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私”的父母最自私

2016-11-21本刊编辑部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6年11期

本刊编辑部

策划人小语

“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啊!”

“你翅膀硬了就不听我们的话了吗?”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你这样做就是不对!”

“孩子啊,爸妈这辈子最大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你可千万不能让我们失望啊!”

……

似乎每个孩子都听过父母这些貌似“无私”的话,其中浸着父母满满的苦口婆心和拳拳之情。但实际上,这些言语中或多或少会蕴含着父母自私的心理,其带来的压力和杀伤力足以让一向乖顺的孩子瞬间翻脸,甚至走上叛逆的道路。

也许你会不禁问道:父母之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他们怎么会是自私的人呢?

本期策划,就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些貌似无私、实为自私的心理。走出误区,停止伤害,让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更舒适、更融洽!

无私?自私?傻傻分不清楚

热播电视剧《小别离》里的方朵朵成绩中等,却在创作小说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为了让她出国读书,朵朵妈强迫她放弃小说写作,没日没夜地准备出国考试。在学业上屡战屡败、情绪崩溃的朵朵终于忍不住哭着对父母喊出:“我在你们眼里就是个分数机器,你以为你们是真的在关心我吗?你们这是虚伪!”

诚然,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但这一次次的重压,真的完全出自于父母无私的爱吗?是否也饱含着他们对于过去的某些不满和执念?

01 “我的痛苦,你不要再经历”

曾经痛苦的妈妈VS依旧痛苦的女儿

父母关键词:爱挑剔;爱说别人坏话;苛求完美;忽视子女的想法

越玲在一家商业银行工作,别看她文文弱弱的,其实是一个很有事业心的女孩。虽然只有26岁,但她已经打败了周围许多同样年轻有为的男同事,顺利成为了银行业绩排行第一的客户经理。

然而,如此优秀的越玲却十分惧怕回家,因为她与母亲之间的冷战已经持续很久了。

越玲与大学男友大钟已相爱多年,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越玲的母亲却十分反对两人恋爱。她觉得,农村出身的大钟给不了女儿养尊处优的生活。越玲的母亲一辈子生活在破旧平房中,低矮腐烂的木头地板、寒冬腊月总是冻裂的水管、经常堵塞的下水道、肮脏不堪的公共厕所……她不想让女儿刚结婚就面临着家徒四壁的窘境,更不想让女儿的孩子也出生在暗不见光的杂院里,因此她决定插手女儿的感情。她一边天天在女儿面前说大钟的坏话,一边踏破了街坊邻里的门槛,到处打听,想为女儿找一位“金龟婿”。

刚开始,越玲还颇有耐心地劝解母亲,毕竟她的男友不仅努力上进、人品过硬,对自己更是呵护至极。奈何男友的优点却入不了母亲的法眼,几番争辩无果后,母亲仍旧对女儿的想法嗤之以鼻。

直到有一天,疲惫不堪的越玲下班回家时,看到了一位从头到脚都是名牌、手戴硕大金表的陌生男子坐在餐桌旁,正用挑剔的眼神反复打量着她。原来,这就是母亲千辛万苦找到的金龟婿。越玲一时气上心头,冲进里屋狠狠地摔上了门,连饭都没吃上一口。

“你怎么这么不识好歹呢?我当初就是瞎了眼才找了你爸爸,穷得叮当响,就知道抽烟喝酒打麻将,一辈子也没让我享过福!你也想像我一样找个穷光蛋吃干馒头过一辈子吗?你不谢谢我就算了,还跟我甩脸子?我怎么有你这么个不孝顺的女儿?”“啪啪”作响的房门后是母亲暴怒的骂声,越玲忍了许久的泪水,终于流了下来。

虽然有情也不能饮水饱,但有钱就一定能幸福一世吗?越玲甚至想偷走户口本与男友领结婚证,再也不要回这个家了。

专家这样说:

越玲的妈妈一直痛苦而纠结地活在“儿女不知父母恩”的心境里。她认为只有女儿得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人生才会幸福。但女儿并不懂她的心情,也没有领她的情,哪怕她操碎了心。

越玲的心情,妈妈是很难理解的,她要的是一个相爱的人,不是和一个一身名牌、没有共同语言的暴发户生活一辈子。现在很多适龄的青年男女都面临着相同的难题:是选择自己想要的还是父母想要的?父母口中的“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是百分百没有私心的吗?

我们首先需要理解父母固执的“好心”背后隐藏着什么情结。越玲妈妈因为自己嫁了一个贫穷的人,怕女儿步自己的后尘,所以才给越玲找了一个有钱人,她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女儿走自己的老路。

越玲可以找个时间安静地跟妈妈谈谈,去听听妈妈的担心和忧虑,在情绪上释放妈妈的恐惧(担心女儿会和自己一样不幸)。把自己和妈妈的不同点、男友和爸爸的不同点都逐条分析给妈妈听,请求妈妈理解自己。越玲要告诉妈妈儿孙自有儿孙福,请妈妈放心自己,自己会好好生活;让妈妈相信自己,给自己和男友一起创造未来的空间。当妈妈愿意见男友时,男友大钟也要向妈妈表达诚意,会好好待越玲,一起努力生活。

02 “我没得到的,你一定要得到”

爸爸的梦想VS儿子的噩梦

父母关键词:爱炫耀;爱虚荣;自己没完成的愿望应由孩子达成;孩子的成功都是自己的功劳;对人际交往过于热情

小天的父亲年轻时是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后来在一次重要比赛中脚踝意外受伤,迫于无奈的他只得退役,在一个区属的普通中学当起了篮球教练。虽然再也无法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但他却把自己成为MVP(最有价值的运动员)的梦寄托在儿子小天身上。

即使月薪十分微薄,小天的爸爸仍然勒紧了裤腰带,从儿子小学五年级开始,每月花费上万元,给儿子报最好的训练课程,买最好的运动装备,吃最好的营养餐。他期盼着儿子能够早日被选入国家队,成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然而,身材高大的小天却继承了母亲的性格,喜静不喜动,对于篮球这种激烈的对抗性运动更是十分抵触,反倒是对历史和考古等学科十分感兴趣。

有一次,小天与同学结伴到西安游玩,遍访了当地的历史古迹,最终缺席了篮球队暑期的集训。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小天的父亲发现儿子没有按时参加集训,愤怒地将他从西安带回的陶土兵马俑模型全部摔了个粉碎。

望着父亲红肿的双眼和丝丝银发,小天强忍住心中的不满,还是屈服了。之后的十几年来,每次集训小天都风雨无阻地参加,每次比赛他都竭尽全力。而每当小天在篮球联赛中取得了好名次时,父亲总会在家里大摆宴席,邀请亲朋好友举杯欢庆,喝个烂醉如泥。杯盘狼藉时,他还总是要别人说一句“小天的爸爸真牛,能教出这么有出息的儿子”才罢休。

“我不懂为什么我不可以学历史,我不懂为什么我生来就要打篮球,我不懂为什么我生来就要做自己讨厌的事,我更不懂为什么我必须活在别人的梦想中。我好难过,我真的不懂……”那个晚上,小天的日记上布满了委屈的字迹和伤心的泪痕。

高考之前,小天毅然决然地填报了心心念念的北大历史系,既没有走篮球特长生通道,也没有选择体育相关专业,彻彻底底地叛逆了一回。小天的父亲得知后,气得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面对父亲的怒火,小天冷静地拎起书包离开了家,连头也没回。

专家这样说:

没有成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是小天爸爸人生的第一次挫折,他对于这个遗憾过于执着了,以至于把儿子错当成了弥补遗憾的工具。“成为最有价值的篮球运动员”这个愿望不是小天的,却要强加给他,这无异于剥夺了小天的自由选择权。小天自己的爱好和愿望不是打篮球,而是学习历史。对于一个人来说,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是生存发展的动力,如果小天学习了历史,他的成功率会更高,幸福感会更强。

最终小天选择了自己的志愿,不再背负爸爸愿望的枷锁,而小天爸爸就要面临人生的第二次挫折:孩子拒绝弥补他的遗憾。

身为父母,要与孩子立好界限,让孩子过自己的人生,实现他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要允许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同时放下一定要弥补缺憾的执念,客观地评估自己的遗憾是否有可完成性。任何强加给他人的意愿都会变成巨大的压力,让对方感到窒息,甚至让对方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03 “我牺牲这一切,都是为了你”

无私奉献的妈妈VS不领情的孩子

父母关键词:喜欢黏人;总是过分关心;拿自己的牺牲大做文章;希望知道儿女的一切;极度渴求情绪上的回报

鹏飞很难过,高考在即,他却跟妈妈吵架了。

从小到大,鹏飞都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样貌好、学习好、品德好、运动好,是一个挑不出毛病的三好学生。可是鹏飞并不开心,因为在家里总是出现这样的景象……

“小飞啊,你今天怎么回家这么晚?”“去同学家了。”“哪个同学啊?男的女的?”“峰哥,我前桌。”“奇峰是吗?就是父母离婚的那个?”“嗯。”“哎,你别总去他家,我觉得这孩子特孤僻,见着我从来不打招呼,真是没礼貌。你成绩本来就不拔尖,可别跟他学坏了,影响学习。”“妈,峰哥挺有才华的,作文也写得很好,你别这么说他。”“你知道什么呀!我以前听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变成问题少年,你听妈妈的话,妈妈全是为了你好啊……”

鹏飞找了个借口躲到了老爸的书房去。刚消停了一会儿,厨房里突然传来“咣当”一声巨响,原来是母亲失手将盛满菜的铁锅扣在了地上,汤汁洒了一地。鹏飞见状立刻跑去卫生间拿了一个拖把,却被母亲一把拦住:“没事儿没事儿!家里的这些事儿都不用你管,你只管学习就够了。”说罢便把鹏飞推进了书房里。

“唉,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好啊,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别让我们失望啊!”这种话每天要在鹏飞妈妈嘴边唠叨好几回。

还有一个星期就要高考了,身边的同学们正忙着调整心态以轻松面对高考,而鹏飞却觉得越来越喘不过气来。这几天妈妈的行为比平时更加让人无法容忍:不让他看电视,不让他与同学出去散心,甚至开始在他上下学的路上寸步不离地跟着他。忍无可忍的鹏飞终于跟妈妈发起了脾气:“您能不能给我一点儿自己的空间?我现在简直没有心情去考试了!”

然而,鹏飞的妈妈却委屈的不得了:“我放弃了升职加薪的好机会,调到了一个清闲的部门,就是为了无微不至地照顾你,让你能好好学习。这几年我为了你忙里忙外,头发都白了一大把,你这孩子到底长没长心啊?”

听了这番话,鹏飞也忍不住红了眼圈,想到迫在眉睫的高考,心里更是乱成了一团麻……

专家这样说:

如果有一种爱可以用“令人窒息”这个词来形容,那么鹏飞的妈妈做到了。她的牺牲给孩子的不是温暖,不是安全,而是窒息感,窒息到没有一点儿私人空间和与他人交往的余地。

在鹏飞妈妈的眼里,所有对孩子“不好”的东西都要剔除掉,在鹏飞成长的过程里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闪失,这样孩子就能够按照她的意愿成长为一个很有出息的人。而自己放弃升职加薪的机会,对孩子的一切牺牲和付出也是值得的。

鹏飞妈妈属于心理上的“苦妈妈”,辛苦地付出,孩子却不领情。但重点是,她心甘情愿地牺牲着,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为了孩子,她还放弃了自我发展的机会,这就属于典型的盲目牺牲型人格。这类父母过于偏执,很容易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境地,一旦对方(儿女)不领情或不听从他们的意见,他们就会产生“被背叛”的感觉,就会以受害者的身份乞求同情甚至是攻击对方。

鹏飞的妈妈需要学会信任。试着去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分辨是非,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同时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把自己从“苦爸爸”“苦妈妈”的行列里解放出来。给自己的人生画一幅美好的蓝图,也试着让孩子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样两代人才能都活得轻松些。就好像教孩子骑自行车一样,没有人会推着孩子走一辈子,你终究需要放手,这样他们才能骑得更快更好。

亲爱的孩子,你受伤了吗?

父母那些看似无私、实则自私的言语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负面作用。这些作用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一边给孩子塑造了片面的世界观,一边间接、隐秘地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感觉和行为,让孩子变得更敏感、更易受伤。

亲爱的小孩,虽然你已长大。但实际上,早在你童年时,那些困扰了你许久的想法和行为便被你的父母有意无意间播种在你的脑海里,它们不断生根、发芽,缠绕在你的心间,影响了你的一生。那么,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些被“无私”的父母们所困扰的成年子女,有着哪些典型的态度和行为?

容易针对自己

很多人都说你过于脆弱、过于敏感,你觉得别人的话都是在指责你,即使他们并无此意。你总觉得公司里发生的坏事都可能与自己有关,你总觉得别人在注视你、评价你,这一切实际上说明你不能接受自己的短板和缺点。

过分期待表扬和夸奖

你总是需要夸奖,以确认别人是喜欢你的,如果没得到夸奖,你会非常沮丧,感到受伤。没有得到称赞,你会觉得别人实际上是在变相批评你。期待表扬虽然是好事,但时时刻刻要求认可则代表着没有安全感,会忽略自己的真正感受。

总是希望别人与自己一样

你觉得自己行事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如果别人可以跟你步调一致,世界会变得更好;当他人说出与你不同的见解时,你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怀疑他人的三观;当别人拒绝按你的方法思考和行动时,你会觉得他在蔑视你、贬低你……你总是将自己放在完美的一方,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

总是放大自己的缺点

当正常的风险和挫折来临时,你也会因为不可避免的错误而斥责自己。你常常因为工作成果的不完美而感到痛彻心扉,你总是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没救了”。每个人都有缺陷和不完美之处,但“无私”父母的子女会常常因自身的缺点和遗憾而感到羞愧、耻辱和痛苦。

总是深陷于无力感的泥潭中

你经常对别人的情绪和行为感到无力招架,你努力变得热情、体贴、善解人意,却总是在独处时感到自卑、沮丧,充满了负面情绪。总是深陷于他人的情绪中,意味着你一直无法保持自我,心理边界不够坚固。

看清无私背后的本质

在中国,亲子关系中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孩子没有基本的人权。在许多父母意识或潜意识里,孩子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甚至物化为私有财产,而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人性个体,这个就是最根本的自私。所以,在这个前提下的任何“为你好”“无私奉献”“牺牲太多”都是自私的。

一说到“无私”,我们马上要警惕,因为它其实是与人性相违的。文中提到的父母爱孩子基本都属于原始的爱,即人类的生物学本能—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当然这是自私的,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父母会觉得爱伴侣比爱孩子难得多。孩子是弱小的,像一张白纸任由父母涂画,这就极大满足了父母的成就感和控制欲,而“影响”和“改造”一个成年人需要较高的技巧,难度大、易受挫,所以很多父母退而求其次,将关注和情感的重心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有一种“无私”本质是一种“无我”,即没有自我的人生,然后沉浸在“把一切奉献给孩子”的高尚感和牺牲感中,将人生的希望和责任都压在孩子身上,这就是绑架孩子。有牺牲感的付出通常都是自虐的、操控的、期待高回报的。人活在世上,首要的责任是先“自私”地把自己的人生过好。要想孩子具备独立自主的人格,父母首先要有独立的自我和人格。在此之后,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还有一种“无私”背后对应的是失败和无能,由于父母无法接受失意而放弃人生、失去勇气,却希望有一个自己的替代品—孩子来拯救自己,完成使命。这种“无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认同(如越玲妈,认同了自己过去受过的痛苦必定会发生在女儿身上);另一种是补偿(例如自己小时候穷吃不饱而过度喂养孩子)。

家,本来就是既可以述情,又可以说理的地方。要想将父母带来的伤害降至最低,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让我们看看专家怎么说?

小贴士:

停止伤害,跟我一起来

父母这样做: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要把原始的爱上升为觉醒的爱。所谓觉醒的爱,就是父母要增加自我的觉察能力。

1.回顾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看看自己是如何被塑造成今天的模样的。对过去的痛苦和遗憾,该哀悼哀悼,该告别告别,用适当的方式将情绪全部发泄出来。

2.重新评估潜意识内容(如过度期待、幻想上升等)实现的可能性,打破强迫性重复的怪圈。

3.建立与父母、与孩子、与伴侣之间相处的清晰界限。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除去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间和空间之外,还要有自我独处的一方天地,这样才能不断地自我成长和提升。距离产生美,适当的分离会给彼此更多的呼吸空间。

4.父母也要不断反思、学习和成长。尊重孩子的隐私、给予孩子自主权和选择人生的机会,是当代父母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使出蛮牛的力气逼迫孩子进步,自己却在原地踏步,这样的“进步论”在根基上就是站不住脚的。

孩子这样做:

也许你曾经因为父母的私心受过伤,或许现在已经结婚生子,仍然在父母的控制下不快乐地生活着。父母的问题只是成长中的阻碍之一,不该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父母身上,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自主性的,有选择权的。

当父母的私心让你伤心、难过甚至感到窒息时,你就要问问自己:“我怎么做才可以不痛苦?我怎么做才可以达成我的目标?我怎么做才能摆脱他们过度的期望?”

要减轻和消除父母给自己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最有建设性、效果最持久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更强大、更有韧性的自我。孩子,你应当勇于向父母发问:

“你们是希望我的学习有适度的、现实性的提高,还是想要我为了学习成绩放弃一切爱好?”

“你们希望我做这件事,是因为你们觉得它有必要,还是因为它非常适合我?”

“相比这件事,我更愿意做那件事,而且更擅长,你们觉得呢?”

站在自我的角度多思考、多提问,与父母多交流,培养自己的强项,让父母被自己的闪光点吸引。这不仅会促使父母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也会在他们心中树立一个“孩子正在变得成熟独立”的感知。你自己也会在人际关系和处事方法等方面更经得住考验。

本刊观点:

父母不仅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更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导师。然而,父母不只给我们爱,还可能给我们伤害。他们对孩子人生的某些期待和要求,很多时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

我们之所以要把这个残酷的真相揭开,不是为了让亲子之间互相指责、抱怨、翻旧账,而是为了让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更加健康,从枷锁中走出来。

身为父母,可以因此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与期待中隐藏的那些情结,学会放下,与自己的过去和解,改善与孩子的关系。身为子女,可以看清人性复杂的一面,减少因为没有达到父母期待而产生的愧疚感,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未来。

让我们与曾经或多或少伤害过我们的父母和解,让自我变得更独立、更强大。这样,我们将来才能成为孩子所需要的好父母,才能让健康的爱一代代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