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晚期胃癌中医证型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2016-11-22雷耀晨崔德利黄小兵钱巧云东台市中医院江苏东台224200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肝气气滞证型

雷耀晨,崔德利,黄小兵,顾 晴,胡 茜,钱巧云(东台市中医院,江苏 东台 224200)

老年晚期胃癌中医证型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雷耀晨,崔德利,黄小兵,顾晴,胡茜,钱巧云
(东台市中医院,江苏 东台224200)

[目的]探究老年晚期胃癌中医虚实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86例晚期胃癌患者由2名主治以上医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辨证,随访并记录患者生存期。[结果]中医证型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寒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凝结证、肝气犯胃证、气血两虚证、胃热伤阴证。其中虚证为45例(占52.33%),实证为41例(占47.67%)。各证型中位生存期由长至短分别为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胃热伤阴证、痰湿凝结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其中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与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的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晚期胃癌不同证型与生存期呈一定的相关性。

证型;老年胃癌;生存期

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胃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尤其是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大多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慢性肺病等,如何更好地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医中药在胃癌治疗中的运用,我们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辨证和随访,研究胃癌临床证型分布规律及证型与预后之间的联系,为胃癌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86例患者皆为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东台市中医院经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确诊为晚期胃癌的患者。包括初诊已存在远处转移或经手术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28例,年龄65~86岁,中位年龄73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况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2分[2]。其中贲门癌28例,胃窦癌39例,胃体癌17例,残胃癌2例。转移情况:肝转移26例,肺转移12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0例,纵膈淋巴结及/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9例,腹壁转移4例,腹腔种植转移14例,卵巢转移3例,其他内脏转移5例。其中高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和/或差分化腺癌54例,印戒细胞癌5例。合并病:高血压病25例,糖尿病9例,慢性肺病1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例。

1.2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医肿瘤学》[4]制定的分型方法,结合临床常见证型,将胃癌分为6型:肝气犯胃,胃热伤阴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凝结证,脾胃虚寒证,气血两虚证。由2名主治以上医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辨证,采用主症、次症计分法,具备主症2项,舌脉象基本符合,或者主症1项,次症2项,舌脉象基本符合即可。具体分型标准如下:①肝气犯胃型:主症为胃脘胀闷疼痛或攻窜撑及两胁,嗳气频频,嘈杂泛酸;次症为呃逆作呕,口苦口干,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②胃热伤阴证:主症为胃脘灼热疼痛,口干欲饮,大便干燥;次症为胃脘嘈杂,五心烦热,食欲不振,舌红少苔,或苔黄少津,脉细数。③脾胃虚寒型:主症为胃脘隐痛,胃脘喜温喜按,食后痞满胀闷,纳呆少食,便清腹泻;次症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苍白,肢冷神疲,便溏浮肿,舌淡而胖,苔白滑润,脉沉缓。④气滞血瘀证:主症为胃脘刺痛,固定不移,日久不愈,黑便或大便潜血;次症为心下痞硬,皮肤甲错,舌质暗紫、瘀斑,脉沉细涩。⑤痰湿凝结证:主症为胸闷痞满,进食发噎,时吐痰涎,痰核累累;次症为面黄虚肿,纳呆乏力,腹胀便溏,舌淡红,苔滑腻,脉滑。⑥气血两虚证:主症为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头晕目眩;次症为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自汗盗汗,虚烦不寐,舌淡苔薄,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其中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证、胃热伤阴证为虚证,肝胃不和型、气滞血瘀证、痰湿凝结证为实证。

1.3治疗方法其中52例患者接受临床常用药物化疗,主要药物包括替吉奥、卡培他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多西他赛、紫杉醇、伊立替康等,为单药或两药化疗。平均化疗4个周期(1~7个周期)。53例患者不同程度接受中医中药治疗。各证型间所接受治疗比例无显著性差异。

1.4随访随访时间从确诊为晚期胃癌之日开始计算,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0.5个月(2~36.4个月)。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3月。

1.5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生存分析应用Kap 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证型分布见表1。中医证型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寒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凝结证、肝气犯胃证、气血两虚证、胃热伤阴证。86例中,虚证(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证+胃热伤阴证)45例(占52.33%),实证(肝胃不和型+气滞血瘀证+痰湿凝结证)41例(占47.67%)。

表1 老年晚期胃癌中医证型分布 (例)

2.2全组患者生存期及各证型中位生存期比较8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2.2~36.4个月)。3、6、12个月和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5%(83/86)、74.4%(64/86)、40.7%(35/86)和12.8%(11/86)。其中各证型中位生存期由长至短分别为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胃热伤阴证、痰湿凝结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其中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中位生存期均明显低于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凝结证、胃热伤阴证中位生存期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老年晚期胃癌各证型中位生存期比较 (x±s)

3 讨 论

证是中医治疗的关键,是根据患者不同症状与体征得出的特定阶段病理属性的概括。胃癌的证型较为复杂,目前对于胃癌的病证认识主要分为标实(痰浊、热毒、瘀血等)及本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脾胃虚弱等)两方面。有研究认为虚实夹杂为其主要证型[5],临床也有用“肿瘤早期多实,晚期多虚”的理论来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旨在探究老年晚期胃癌的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肝气犯胃型、胃热伤阴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凝结证、脾胃虚寒证、气血两虚证为6种基本证型,对86例老年晚期胃癌进行辨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证型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寒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凝结证、肝气犯胃证、气血两虚证、胃热伤阴证。研究显示晚期胃癌证型构成较为分散,说明晚期胃癌分型的复杂性,但虚证和实证在数量上较为相近。故临床中不能将肿瘤辨证简单概括为“早期多实,晚期多虚”。

对各证型患者的生存期统计发现,中位生存期由长至短分别为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胃热伤阴证、痰湿凝结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其中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与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的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证型为特定阶段病理属性的概括,那么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的生存时间长,则提示这两种证型在病程中出现相对较早,肝郁和脾虚或是胃癌的发病缘由;而气血两虚证和气滞血瘀证预后最差,提示这两种证型多出现在病程较晚阶段,气血两虚和气滞血瘀为正虚邪实之渐。研究也表明辨证分型与肿瘤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研究选取老年晚期胃癌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排除因手术、化疗等强烈治疗对辨证结果的干扰,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证”反映了疾病某一时刻的病理变化本质,而晚期胃癌的病情发展也存在不同阶段,证型往往是在动态变化的,因此对患者不同时期辨证分型进行动态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解释辨证分型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

[1]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4-9.

[2]Repetto L,Fratino L,Audisio R A,et al.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adds information to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in elderly cancer patients:an Italian Group for Geriatric Oncology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2002,20(2):494-502.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1-371.

[4]周岱翰.中医肿瘤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12-315.

[5]杨亚平,吴娟,佟书娟,等.胃癌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多因素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0):2565-2567.

(编辑汤敏华)

R735.2

A

2095-4441(2016)03-0013-03

2016-07-21

江苏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技项目(编号:LZ13188)

猜你喜欢

肝气气滞证型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68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中医护理的分析研究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