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创造”奏响时代最强音

2016-11-23余晓洁

化工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钢珠核电量子

文/余晓洁

“中国创造”奏响时代最强音

文/余晓洁

政府工作报告61次提及创新,“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专篇布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创新发展理念似一条红线,贯穿会上与会下、会内与会外,牵起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奏出激越昂扬的“中国创造”强音。

树创新自信,点燃“中国创造”时代激情

“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发展理念首要的是创新”。

2013年到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四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参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无一例外必谈创新,不断丰富创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

历史常常在认识升华与实践发展的交织中书写,创新亦是如此。

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教授严诚忠说:“短短几年时间,从推动各方面创新到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总书记在两会上的‘高频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鸣器’,我们走创新之路越来越有底气和勇气。”

这勇气,来自未来五年创新突破的美好“路线图”——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时期,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

今年7月,我国第一颗量子科学卫星将发射升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力学基础研究,他和团队正为此做最后的冲刺。

“量子通信具有高效和安全的特点,首颗量子科学卫星发射后,我国有望率先拥有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潘建伟自豪地说。

中国创造赢得中国自信,中国创新势不可挡。

“目前,‘华龙一号’落地英国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我们相信,‘华龙一号’未来将跻身全球核电市场份额前列,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业集体走出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贺禹说:“依托30年核电建设经验和强大的核电产业链,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绝大部分关键设备完全可以立足国内生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核电强国。”

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

曾经,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高铁奔腾缔造了“中国速度”,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

未来,随着创新发展理念的推进实施,创新之火会越烧越旺,创新之路会愈走愈宽,“中国创造”必将顶天立地,跻身全球创新引领者行列。

谋创新良策,抢抓引领“中国创造”时代机遇

“那么多企业,为何做不好一个电饭煲?”“钢产量世界第一,小小的圆珠笔钢珠为什么造不出来?”针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锻造,一些代表委员发出“电饭煲之问”和“钢珠之忧”。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孙兆奇代表说:“圆珠笔钢珠看似不起眼,却属于高性能合金材料,对制造工艺的要求非常严苛。但这方面的研究属于工程领域,难出论文难获奖,研究投入不足,在某种程度上被弱化了。”

“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导致一些领域少人关注,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难以被激发。”孙兆奇说。

不可否认,创新这枚“硬币”,不仅有突破和自信,还有另一面:中国有不少关键领域的尖端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少,引领科学潮流的大师少,世界级的科技企业少。代表委员们期待,通过体制机制的逐步完善,使创新在中华大地热潮涌动,催生更强劲的发展动力,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扬创新之帆,构筑推进“中国创造”时代精神

“与其低价等死,不如创新求生。”面对煤炭价格的一路下滑,全国人大代表、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既承受着巨大压力,也看到了转型发展的希望。

“煤炭企业要做好‘煤’文章,也要做好‘非煤’文章,以煤为源头,通过科技创新向产业链要效益。”在张有喜的设想中,同煤正在打造的“煤—甲醇—聚甲醛改性产品”和“煤—甲醇—烯烃”两条产业链,将肩负起去产能、增效益的重任。

在山西另一大煤矿潞安集团,作为董事长的李晋平代表也心系着一场创新革命。“我们已将一块煤分解成180多种产品。最近,通过把煤气化后的合成,生产出高端高熔点费托蜡,此前全部依靠进口,将来会成为我们企业的核心产品。”

有人形象地比喻,创新是从0到1,难在“无中生有”;有人说,创新是从1到1.01,赢在“多走一小步”。

猜你喜欢

钢珠核电量子
小钢珠冲击除锈方法及其模拟仿真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用钢珠打造“光影世界”
钢珠链“跳舞”
核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