

16 Roh S1,Lee YS,Lee KH,etal.Friends,depressive symptoms,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older korean Americans〔J〕.J Immigr Minor Health,2015;17(4):1091-7.

17 Klusmann V,Evers A,Schwarzer R,etal.Views on aging and emotional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effects of an exercise intervention in older women〔J〕.Psychol Sport Exerc,2012;13(2):236-42.

〔2014-12-19修回〕

(编辑 苑云杰/杜 娟)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CFB646)

柴 云(1975-),女,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卫生服务研究。

C913.6

A

1005-9202(2016)19-489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9.104

猜你喜欢

城乡老年人满意度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城乡涌动创业潮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