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蜀汉盐铁专营政策浅析

2016-11-24赵梦芹

丝绸之路 2016年20期
关键词:蜀汉百姓政策

赵梦芹

(阿克苏地区博物馆,新疆阿克苏843000)

蜀汉盐铁专营政策浅析

赵梦芹

(阿克苏地区博物馆,新疆阿克苏843000)

蜀汉时期的盐铁专营政策是蜀汉政权推行的国家垄断政策。盐铁专营政策对蜀汉的影响是深远的,从国家财政运转到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盐铁专营政策都为蜀汉政权的强大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在盐铁专营下蜀汉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由此可见,蜀汉盐铁专营政策是弊大于利的。

蜀汉时期;盐铁专营政策;蜀汉政权

据史书记载,盐铁专营最早始于春秋时期管仲的“官山海”思想,即由国家控制盐铁等自然资源,实质是国家垄断盐铁等行业,利用物价涨落和供求关系变化,凭借政治权力从中取利,为最高统治者聚敛财富,以达到从经济领域实现对百姓的生死予夺。历代对盐铁专营政策利弊辨析最为有名的当属西汉时期的“盐铁会议”,这场会议关于盐铁专营政策的论辩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本文主要在此基础上就蜀汉盐铁国家专营政策的制定实施,分析盐铁专营政策对蜀汉的影响。

一、蜀汉盐铁专营政策的制定背景及实施原因

(一)蜀汉盐铁专营政策的制定背景

1.蜀汉前期巴蜀地区盐铁经济发展概况

巴蜀之地盛产盐铁,煮盐冶铁历史悠久,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时又穿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增置盐、铁官”。①盐铁产量丰富,仁寿(四川仁寿县)有盐井“每函煎盐四十斤日获三千斤”。②巴蜀之地盛产井盐,据《水经注》记载,长江流经朐忍县(今四川云阳县西)故城,“翼带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粒大者方寸”。③《华阳国志》有上百处盐铁产地记载,近人研究认为,四川境内,魏晋时期,东起朐忍,西至临邛(今邛崃),北到汶山(今汶川),南到越忂(今西昌),都是井盐产区。“家有盐铁之利,户专山川之才”④已不是奇事,更有“南兖州地有盐亭百二十三所。县人以渔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⑤

秦扫六合,移民入川,带来先进的煮盐冶铁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巴蜀盐铁业的发展。《史记》有“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铁,贾椎髻之民,富埓卓氏,倶居临邛”之载。⑥临邛火井以天然气煮盐闻名世界,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穿凿盐井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天然气井。“临邛县有火井,井有咸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⑦特别是“官灶”的煮盐技术,有很大提高,昔时一灶五锅,蜀汉时期已有一灶十四锅,如《太平寰宇记》载:“官有两灶,二十八穰。”⑧

官府十分重视盐铁发展,各地设置了盐铁官进行专项管理。如蒲江县“增置盐、铁官”,⑨临江县“有盐官在监、涂二溪”⑩等。

秦汉时期,巴蜀盐铁业发展迅猛,“汉初,铸钱、煮盐、冶铁,三大手工业已形成一个以成都为中心的巴蜀经济圈”。⑪考古资料显示,古临邛(今四川邛崃)周边为汉时盐铁巨市,其规模很是宏大。⑫从上可得,巴蜀地区盐铁经济历史悠久,工艺成熟,收利甚巨,已成为农业之外的支柱产业。东汉后期蜀锦的发展迅速,经济地位上升,但是仍无法超越盐铁业在巴蜀经济中的咽喉地位。

2.蜀汉时期巴蜀地区独特的社会状况与盐铁政策的制定

蜀汉时期巴蜀地区独特的社会状况,是制定蜀汉盐铁专营政策的前提条件。

蜀汉政权割据势力弱小,但是百姓殷实,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大。从地图上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蜀汉政权是三国中领土面积最小的割据势力。在刘备称帝前,蜀汉地区的主要割据者是荆州的刘表、汉中的张鲁和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尤其益州在刘氏父子的统治下百姓殷实,家有余粮,并且自都江堰修筑后,巴蜀地区更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后来蜀国以此地区作为兴兵北伐的战略经济基地,屡兴兵甲,和实力远胜于自己的曹魏交战数次,依然支撑了数十年,可见益州确实是十分富饶之地,其经济发展现状和潜力不容小觑。

其次,蜀汉政府财政空虚,而豪族富有。刘备虽有皇胄之名却无贵族之实,以织席贩履为生,家无恒产,攻占成都时为了笼络人心,大赏三军“置领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⑬以致蜀汉政府一时国库空虚,军用不足。而自东汉中后期,中央王朝衰微,地方世族势力膨胀,汉武帝时期的国家盐铁专营政策瓦解,各地土著豪强逐渐控制盐铁业。加之北方战争少有波及巴蜀之地,巴蜀地区盘踞多年的土著豪强在较为平和安定的环境下并没受到大的打击,他们垄断山川盐铁,富甲一方。

蜀汉政府看到了盐铁业的巨大利益和巴蜀地区的盐铁经济发展空间,于是特设专员管理盐铁的生产运输及销售,以资国用。这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初,先主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王连)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⑭“(张裔)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⑮司盐校尉为盐政最高主管,属官有典曹都尉等。校尉为武职,不归地方管理,由中央管理。司盐校尉俸禄2000石,官秩位尊列卿,说明了盐政管理机关是国家的重要部门。冶铸方面大抵如盐政,金中郎将也为武官,其官营性质更胜。管理盐铁有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升迁,如王连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其后,又升为屯骑校尉,领垂相长史,最后封侯拜相。由上可知蜀汉政府十分重视盐铁业,并实行了盐铁专营政策。

(二)蜀汉盐铁专营政策实施的原因

1.实施盐铁专营政策的财政原因

盐铁经济对于古代封建王朝来说是收入颇丰的产业。汉武帝时期,一改前朝的和亲政策,多次出击匈奴,为了满足朝廷庞大的军事需求,汉武帝将文景时期由世家大族垄断的盐铁业收归国有,用以供给财政,可见盐铁收利在国家财政中的重要地位。蜀汉政府也是如此,如《三国志》卷41《王连传》载:“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⑯就很好地证明了盐铁收入在国家财政中的重要地位。蜀汉政权地处巴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资源环境的限制,国家财政十分窘迫,因而盐铁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更胜于汉武帝时期。

2.实施盐铁专营政策的政治原因

三国蜀汉土著豪族多数是东汉时期逐步发展形成的。巴蜀豪强多以盐铁致富,广蓄田地,自给自足。据《华阳国志·蜀志》载,豪强大族“家有盐铁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故工商致结驷连骑,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设趟阄之厨膳……若卓王孙家僮千数,程郑亦八百人……富侔王室,豪过田文”,蜀郡广都县“有盐井、渔田之饶,大豪冯氏有鱼池盐井”,⑰巴郡临江县“其豪门亦家有盐井”。⑱豪族势力影响之大可见于南中土著豪族搞的南中叛乱,使诸葛亮不得不亲自率军前往平乱。这些表明当时蜀中豪族已是一股极重要的经济、军事力量。

蜀汉政府对土著豪族采取了严厉打击的政策,实行政治仕途排挤、法律约束制衡、经济掠夺等方式。⑲其中以盐铁专营为代表的经济和法律集合,将盐铁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国家专营,就是一项打击土著豪强的有效手段。蜀汉盐铁国家专营,是蜀汉政府强制的无偿剥夺豪强土著的财产,这项政策从经济上削弱了地方势力,巩固了蜀汉政权的统治。

3.实施盐铁专营政策的军事原因

盐与铁两种资源在古代中国几乎成了国家经济命脉的代名词,如《三国志·武帝纪》曹操语:“盐,食之大宝也,铁为耕战之器。”⑳盐铁专营除了控制国家经济,敛聚财富,还可以有效供给对外战争。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多次北伐,不断的对外战争需要蜀汉庞大的物力人力支撑。盐铁一直是获利丰厚的产业,一方面,国家通过盐铁专营直接从土著豪强手中掠夺财富以作战争费用;另一方面,将盐铁垄断,源源不断地从百姓手中集聚财富,达到“有裨国用”之效,满足对外战争的资本需求。

同时,由于盐铁的特殊性,其不同于一般商品,尤其是可作为“耕战之器”的铁,直接影响战争的走向。据考古资料载,蜀汉时期铁器已经大规模使用于百姓生活和军事战争中。诸葛亮曾亲自参与蜀汉弓弩的设计改良,可见对兵器的重视。在政府的重视下,蜀汉的冶炼技术十分高超,史料中多有铸造上好兵器的记载。此外,从蜀汉政权屡次从南中地区获取金属资源的记录看,当局对这种资源还是相当渴求的,这种迫切的需求当然与当时蜀国所采取激进的军事外交方针是分不开的。

二、盐铁专营政策对蜀汉的影响

(一)盐铁专营政策对蜀汉政权的正面影响

1.盐铁专营政策对增加蜀汉财政收入的影响

《三国志·先主传》载刘备通过战争获得了巨大财富,“璋以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以资送刘备”,“先主入蜀时,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㉑然而刘备以散财飨军,笼络人心,不仅大飨士卒,还归还财物。“建安十九年夏,雒城破,进围成都数十日,璋出降。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㉒导致蜀汉财政空虚。关于解决财政问题,《三国志·刘巴传》载:“巴曰:‘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市官。’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㉓由此观之,蜀汉政府早期通过发行货币、货物钧输、盐铁专营等方式,以至“国库充实”。可见盐铁专营是蜀汉政权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王连)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㉔也证明了盐铁专营对增加蜀汉财政收入的重要影响。

2.盐铁专营政策对增强蜀汉军事实力的影响

蜀汉盐铁专营从军费与军队装备上对蜀汉的军事实力增强具有直接影响。盐铁自古是支持军事战争的重要物资,汉代名著《盐铁论·本议》载:“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善货长财,以佐助边费。”㉕边费即是军费,可见盐铁收入是军费的重要来源,蜀汉时期虽没有材料直接证明盐铁收入为国家军费最重要的收入,但是也不可否认盐铁经济对蜀汉军事的直接影响。军费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军队的战斗力。试问如果将士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军队还有战斗力吗?更遑论军人的武器、马匹这些必要装备。蜀汉盐铁专营政策虽然设置之初不是直接“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㉖直接供给边费,却也是军费的重要来源。

如果说蜀汉盐铁专营从民间掠夺财富供给军费支出用以购置供给军队的食物马匹这类的军需品,那么与军队战斗力直接相关的武器遁甲就是军需中的关键了。据考古发现,中国古代在春秋时期就有铁制兵器,秦汉以后铁器更是广泛使用后在战争中。蜀汉盐铁专营政策的实施将铁器从生产到销售全部垄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更方便将铁器直接用于制造战争所需的兵器遁甲之类的器具,满足军事需求。在这种国家垄断盐铁的情况下,国家对于铁器的或者说是兵器的重视使得蜀汉兵器冶炼十分发达,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任蒲元为西曹掾,以全面提升蜀汉兵器的质量。蒲元用“特异常法”,改良冶炼技术,“熔金造器”,最后制出3000口削铁如泥的钢刀。㉗由此可见,通过盐铁专营,蜀汉政府增强了军事装备,进一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盐铁专营政策对削弱蜀汉地方豪强势力的影响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中央衰微,各地土著豪强势力空前发展。这些豪强不仅在经济上家有盐池,户专山川之利,军事上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可以与当地政府对抗,打压农民起义。如公元188年的“黄巾起义”,以马相、赵祗为首的起义军有万人之众,官府军队不能敌,反而是地方豪族贾龙率领家军将其消灭。这样强大的地方势力必定会给政府带来极大的压力,威胁蜀汉统治。如刘备将要进军汉中之际,地方豪强马秦、高胜率众数万直打到资中等县,威胁蜀汉政权的统治腹地;南中土著豪强叛乱,势力强大,诸葛亮不得不亲自平乱。由上可见蜀汉土著豪强的势力之大,甚至威胁到蜀汉政府的统治。

蜀汉巴蜀地区的地方豪强多属于工商豪族,其经济实力十分强大。《三国志·蜀书·董和传》有记载,当时蜀汉豪族的富有状况“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㉘《华阳国志·蜀志》载:“家有盐铁之利……故工商致结驷连骑,豪族服王侯美衣,嫁娶设太牢厨膳,妇女有百辆之从车,送葬必高坟瓦椁……”㉙

蜀汉政府对这些富有的豪族采取的是严厉打压的方式,其中就包括盐铁专营这样的从经济上打压豪族的手段。蜀汉政府实行盐铁国家专营的记载,如“(吕义)设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王连)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㉚蜀汉政府如何将盐铁业收归国有在,《三国志·张嶷传》中是这样记载的:“三县去郡三百余里,旧出盐铁及漆,而夷徼久自固食。嶷率所领夺取,署长吏焉……遂获盐铁,器用周赡。”㉛由上可见蜀汉政府直接将土著豪强垄断的盐铁业收归国有,实行国家盐铁专营以掠夺地方豪强的财力。

由此观之,蜀汉政府的盐铁专营是比较成功的,不仅从地方掠取大量财富,削弱了土著豪强势力,还使得财政收入增加,中央的实力大大增强。

(二)盐铁专营政策对蜀汉百姓生活的负面影响

蜀汉盐铁专营政策对于国家机器的运转无疑是有利的,但是,这种财富是从民间剥夺的,这也使得蜀汉政权与地方的矛盾尖锐。对于普通百姓,蜀汉盐铁专营政策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危害。盐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盐铁专营后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了。

东汉时期盐铁开采生产多为世族豪强垄断,百姓使用的农具则来自民间作坊。这种铁器作坊生产的农具,物美价廉,农忙的时候,商家就把铁器运到田边地头。农民购买方便,可以用财物粮食交换,也可以以旧换新,有时还可以赊购。不耽误农民生产时间,所购置的农具也得心应手。《盐铁论·水旱三十六》有“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吁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贯”,“故民得占租鼓铸煮盐之时,盐与五谷同贾,器利而中用”的记载。㉜“民得占租鼓铸煮盐之时”说的就是盐铁私营时,“盐与五谷同价”很贴切地说明了盐的廉价。由上我们可以得出,盐铁私营对百姓是十分有利的。

但是盐铁专营后,对百姓的影响就多是负面的了,这可以从以下体现:

1.盐铁专营政策不利农业生产

盐铁专营后盐铁的质量变差了,价格却变高了,铁器还不适应农业耕作,这无疑极大影响了百姓的农业生产。《盐铁论·水旱三十六》将农业生产、农具的重要作用作了解释:“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㉝农具质量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可体现“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用力鲜,功自半。器便与不便,其功相什而倍也”。盐铁专营后,“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㉞这些明显体现了盐铁专营后铁器质量低劣、价格高昂。古代中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社会,官营农具的粗糙低劣无疑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并且官营农具铁器还不适应各地的农业生产,如《盐铁论·错币第五》载:“土力不同,刚柔异势,巨小之用,居句之宜,党殊俗易,各有所便。县官笼而一之,则铁器失其宜,而农民失其便。器用不便,则农夫疲于野而草莱不辟。草莱不辟,则民困乏。”㉟这样质量低劣的农具,百姓却没有选择必须使用,古代交通不便使得百姓购买盐铁很困难,买不到就不得不“木耕”、“淡食”。《盐铁论·水旱三十六》记载了农民木耕手据的苦楚:“今总其原,一其贾,躬多坚硬善恶无所择。吏数不在,器难得。家人不能多储,多损则镇,弃育服之日,远市田器,则后良时。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据,摄谈食。”㊱

从上可见盐铁专营并不适应农业生产,“百姓苦之”、“民困乏”就是对盐铁专营的有力控诉。

2.盐铁专营政策助长官商贪婪

盐铁专营助长了官吏的贪婪,官商相互勾结,鱼肉百姓。《盐铁论·水旱三十六》记叙了“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的现实,㊲县官分发给百姓的铁器质量低劣,这说明了官吏的贪婪,将制作铁器的财物私自贪污。盐铁专营给官府的另一个福利就是可以控制盐铁物价、税收,从中谋取暴利,“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工再税……县官猥发,阖门擅市”。㊳《盐铁论·晁错第九》揭示了官府与商人相互勾结的微妙关系:“有司之虑远,而权家之利近,令意所禁徽,而奢倍之道著。”㊴如果说上面“权家的利近”将官商勾结说的太含蓄的话,那么下面就更直白地揭露了从盐铁专营后“自利官之设”,“贵人之家,云行于途,毅击于道,接公法,申私利,跨山泽,擅官市,非特巨海鱼盐也”这样的“申私利”、“擅官市”的贪婪腐败行为。㊵《盐铁论·本议第一》也证明了“自市,则吏容豪强”的官商勾结行为。㊶官府给予商人特权后,“富商积贷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寅”。㊷大商人趁机囤积居奇,本钱小一点的商人就串通奸吏,投机取巧,贱买贵卖。商人无视国家法令,勾结官府,中饱私囊,扩充自己势力,有“执国家之柄以行海内,非特田常之势、陪臣之权”这样强大的权力。㊸往往中央发布政令,地方官商勾结以致“权家之利近”、“奢倍之道著”,商人谋利,官吏贪腐,奢侈之风愈盛,百姓苦难。而奢侈之风是以大量财物为基础的,这些财物不可能来自官府,来自中央,只能是从百姓身上剥削的。官商对百姓财物掠夺多少,他们就有多富有,“富累于陶、卫,舆服倍于王公”,㊹可见其对百姓的剥削之重。

3.盐铁专营政策加重了百姓的徭役和经济负担

盐铁专营政策加重了百姓的徭役和经济负担。盐铁专营之前,百姓所用盐铁皆产自于私营手工作坊。盐铁之业不同于其他手工业,盐铁开采冶炼需要大量劳动力,“非豪民不能通其利”,㊺“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㊻都可体现盐铁开采冶炼需要大量的人手。私营盐铁业使用大量的劳动力“大抵尽流放之民也”,㊼即因各种原因远离故土的无业者。蜀汉政府实行盐铁专营政策后,盐铁开采经营在“司盐校尉”的管理下,由国家进行统筹,使用的劳动力就不仅是流民而是大量的百姓。《盐铁论·水旱第三十六》载:“或颇赋与(于)民卒徒作不中程,时命助之。”㊽说明这样繁重的徭役使得百姓多难以忍受,有的就想办法花钱雇人代替,《盐铁论·错币第五》载:“郡中卒践更者,多不堪,责取庸代。”㊾不仅如此百姓还要承担盐铁运输,这将消耗百姓钱财,“良家以道次发僦运盐、铁,烦费”,㊿因此,“百姓病苦之”。从上面的材料不难看出,盐铁专营后,盐铁的开采生产征调百姓进行服役,加重了百姓的徭役和经济负担。

三、小结

蜀汉盐铁专营在中国古代盐铁专营史上只是极小的一个缩影,但它折射出了中国历代盐铁专营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国家之利与民之利的轻重权衡,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的博弈。就整体而言,蜀汉政权的盐铁专营政策看起来是成功的。在中国长久的国家至上思想主导下,国家利益永远高于平民利益,但凡于国家有利即是正确且正义的。但这种国家至上观念下牺牲的却是千万无辜百姓的切身利益。如若在对外战争时期,这种专营政策可以集中人力物力,为国家做出贡献,是正义的。但是蜀汉盐铁专营政策将一切有利其统治的东西收归中央,满足统治者的权欲,供给战争,却不管百姓肚子的饥饱问题。三国无义战,蜀汉对吴魏的战争仅仅是满足刘皇叔的“匡复汉室”梦,以及为了自己建功立业理想而追随刘备的统治阶级。汉室是否匡复与百姓何干,改朝换代与否与百姓有何利弊?既非外族入侵,又非民族大义,百姓没有义务为个人的野心而家破人亡。

纵观中国历史盐铁专营政策,在民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角度下,盐铁专营政策有利于巩固国家,其影响多为正面的。但蜀汉盐铁专营政策在蜀汉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地方割据政权的争霸手段,笔者认为其影响是弊大于利的。

[注释]

①④⑤⑦⑨⑩⑰⑱常璩:《华阳国志》,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14页、第315页、第326页、第316页、第314页、第301页、第315页、第301页。

②⑧《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2页、第107页。

③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卷34、卷33(陈桥驿注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78页。

⑥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478页。

⑪侯虹:《蒲江盐井的开发与西汉四川盐铁经济的发展形态》,《盐业史研究》,2002年第3期,第18~27页。

⑫蒋成、龙腾:《蒲江古盐井遗址考古调查有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1999年3月14日。

⑬⑭⑮⑯⑳㉑㉒㉓㉔㉘㉙㉚㉛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2页、第439页、第450页、第439页、第5页、第391页、第392页、第440页、第450页、第437页、第315页、第450页、第469页。

⑲罗开玉:《三国蜀汉土著豪族初论》,《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1~9页。

㉕㉖㉜㉝㉞㉟㊱㊲㊳㊴㊵㊶㊷㊸㊹㊺㊻㊼㊽㊾㊿桓宽:《盐铁论简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页、第4页、第184页、第184页、第184页、第25页、第184页、第184页、第8页、第46页、第46页、第8页、第8页、第46页、第46页、第25页、第30页、第30页、第186页、第26页、第28页。

㉗诸葛亮:《诸葛亮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56页。

K236.2

A

1005-3115(2016)20-0040-04

猜你喜欢

蜀汉百姓政策
政策
政策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助企政策
政策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百姓看家“风”
蜀汉“大赦”初探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