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电子战

2016-11-23王贞虎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电子战电波敌方

王贞虎

“气球”奇袭

在二战中一个不平常的夜晚,在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上,突然出现了一群群游荡的小艇。这些小艇上载着一些网状的东西,还拖着一个个亮晶晶的气球。看上去好像是一队队参加狂欢节的渔船。还有几架飞机在它们上空盘旋,并不时撒下一片片银白色的“花絮”。可是,为什么这些船上既没有张灯结彩,也听不到欢声笑语呢?

原来,这些小艇并不是来参加海上联欢会的,而是在参加一次举世闻名的战役:盟军的诺曼底半岛登陆战。小艇上的“网”叫作角反射器,由三个相互垂直的金属网状平面组成。而那些亮晶晶的“气球”的表面上都涂了一层铝,飞机上撒下来的银白色“花絮”则是许多条状的铝箔。

不久以后,德军司令部就接到了报告,当地军

队的雷达上出现了大片亮斑,说明这里有大批敌舰和飞机正在聚集!他们赶快抓起电话,调兵遣将,把大量的快艇、飞机和部队调动到这个地区。然而,其实这些都是角反射器和气球的杰作!它们用反射无线电波的方式,成功地迷惑了敌军的雷达,让他们做出了误判。而与此同时,英美联军的两千多只舰艇运载着几十万大军,悄悄地出现在诺曼底半岛,实现了一次载入史册的奇袭。

空中“谜云”

1969年,一个天高云淡的夏日,北约的一个雷达值班员正在进行例行的空中搜索。突然,在雷达荧光屏浅绿色的衬底上,出现了一块可疑的亮斑。他急忙拿起电话,向上级报告:“有情况!在波罗的海上空,有一架苏联飞机放出了一片好像是金属屑一样的东西,之后飞机就不见了!”

没过几分钟,一架北约飞机就接到命令,从基地紧急出动,去查看这片奇怪的“云”。不一会儿,基地听到了飞行员的报告:

“我的雷达可以跟踪这片飘移的‘云,可是我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在我的眼前只有一片蓝色的天空。”

最后,还是科学家们破解了这片空中“谜云”。原来,这是一种极其细小的金属微粒,它可从飞机或者火箭的喷气发动机里喷出,之后悬浮在空中,布下一道很厚的“幕”。这道金属“幕”能反射雷达电波,从而掩护飞机或者火箭的空中行动。1968年8月,苏军入侵捷克时,也派飞机喷洒了大量这样的金属微粒,使得监视着布拉格上空的北约雷达荧光屏上呈现出一片“白雾”,成功掩盖了苏军进行的空中行动。

勇敢的“豪猪”

1945年3~6月,美国空军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空袭。在七次空袭中,美方共出动飞机将近七千架,昼夜不停地对东京、大阪、长崎等重要战略目标进行轰炸。同时,一向自诩为“帝国骄傲”的日本空军却完全乱了阵脚。他们经常在“呜——呜——”的防空警报响起时,才手忙脚乱地做出反应。而这时往往已经来不及迎战了。

最终,美国空军在空袭日本的任务中,损失的飞机数量不到2%。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战绩,与飞行员们口中勇敢的“豪猪”是分不开的。

早在二战末期,美国就专门将一些轰炸机、战斗机改装成了专门的电子战飞机。它们一般只携带各种电子对抗设备,而不带任何杀伤武器,可谓是“手无寸铁”。但在实战中,它们会先于其他飞机和轰炸机接近敌方阵地,掩护它们冲锋陷阵:而在撤退的时候,它们又要留在其他飞机的后面,施放干扰,掩护大家返航。

那时,美国主要用B—29轰炸机改装成电子战飞机,这种飞机带有13部干扰设备和一吨箔条。由于当时的干扰设备上都有天线,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外号叫“豪猪”。飞行员们则亲切地将它们称为自己勇敢的“电子伴侣”。

现在美国的EF—111A电子对抗飞机,载有三吨重的计算机和电子干扰设备,活动半径可达三千二百多公里,可连续飞行五个多小时。还有一种“武装”干扰机,它可以携带小型的火箭、高射炮弹、爆炸装置等,投掷到敌方的阵地,直接破坏敌方的通信系统和武器系统。

“飞贼”与“水鬼”

1960年5月1日,美国飞行员加里·鲍尔驾驶一架飞机,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基地起飞,向挪威北部作横贯苏联的飞行,结果被苏联的地对空导弹发现并击落。这一事件轰动了世界。苏联军方毫不客气,很快将跳伞逃生的加里·鲍尔抓获,并送上了法庭。

后来经过一番交涉,美国好不容易才用几个中情局抓获的苏联间谍交换回了这名飞行员,并不得不停止了对苏联的侦察飞行。然而,苏方更感兴趣的是被他们所击落的这架战机。它就是大名鼎鼎的u—2高空侦察机,有个外号叫做“黑间谍小姐”。这种飞机装有完善的电子侦察设备。美国经常派它去刺探苏联洲际弹道导弹的实验情况。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空电子侦察机。

当我们到电影院看电影时,首先要看看手里的电影票和座位号,以便对号入座。而无线电设备也是这样。它们只认识各种无线电波的频率。只要频率对头,它就会欣然接收。所以,在电子战中,如果我方发射的电波频率同敌方雷达、通信等信号的电波频率一致,我方的电波就可以“畅通无阻”,直接进入敌方的接收机里,扰乱甚至破坏它的工作。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敌人的电波频率是多少呢?这就要靠无形的“电子间谍”来刺探情报了。这些“电子间谍”就是一些非常灵敏的无线电接收机。它们能够收到敌方发出的各种无线电波,并且能够尽快地查明这些无线电波的频率,就像人们只要一听说话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一样。

为了让这些电子侦察设备能够接近敌人的领地,刺探对方的情报,各国军队可谓绞尽脑汁。在击落了美国的u—2之后,苏联很快以牙还牙,也制造了属于自己的“飞贼”电子侦察机,如杜—16、杜—20、米亚—4、安—12、伊尔—28、雅克—28等系列,对欧洲进行了高空侦察。

在海上,苏联的“水鬼”——电子侦察船经常伪装成拖网渔船、科学考察船和商船,在世界各大海域从事间谍侦察。“巴肯”号、“和平”号、“海滨”号就是其中的几艘。特别是驻扎在日本、中东等地的美国海军基地,更是它们重点“考察”的对象。

一旦“电子间谍”们发现了敌人的通信和指挥系统发出的信号,就会马上记录下来,并尽快破译,作为重要的军事情报。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就曾经破译了埃及的无线电通信密码,并利用这些密码发布假命令,把埃及军队诱入了以色列军队的伏击圈,使埃及部队损失惨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样的“电子战”必将越来越激烈、频繁地发生。想在未来世界的战争中取胜,光会“拼刺刀”已经不够用了,还要磨利高科技这把尖刀,才能成为赢家!

猜你喜欢

电子战电波敌方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少林韦陀十八手
4打5,敌方还剩几个人?
“电子战大拿”歼-16D
The Speed of Light
瞌睡电波
水果大作战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有助于处置敌方炸弹
“电波卫士”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