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涝灾害导致两回输电线路故障停运的技术分析

2016-11-22曾忱湖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湖北武汉430063

低碳世界 2016年30期
关键词:杆塔水面导线

曾忱(湖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湖北武汉430063)

洪涝灾害导致两回输电线路故障停运的技术分析

曾忱(湖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湖北武汉430063)

针对2016年湖北地区洪涝灾害期间,澴河上游的大悟水库临时泄洪,导致线路跨越的澴河水位远超线路设计最高条件,挖沙船被洪水冲向下游时,船体桅杆先后触碰500kV斗孝二回、山孝线,造成两回线路先后故障停运。本文结合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及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设计、运维等环节提出相关建议和整改措施,为下一步提升输电线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洪水上涨;挖沙船;故障;设计

1 故障基本情况

1.1 故障概述

(1)2016年7月20日22时46分10秒500kV斗孝二回线C相跳闸(从小号侧往大号侧方向看,交流单回线路:左边相(C相)、中相(B相)、右边相(A相),重合闸不成功。故障测距距斗笠变156.846km,对应杆塔号#380~#381;距孝感变10.775km,对应杆塔号#387~#388;2016年7月21日01时14分强送成功。

(2)2016年7月20日22时46分28秒500kV山孝线C相跳闸(从小号侧往大号侧方向看,交流单回线路:左边相(C相)、中相(B相)、右边相(A相),重合闸不成功。故障测距距孝感变14.766km,对应杆塔号#103~#104;距仙女变50.287km,对应杆塔号#126~#127;2016年7月20日23时37分强送成功。

1.2 故障区段基本情况

500kV斗孝二回线全长170.665km,铁塔420基,投运时间是2004年2月9日,全线除长江大跨越外全部采用单回路设计。导线采用LGJ-500/45;故障区段始于394杆塔,止于#395杆塔。500kV山孝线全长54.919km,铁塔141基,投运时间是2015年1月31日,其中#1~#98杆塔采用双回路设计,#99~#141采用单回路设计。导线均采用LGJ-500/45;故障区段始于119杆塔,止于#120杆塔。故障区段主要地形均为跨越河流(澴水河),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3 故障时段天气

7月20日,故障区段天气情况为:晴天,气温在25~32℃,无持续方向,相对湿度为67%RH。

2 故障巡视及处理

7月21日,运维人员安排对斗孝二回#394~#395、山孝#119~#120跨越澴水河区段导线对水面距离进行测量,斗孝二回线净空距离实测为8.7m,山孝线净空距离9.7m。并发现在原河道中间防护林边有2艘挖沙船搁浅,船上没有人员。通过无人机发现了斗孝二回#394塔C相大号侧第二组防舞器前10m处,山孝线#119塔C相大号侧第2组防舞器后0.5m处,有明显闪络点及轻微划伤,如图1~2。

图1 斗孝二回#394大号侧第二组防舞器前10m处,发现闪络点及伤线痕迹

图2 山孝线#119大号侧第2组防舞器后0.5m处,发现闪络点及伤线痕迹

经询问当地村民,此段河水于20日12时后,上游开始来水,水面逐渐升高,至22时前后,水势非常大,水面距堤面距离已不到1m,并在23时前后听到两声巨响,并伴随着火光。通过与当地政府了解到,此次河水上涨是因为上游大悟水库临时泄洪,泄洪流量达到4000方/s。

经现场初步分析,因为上游大悟水库超警戒水位,被迫临时泄洪,澴河水位短时间内暴涨,导线距水面的净空距离大为减小,挖沙船被洪水冲向下游时,船体桅杆先触碰斗孝二回C相(左边线),重合闸不成功转三跳,后又与B、A相接触时,系统无显示。紧接着又冲向下游平行距离70m处的山孝线C相(左边线),其过程与斗孝二回线故障情况一致。从两条线路跳闸时间间隔18s,通过现场河水流速和平行距离估算,相隔时间基本吻合。

3 故障原因分析

3.1 故障录波分析

(1)斗孝二回阻抗计算结果:故障电流为23.2kA;故障测量阻抗1.75+j2.39;故障点距孝感变8.76kM;阻抗角约为53°,为非金属接地。

(2)山孝阻抗计算结果:故障电流为22.4kA;故障测距阻抗1.75+2.3;故障点距孝感变8.43kM;阻抗角约为52°,为非金属接地。

(3)针对孝感侧变电站提供的故障录波图进行相关分析可知:

①500kV斗孝二回先于山孝线跳闸,相隔时间约18s;

②两条线路故障测量阻抗基本相同,判断为统一位置因相同原因发生跳闸;

③故障性质为非金属性接地,故障点距孝感变8.5kM。

3.2 故障原因排查

综合前面故障巡视及结果分析:本次故障原因由于澴水河上游的大悟水库超警戒水位临时泄洪,导致水面短时间快速上涨。经校核,最高时超过设计条件的五年一遇最高水位达到5.9m,推算故障时导线对水面距离斗孝二回为7.2m,山孝线8.2m。挖沙船被洪水冲向下游的过程中,先后触碰斗孝二回C相(左边线)、山孝线C相(左边线)跳闸。

3.3 故障具体原因分析

近期由于孝感地区受强降雨及分洪影响,澴水河水位持续上涨,经向长江水利委员会了解到,7月20日23时该跨越段的花园水位监测站的数据为38.5m(吴淞高程),转换为黄海高程36.5m,水流速度3.5m/s。

7月21日早上7:00,经测量斗孝二回#394~#395弧垂最低点对水面距离8.7m,山孝线#119~#120弧垂最低点对水面距离9.7m,同时水位较昨晚11:00分下降1.5m。通过对上述数据分析计算,相关水位与导线对湖面最小距离如表1。

表1 水位及导线对水面距离情况统计表

运维人员对现场挖沙船进行测量,其桅杆高度为6m,船身高度2.5m,全船总长8.5m,如图3。

图3 挖沙船全貌

由表1可知,故障时段的水位为36.5m,挖沙船从上游至下游通过,先后穿越斗孝二回及山孝线,由图4显示斗孝二回处于澴水河上游处,两条线路间距70m,分析跳闸具体过程如下:

(1)斗孝二回跳闸过程:由于洪水水位暴涨,水流过急,导致原锚固在河道中的挖沙船被洪水冲向下游,在漂流的过程中船体桅杆首先触碰上游侧斗孝二回#394~#395左边相导线(C相),斗孝二回跳闸重合闸不成功,随后该船体通过中相(B相)(#394为耐张塔,中相对水面距离较高)后触碰右边相导线(A相)。

(2)山孝线跳闸过程:该船体穿越斗孝二回后,继续漂移到山孝线下,触碰山孝线#119~#120左边相导线(C相)山孝线跳闸重合闸不成功,随后该船体通过中相(B相)(#119为耐张塔,中相对水面距离较高)后触碰右边相导线(A相),流向下游。

图4 挖沙船发生故障时示意图

4 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造成斗孝二回、山孝线的故障原因是澴河上游的大悟水库临时泄洪,导致线路跨越的澴河水位远超线路设计最高条件,导线对水面净空距离不足,挖沙船被洪水冲向下游的过程中,先后触碰斗孝二回C相(左边线)、山孝线C相(左边线)跳闸,并且导致故障停运,同时造成导线轻微划伤,经评估,暂不不影响线路运行。

针对本次洪涝灾害导致两回线路故障停运,从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设计、运维等环节提出相关建议:

(1)建议设计单位提高输电线路防洪涝灾害设防标准。处于蓄滞洪区域或江河湖泊、水库溃口、漫坝波及区域以及易内涝区域的杆塔基础按可长期浸泡水中考虑,500kV及以上导线对水面净空距离按100年一遇洪涝灾害水位考虑。

(2)鉴于洪涝灾害期间防汛工作的严峻形式,为保障人身、电网设备安全,运维单位应加强流动船体的隐患排查,并及时与政府部门、航道管理机构联系,及时掌握水位及防汛变化信息,必要时在抗洪防汛期间对通航跨越处采取封航、禁航措施。

(3)防汛期间,由于水位上涨,水面与线路导线间的距离减小,为保障人身和电力设施安全,运维单位应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禁止人员在电力线路附近捕鱼、钓鱼等。

TM75

A

2095-2066(2016)30-0033-02

2016-10-10

曾忱(1985-),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杆塔水面导线
基于北斗的高压输电杆塔智能实时监测技术与应用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水黾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争夺水面光伏
10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导线排列方式优化
基于粗糙模糊集的输电杆塔塔材实际强度精确计算
低风压导线的发展和测试
一块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