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读往来

2016-11-21

中国青年 2016年14期
关键词:鸡汤纸张纸质

编读往来

来函照登

我想对《中国青年》这本杂志提点意见,关于纸质上的意见。首先这本杂志我很喜欢看,但是没看几篇就不得不让我放下不看了,因为杂志的纸张有点反光刺眼,希望你们能够改进一下,纸张可以用哑光,这样对读者来说是个福音。

——@mingbaobei2011

小编:亲爱的,俺咨询了一下印务的同学,换纸张的成本比较大,俺们的囊中有点羞涩……你懂的。哎哎,你别走啊,亲!要不,咱换到光线柔和的环境下试试看?

《中国青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版式独特、气势大度、时尚品质,每期的《中国青年》都以某独特性,使我眼睛一亮,真正有种“读起来有味、拿起来有用、放下来有感”的感觉。《编读往来》、《卷首语》、《视点》、《人物》、《文化》、《精神家园》等栏目,感觉很靠近生活,很实用和实际。可以说,《中国青年》在业界是一份很负责任的刊物,似如一双智慧的“眼睛”,让读者感觉可读可亲。我是读着《中国青年》杂志长大的,“中国青年”四个大字一直影响着我。也让我从少年、中年迈入到老年行列。这么多年的光阴在多少人的脸上刻画出沧桑,又让多少白发爬满鬓间,但我会无比珍视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每月始终有《中国青年》陪伴着我,感到很幸运!盼贵刊结合青年特点和时间节点,进一步在内涵上去精心打造。总之,办刊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项产业、更是一番事业。最后我要借用一句公益广告用语,表达我对编辑老师的一片敬意之情——“我不仅是认识您,但我更要感谢您!”

——@彭荣才(江苏海安县供电公司)

小编:这么暖心窝子的话,听了真是叫人感动!为了您这段真情告白,我决定明天中午加餐,至少多吃一碗面!开心啊!

我有话要说!

《卢思浩: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得到》

本来觉得中国青年杂志是一本很有内涵的杂志,至少定位是那种文化知识比较丰富的人群吧,可是却采访这样一个鸡汤文写手,如果有必要的话,我可以给你再推荐几个,刘同,张嘉佳,北大双胞胎

——@零度的温暖

小编:哥儿几个熬点鸡汤也不容易,你凑合喝点就得了,又毒不死你。

《青音的柔软历程》

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同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认知应该从内而外,先看清自己。

——@晓铭

小编:其实看清自己也不难,可以先从容易的做起——要镜子不?

《结不结婚,关谁何事?》

宽慰自己的话,都会说,谁又不想早点遇见那个谁呢,这是一个有着淡淡忧伤的话题,单身27年,碎语。

——@小飞侠

小编:古人云二八佳人,今人曰28佳人,你才27,还小着呢,别急,慢慢来哈。(我是不是暴露了点什么……)

《阅读的七重意义》

在电子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之间做出一个平衡点,需要一定的社会能量与能源的支撑。例如媒体,纸张,印刷究竟阅读“路向何方”,仍需时间的考验!

——@南海长城

小编:我们已经在拼命地追赶喜欢电子阅读的你们了。亲,你们跑慢点,咱们之间还有好多话没唠完,喝点水,再聊点体己话吧!

《给自己点赞》

《中国青年》2016第8期杜卫东先生的《给自己点赞》,写得真好,不受拘束,放得开,激情澎湃。我读过两遍半,他写出了对现实、对生活、对人性的思考。令我感佩的是文末的一句话:“适时的给自己点一个赞——你的生命就会活出一份令人羡慕的美丽和精彩来!”这些年,从部队到地方,从军人到税官,从农村到县城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生命活力。一路走来,一路芬芳,我也要给自己点个赞。

——@李永海(河南省固始县地方税务局)

小编:对,点自己的赞,让别人说去吧!

责任编辑:郝志舟

猜你喜欢

鸡汤纸张纸质
薄如纸张的扬声器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粮
DIY鸡汤
撕纸张
不用一张纸,NENDO就描述出了纸张形态的千变万化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鸡汤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