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及常见感染菌

2016-11-24孙顶双邢媛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革兰糖尿病足病程

孙顶双 丁 肃 邢媛媛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吉林 白城 137000)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及常见感染菌

孙顶双 丁 肃 邢媛媛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足(DF)危险因素及DF常见感染菌。方法 老年DF患者82例为DF组,同期未合并DF的T2DM患者82例为对照(非DF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并发症,并检测血脂、血糖、血压、踝肱指数(ABI)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DF的危险因素。DF组患者均进行足部分泌物取样,进行细菌培养,观察主要感染菌种分布。结果 DF组男性比例及病程明显高(长)于非DF组(P<0.05),两组年龄、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DF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DF组(P<0.05);NF组血脂水平与非NF组无明显差异(P>0.05),NF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明显高于非NF组(P<0.05),ABI明显低于非N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周围血管病变、HbA1c、SBP、ABI是D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80份足部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94株,革兰阳性球菌62株(66%),革兰阴性菌32株(34%);全部病原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结论 老年T2DM患者中,男性、合并周围血管病、高SBP、高HbA1c、低ABI是发生DF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患者应加强血压、血糖控制,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预防或早期发现DF。DF感染病原体中,最常见的是革兰阳性球菌,通过积极内科治疗可以控制感染。

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DF)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足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1〕。DF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有研究显示超过15%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DF,溃疡、感染、坏疽是DF截肢的重要原因〔2〕。本文探讨DF危险因素及足部感染常见病原菌,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DF患者82例为DF组,选择同期T2DM但无DF的患者82例为对照(非DF组)。T2DM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3〕,DF的诊断符合2001版《内分泌》DF的诊断标准〔4〕。排除年龄<60岁、病史诊治资料不全、合并足部以外其他部位慢性感染者,合并肿瘤或血液病者,排除糖尿病肾病Ⅳ期及以上者。

1.2 方法 采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体重指数(BMI)等,记录患者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

生理生化指标: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踝肱指数(ABI)等指标。血脂、血糖指标均按规定采血后送化验室检测,ABI采用日本ES-1000SPM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定。

DF患者均进行足部分泌物取样,深部脓肿可用无菌针管或在清创时取得标本,将标本注入培养基内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观察主要感染菌种分布。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DF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并发症及理化指标的比较 见表1。DF组男性比例及病程明显高(长)于非DF组(P<0.05),两组年龄、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中,DF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DF组(P<0.05);各指标检测显示,NF组血脂水平与非NF组无明显差异(P>0.05),NF组FBG、HbA1c、SBP明显高于非NF组(P<0.05),ABI明显低于非NF组(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并发症及生化指标的比较±s,n=82)

2.2 DF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DF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性别、病程、合并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病、SBP、FBG、HbA1c、ABI)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合并周围血管病、低ABI、高SBP、高HbA1c是发生D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DF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 DF常见感染菌分布 82例DF患者中,除2例因个人原因未采集足部分泌物外,80例患者进行了足部分泌物细菌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94株,革兰阳性球菌62株(66%),革兰阴性菌32株(34%);全部病原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株(25.5%)〕、肠球菌属〔20株(21.3%)〕、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17.0%)〕最常见。其次为草绿色链球菌13株(13.8%),肺炎克雷伯菌10株(10.6%),大肠埃希菌5株(5.3%),普通变性杆菌4株(4.2%),无乳链球菌2株(2.1%)。

3 讨 论

研究显示,年龄是T2DM患者发生DF的危险因素,DF的发病率随着T2DM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高〔5〕。本文结果显示NF组与非NF组年龄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年龄也不是DF独立危险因素,原因可能在于入组人群均为老年患者,加之样本量较小,故两组年龄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但年龄越高发生DF的危险性越高,仍应注意。

国外研究显示,男性T2DM患者DF发生率高于女性,认为男性更容易发生DF,这可能因为男性活动更多、负重性工作更多,更容易引起足部压力不同程度改变或出现足部创伤〔6〕。本文研究显示DF患者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非DF患者,回归分析也显示男性是DF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文献〔6〕报道相符。

T2DM的慢性并发症与病程长短有关,患者病程越长,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可能越高。国外有研究显示DF多发生于病程多>5年的T2DM患者〔7〕,本文DF患者病程明显长于非DF患者,但病程并不是引起DF的独立危险因素。笔者认为,病程主要与多种慢性并发症有关,慢性并发症才是引起DF的主因,而病程并不是DF的主要影响因素。

周围血管病已经成为国际糖尿病工作组判断DF危险分度的标准。T2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起病早,发病率高,病变累及广泛,尤其累及下肢时容易导致远端血管闭塞,营养缺乏,从而发生DF〔8〕。ABI是反映下肢血管病变的重要指标,有研究显示,通过ABI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敏感性达到90%,特异性达到98%〔9〕。

高SBP引起足溃疡的原因可能在于SBP增高使动脉弹性减退,内膜损伤,脂质聚集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时会影响下肢及足部血液供应,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最终足部溃疡形成〔10〕。而高HbA1c导致DF的原因与慢性高血糖引起的神经及血管病变有关,这与国外研究报道相符〔10〕。

另外,DF感染病原体中,最常见的是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发现DF时应首先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避免或延缓大面积足溃疡或坏疽引起截肢。

1 常宝成,潘从清,曾淑范.208 例糖尿病足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2):129-30.

2 Boulton AJ.The diabetic foot:a global view〔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0;16(1):s2-5.

3 戴建英,鲍艳芳,周冬玲.糖尿病足相关危险因素探讨〔J〕.上海预防医学,2012;24(6):301-2.

4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84-93.

5 Dubsky M,Jirkovská A,Bem R,etal.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of diabetic foot ulcers:prospective follow-up analysis in the Eurodiale subgroup〔J〕.Int Wound J,2013;10(5):555-61.

6 Neto AM,Zantut-Wittmann DE,Fernandes TD,etal.Risk factors for ulceration and amputation in diabetic foot:study in a cohort of 496 patients〔J〕.Endocrine,2013;44(1):119-24.

7 Ekpebegh CO,Iwuala SO,Fasanmade OA,etal.Diabetes foot ulceration in a Nigerian hospital:in-hospital 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the presenting demographic,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J〕.Int Wound J,2009;6(5):381-5.

8 Criqui MH,Denenberg JO,Bird CE,etal.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ymptoms and non-invasive test results in patients referred for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testing〔J〕.Vasc Med,1996;1(1):65-71.

9 Ikem R,Ikem I,Adebayo O,etal.An assessment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J〕.Foot,2010;20(4):114-7.

10 Basit A,Hydrie MZ,Hakeem R,etal.Glycemic control,hypertension and chronic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ic subjects attending a tertiary care center〔J〕.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2005;17(2):63-8.

〔2015-11-13修回〕

(编辑 袁左鸣)

孙顶双(1981-),女,讲师,主要从事护理教学工作。

R587

A

1005-9202(2016)19-476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9.044

猜你喜欢

革兰糖尿病足病程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