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小麦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初探

2016-11-21吕丽华,贾秀领,董志强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微灌技术参数冬小麦

冬小麦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初探

冬小麦作为河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生育期间必须补充灌溉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当前发展较快的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本文从工程技术参数以及农艺要求方面探讨了冬小麦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冬小麦;微灌;水肥一体化

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但河北省水资源严重匮乏,地下水长期严重超采形成了世界最大“华北平原复合大漏斗区”,水资源短缺已难以支撑粮食的持续生产能力。小麦生育期耗水量为370~450 mm,而同期降水量仅为60~150 mm,必须进行补充灌溉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水分需要。微灌节水节肥技术作为一项现代农业新技术,在国家多项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应用领域及作物范围不断扩大,节水成效显著。因此,为了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及施肥技术的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方法与技术参数。

1 冬小麦微灌农田工程技术参数

1.1微灌系统组成。微喷灌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水井、首部枢纽(包括增压泵、阀门、网式过滤器、文丘里施肥器、施肥罐、压力表等)、输配水管网(干管、支管和毛管)。

1.2微灌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功率:13 kw+4 kw;微喷带间隔距离为2.1~2.4 m(14~16行小麦);井流量40 m3/h;过滤系统为网式过滤器;施肥系统为文丘里施肥器;微喷带型号:N65;首部压力标准0.1~0.15 Mpa。

1.3畦田规格。每个微喷单元约2.2亩,同时开启4条微喷带。

2 冬小麦微灌农艺要求

2.1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抗逆、节水冬小麦主导品种。

2.2蓄足底墒。0~50 cm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时可不浇底墒水;土壤水分不足时,宜在小麦播种后采用微灌方式灌溉蒙头水(10~15 m3/亩)。

2.3施用底肥。土壤底施纯氮5~6 kg/亩,五氧化二磷8~9 kg/亩,氧化钾2~2.5 kg/亩。施用复合肥,氮、磷、钾总含量大于40%,底肥施35~40 kg/亩。

2.4整地。玉米收获后,用玉米秸秆粉碎机粉碎残茬还田。将秸秆粉碎2遍,粉碎长度小于15 cm。旋耕2遍,旋耕深度15 cm,耙2遍。

2.5播种。在河北山前平原中南部地区,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0月15日,北部为10月上旬。根据品种特性,保证基本苗在20万~28万/亩。适宜播种深度为3~5 cm,按15 cm等行距播种,播后镇压。

2.6冬季田间管理。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冻水在足墒播种的麦田一般不灌溉,特别干旱年份,若11月下旬0~50 cm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时,可灌溉冻水10~15 m3/亩,冬前灌水总量控制在10~15 m3/亩。

2.7春季田间管理。冬小麦在底墒充足的基础上,一般年份春季进行3次灌水,灌溉拔节水、抽穗水(开花水)和灌浆水,单次灌水量20~25 m3/亩,全生育期灌水量定额70~80 m3/亩。

春季分2次追肥,第一次在拔节期,追施纯氮4~5 kg/亩,第二次在开花期(抽穗期),追施纯氮2 kg/亩,全生育期掌握在12 kg/亩。

2.8病虫草害防治。进行冬前除草,防治时间在11月1日~11月20日。做好春季病虫草害防治,起身至拔节期防治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和红蜘蛛,并防治麦田杂草。孕穗期防治小麦吸浆虫幼虫。抽穗开花期防治蚜虫、吸浆虫成虫、锈病、白粉病等,实施防病、防虫和防干热风等“一喷多防”。

2.9收获。完熟初期及时收获。采用加装秸杆切抛机的联合收割机收割。

050035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吕丽华贾秀领董志强

猜你喜欢

微灌技术参数冬小麦
微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微压冲洗式沉沙过滤池及磁化水微灌技术推广应用
甘肃冬小麦田
车型技术参数 4 x 4 Vehicle Data List
影响磨辊磨损失重的技术参数优化
冬小麦和春小麦
车型技术参数
关于南方多雨区喷微灌发展的探讨
车型技术参数
冬小麦——新冬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