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荔县地膜残留监测国控监测点报告

2016-11-21党宏义,康聪丽,贺丽洁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大荔县残膜铺设

大荔县地膜残留监测国控监测点报告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农用地膜残留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监测点地膜残留的监测,旨在摸清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数量,为全省普查地膜覆盖产排污染系数测算提供可靠数据,也为指导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地膜;残留;监测

1 试验目的

通过对监测点地膜残留的监测,摸清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数量,为全省普查地膜覆盖产排污染系数测算提供可靠数据,也为指导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2 试验项目来源

项目来源于陕西省农业环保站。

3 试验材料及方法

3.1材料。山西迎太塑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聚乙烯农用地面覆盖薄膜,规格1 000×0.008 mm。

3.2试验地基本情况。监测点一选在陕西省大荔县冯村镇平王村现代农业园区87号棚。试验棚种植作物为黄瓜,距离村庄1 km,经度为109°55′42″,纬度34°48′01″,灌溉条件为井水,灌溉方式为滴灌,前茬作物为西红柿,最早使用地膜时间为2012年。占地面积1.1亩,土壤质地为壤土,监测点地膜铺设量3.95 kg/亩。农户每茬作物收获后都进行人工捡拾地膜,地膜残留比较轻微。

监测点二选在大荔县官池镇九龙村四组王山潮家里的玉米地。坐标:东经109°57′59″,纬度34°45′29″。土地面积3.2亩,每亩用地膜3.1kg,共计用9.92 kg。当地农民有收获后不拣拾地膜,直接翻地耕种的习惯,地膜残留比较严重。

3.3仪器设备。万分之一天平。

3.4试验方法。在监测地块选择7个规格为100cm ×200 cm(即面积为2 m2)深度0~20 cm的样方,播种铺设前和收获后各采样一次,边挖土边仔细捡出样方内土壤中的残留地膜,把地块内各样方的残膜分别装入采集样带内,去除附着在残膜上的杂物,然后带回清洗,小心展开卷曲残膜,放在干燥处自然阴干,再利用万分之一的天平称重。

4 试验结果

分别于播种前和收获后在监测点试验地进行了采样,根据地膜残留监测系数(%)=(作物收获后地膜残留总量-铺设地膜前地膜残留量)/地膜铺设量×100%,计算出两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

表1 监测点一地膜残留称重记录

2015年9月2日铺设地膜前采集和2016年6月23日收获后采集的地膜残留量结果详见表1。监测点一地膜铺设量3.95 kg/亩,播前7个样方0~20 cm残膜总量为5.2741 g,收获后残膜总量为6.9939 g,按地膜残留系数公式计算出监测点地膜残留系数为2.1%。

表2 监测点二地膜残留称重记录

2016年3月7日采样结果表明,在本年度耕种前此块田地地膜残留为每平方米4.1041 g。2016年7月22日采样结果表明,在本年度玉米种植结束后此田块地膜残留为每平方米为7.0941 g。2016年地膜玉米播种时每亩用量3.1 kg地膜,折算为每平方米4.65 g。按地膜残留公式计算出监测点今年地膜残留比例为64.3%。

5 结论

地膜残留对农作物生产产生的影响很大,主要是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进而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会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从监测点一与监测点二的地膜残留结果中不难发现:地膜回收中存在的差距巨大,拣拾与不拣拾对地膜残留的影响以及地膜残留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也各不同。目前,大荔县使用的农用地膜大多为超薄膜,厚度为0.008 mm,易破碎,难回收。解决办法首先是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减少地膜残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其次就是推广可降解地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715100陕西省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宏义

康聪丽贺丽洁

猜你喜欢

大荔县残膜铺设
黄河流域需要更多“冬枣式”农业——关于大荔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陕西省大荔县: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 打造乡村便捷新生活
陕西大荔县饶益寺历史初探
CRTSⅢ型板式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隆力奇 铺设全球发展之路
深水钢悬链立管J型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