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血压变异性、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2016-11-24潘雨利李修英王桂贤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内皮素标准差变异性

潘雨利 李修英 王桂贤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心、脑血管及代谢性疾病·

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血压变异性、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潘雨利 李修英 王桂贤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BPV)、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特诊就诊,2年内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定。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46例,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都给予相同药品及相同剂量的降压药及抗焦虑抑郁药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未进行心理干预,干预组给予心理和行为干预6个月。结果 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组干预后24 h SSD、24 h DSD、dSSD、dDSD、nSSD、nDSD及ET-1均明显低于干预前,NO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P<0.01或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的BPV及血浆中的NO和ET均有影响,可以降低BPV各项指标的参数值,升高血浆NO水平,降低ET-1水平,从而调节动态血压的节律。

心理干预;老年高血压;焦虑抑郁;血压变异性;内皮素;一氧化氮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越来越多,而EH又因其不良的预后及较高的猝死率引起患者极高的恐惧和不安,故焦虑抑郁(AD)等心理障碍的发病率较高〔1〕。血压变异性(BPV)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的血压波动程度,即血压的标准差作为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监测指标〔2〕。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是血管内皮分泌的血管舒张和收缩物质,如果分泌失调会导致高血压〔3〕。有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老年EH患者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不良心理〔4〕。本研究探讨有效的心理干预对老年EH伴AD患者BPV、NO和ET-1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特诊就诊的老年EH患者,在2年内无并发症(按WHO标准,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者共88例,男56例,女32例,年龄60~80〔平均(74.6±12.5)〕岁,入选患者均经询问病史、做身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排除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肾动脉狭窄等较明显影响EH的疾病。

1.2 方法

1.2.1 心理问卷测试 将符合标准的高血压患者,采用ZUNG编制的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研究对象的AD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定,由一名心理医生和一名护士进行心理测评,医生询问时指导语明确,语气和蔼,实行保护性医疗;护士做问卷记录。问卷回收100%。经测定后有46人EH患者伴有AD。

1.2.2 分组 将46例AD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男14例,女9例,年龄、SDS、SAS评分和平均血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两组均给予相同品名、相同剂量的降压药和抗AD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外未进行心理干预,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及行为干预6个月:(1)心理干预: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应满怀爱心,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耐心倾听患者的谈话,不要轻易打断患者的谈话;与老人患者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述及肢体语言的配合,使患者感到与我们交流时倍感亲切,取得患者的信任,配合治疗。②与患者互动:对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性格孤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与他们做游戏,讲与疾病相关的故事或鼓励量加小型的娱乐活动,使得老年患者开心快乐,提升老年患者的正面情绪来减轻心理压力,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态。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③定期随访:患者出院后制定随访计划,做到每月家庭随访两次,为患者定期监测动态血压,对患者进行用药,和饮食指导。如患者有特殊需求,可随时电话、QQ、微信等通讯工具交流指导。④高血压知识宣教:医护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AD紧张情绪与血压的相关性。指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来对待疾病,教会患者如何放松心情,如旅行,运动,倾诉等方式缓解情绪。⑤取得社会的支持:多与患者家属或亲友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多关心患者,给予患者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5〕。(2)行为干预:①饮食指导:进食清淡,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饮食,控制患者的食盐量,指导患者每天用盐量≤6 mg,多吃蔬菜和水果等粗纤维饮食,预防便秘。②戒烟、酒:有吸烟、饮酒嗜好的患者,对其宣教烟、酒对高血压危害的重要性,耐心开导和帮助患者戒烟、戒酒。取得患者配合。③适量运动和控制体重:指导患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做适当的运动,限量饮食来控制体重,对于体重超标的患者制订个体运动和饮食方案来控制体重。④每天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控制患者针对疾病胡思乱想等负面心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3 动态血压、NO和ET-1检测 采用美国美林公司生产的ABMP-05全信息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袖带缚于左上臂(如两侧血压相差>10 mmHg,则缚于血压高的一侧)。袖带自动充气测压并自动记录每小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并储存数据,同时嘱患者记录监测日记。有效血压读数标准:DBP 40~150 mmHg,SBP 70~260 mmHg,脉压20~120 mmHg,平均动脉压70~105 mmHg;24 h白昼与夜间的血压平均值反映不同阶段血压的总体水平。24 h有效数据>90%应得数据。白昼(8∶00~0∶00)每30 min监测1次,夜间(0∶00~8∶00)每60 min监测1次。每小时区间有效读数无缺漏方可人选。ET-1采用放免的测定方法,试剂盒由北京东亚免疫技术所提供;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试剂由南京建成生物所提供。所用血样都由同一批试剂测试。

1.2.4 评定标准 按我国正常人的评定标准〔6〕:SAS标准评分:分界值为50分,<50分正常,>50有焦虑症;SDS标准评分:分界值为53分,<53分为正常,>50分患有抑郁症。按Parati等〔7〕方法:以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标准差(SD)作为BPV指标,包括DBP标准差(24 h DSD);24 h SBP标准差(24 h SSD);白昼DBP标准差(dDSD);白昼SBP标准差(dSSD);夜间DBP标准差(nDSD);夜间SBP标准差(nSSD)。为避免药物对血压和情绪的影响,研究对象在问卷及血压监测期间均未用降压药和镇静剂。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行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SAS、SDS干预前后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均无差异(P>0.05);干预组心理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心理干预对BPV、NO、ET的影响

2.2.1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对BPV的影响 干预组干预前后24 h SSD、24 h DSD、dSSD、dDSD、nSSD、nDS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或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前后BPV指标的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1)P<0.05,2)P<0.01,3)P<0.001

2.2.2 两组干预前后对NO和ET-1水平的影响 干预组干预前后NO和ET-1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NO和ET-1水平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1)P<0.001

3 讨 论

AD情绪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与EH的昼夜节律相关,也是影响EH发展及预后的不良因素〔2〕。BPV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程度,血压波动大时在血管壁上形成异常的环形张力和纵向剪切力,损伤血管,影响血管功能和结构改变,导致和加重动脉硬化,并最终诱发心、脑、肾等脏器并发症〔8〕。NO为内皮损伤的特异标志物,ET-1和NO是一对重要的血管因子〔9〕,即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和ET对血管起着相互拮抗、调节的作用。它们之间的这种动态平衡关系可维持着血管正常的张力,它们之间如果失去平衡就会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大量ET,使NO合成下降〔10,11〕。有研究表明AD情绪可以使人体大脑皮质、交感肾上腺系统激活,提高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提高交感神经张力的活动能力,可以导致24 h动态血压的BPV各项指标及ET升高,使NO降低;当情绪缓解后可使人脑中多巴胺的分泌水平下降,而降低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交感神经张力的活动,可使24 h动态血压的BPV各项指标及ET降低,使NO升高而维持血管的正常张力水平〔12〕。

本研究表明,对老年EH伴AD的患者,在应用降压药和AD药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减轻了老年EH伴有AD患者的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消除了患者对疾病的负面情绪,提高了患者精神面貌,从而恢复了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使老年EH伴AD患者交感神经的张力活动下降,使24 h动态血压的BPV各项指标和ET-1下降,NO升高,从而控制老年EH患者AD情绪,提高老年EH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1 邢红云,徐新娟,王永志.焦虑抑郁情绪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7):889-92.

2 李建中,庄乾淑,钱惠英,等.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5):396-9.

3 胡建新,胡宪珍,张润香,等.血压变异性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的关系〔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5):38-40.

4 张 红,赵庆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7):749-50.

5 张佳黎,田 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127.

6 乐庆荣,胡 葬,罗开良,等.重庆地区高血压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因素调查〔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7):528-30.

7 Parati G,Castiglioni P,Di Rienzo M,etal.Sequential spectral analysis of 24 hours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interval in humans〔J〕.Hypertension,1990;16(4):414-21.

8 Tatasciore A,Renda G,Zimarino M,etal.Awak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correlates with target-organ damage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J〕.Hypertens,2007;50(2):325-32.

9 蔡战友,茶春喜,罗 仁.血压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2;10(6):466-70.

10 谢建洪,黄慧芳.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NO、ET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浙江医学,2001;23(8):464-5.

11 董 玲,关卫东,张贵林.康复干预对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4):216-7.

12 赵建芬,卢雪梅,王淑华.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情绪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3539-40.

〔2015-12-31修回〕

(编辑 袁左鸣)

吉林省财政厅卫生专项项目(3D5148243428)

李修英(1964-),女,主任护师,主要从事老年痴呆症的预防研究。

潘雨利(1964-),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老年痴呆症的预防研究。

R541.4

A

1005-9202(2016)19-473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9.027

猜你喜欢

内皮素标准差变异性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订正
更 正
内皮素-1对牙周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内皮素与氧化应激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糖脉康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管内皮素-1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