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全球能源互联网探讨中国电力行业的未来

2016-11-19汪理

关键词:变革能源转型

汪理

摘 要:随着全球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无法脱离互联网的影响去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中提到“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对于我国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国家电力系统一直以来的发展模式对环境的考虑欠佳,导致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极大。

关键词:能源;变革;互联网;转型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82-2

1 全球的能源产业的变革促使全球能源互联网产生的必然性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工业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更加不可忽视。能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血液,提供了现代化的动力。从最初的人类用木材到发现煤炭,人类社会进入了近代工业社会。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及开采,近代工业进一步得到提升。电能的出现让人类社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工业化社会巨大前进。而现在主要的能源是来自化石资源。可是化石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大量的开采和过度的使用导致三个方面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资源的匮乏。从去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球煤炭的消耗是82亿吨、石油是三百三十多亿桶、天然气则是达到了三百五十千亿立方米。那么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全世界的石油最多五十三年,煤炭是五十三年,而天然气仅仅最多五十几年就会开采殆尽。

其次是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全世界的化石能源消耗总合也只有51亿吨,而近两年已经增加到了159亿吨,在整个煤炭,天然气及石油的运输,加工,使用等环节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止是翻了三倍之多、海洋的生物灭绝,空气质量的下降,土地的土壤成分恶化等等,都已经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再次就是气候的变暖。石油,煤炭及天然气的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占据了一半以上,是全球气候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现在关于南北极冰雪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粮食的减产,物种的灭绝等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则是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绿色能源,比如太阳能,潮汐能等代替传统化石能源。用电能去替代能源消耗,用电代替化石能源燃烧,用电这种清洁绿色的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消费。

二十一世纪以来,新的能源改革正在蓄势待发,电能作为绿色能源正成为必经之路及大势所趋。风能发电去年就已经超过了一万亿千瓦,太阳能更是超过了一百万亿千瓦。如果完全开发太阳能足足可以满足20个地球的消耗总量。未来20年全世界的绿色能源只要保持百分之十二的增速,那么在2050年就可以将绿色能源的比例达到百分之八十。

电能是绿色,环保,绿色的二次能源,许多的能源都可以转化成电能,用户端的能源消耗都可以用电能替代。因此电能是一种处于中心地位的能源。如果能将全球的能源互联网以特高压电网作为骨干网络,互联全球,让清洁能源在全世界大型的开发、利用以及配置这样的平台,那么前文提到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那么全球的互联网的实质是什么呢?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基础,智能化系统为依靠,开发清洁能源为核心。如果从高层次去说,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种把传输能源、配置资源、交易情况、智能化、信息共享综合于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开放的、兼容的、共享的超级系统,是一种发展综合的,可持续的平台。现在各种实体产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能源互联网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之路。信息互联网是大脑神经,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人的经脉,经脉互联对现代工业的发展必定是万般皆好的。

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国内省际间的互联网阶段,洲内各个国家之间的互联网阶段,五大洲之间的互联网阶段。第一阶段是5年之内,在国家内部省际间的电网上网,高科技智能化电网的研发;第二阶段是再经过10年,从与亚洲内邻国的能源互联网阶段,以及与欧洲,美洲发达国家的能源互联。第三阶段是再经过20年加快“一极一道”,实现全球的能源互联网构建。如果第三阶段达成,那么化石能源将会淡出历史舞台,绿色的能源将占主导地位,比例可达到8成。对比如今大大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得以控制,温室效应将不再是全球难以控制的问题,基本可以确定温度上升不会超过2°C。

2 加紧发展电力的改革转型,建设中国特色的电力能源互联网

为了响应国家主席的安全,清洁,可持续高效率的全面发展战略,我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能源储备有限,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能源一直以来都是以煤炭为主,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和百分之三十。电力发电依然以火力发电站为主,发电效率相对不高。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那么我们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尤其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

特殊的能源分布和发展情况导致了,我们国家只能执行大工程量的由能源所在地的西部地区往发展良好的东部沿海城市输送电能,南方向北方供电。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能源在全国范围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但是因此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就是能源的分配就特别依赖火车铁路的运输。在我国电力行业的主要发电方式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消耗的主要是电煤。因此电力发展就比较依赖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造成了建设投资的重复及浪费严重,能源的运输局面常常比较紧张。火力发电技术对空气、水质、土壤的污染情况相对严重,二氧化碳的排放日益严重,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煤电发电站(发电量约为全国的四分之三)在东中部地区,严重超过了环境的承受极限。我国环保局发布的雾霾指数最高的几个地区大部分集中在这里。京津翼鲁,长江三角洲的发电总量分别为占全国总发电量的百分之15和百分之17。如果以单位国土面积发电量来看,这些地区分别超过西北地区十几倍。在温室效应里面占主要因素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

基于我们国家这种特殊的国情,政府在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上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在2014年底我国的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比二十一世纪初增长了282倍和1475倍。综合年平均增加速度为52%,是全球年平均增长的近两倍。我国的国家电网接入风力发电规模最大的电网,也是太阳能发电增加速度最快的电网。因为我国的清洁能源由于地理因素主要分布在西部及北方地区,而我国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东部及南部地区,所以要建设大电网来优化配置。但是由于统一的规划,一部分地区的发电业发展无序,优化配置能力欠缺,导致好的风力,水力条件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如今我国电网的跨地区输送规模很低,仅仅占清洁能源总发电量的六分之一。我国清洁能源的装机量在发展的同时,电网的发展却没有配套跟上脚步。此问题就促使我国必须加快加速特高压的能源互联网,改变如今依赖铁路运输和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模式。

建设全国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条件目前已经具备。在技术水平方面,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资源储备方面,我国可再生资源只需要开发千分之一就可以满足需求。国家电网公司建成投运“三交四直”、在建“四交三直”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立了世界领先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主导编制15项特高压国际标准、11项智能电网国际标准,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推动我国的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全世界能源互联网,有三个方面需要加以重视。首先是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其次是加大新能源代替旧能源的转型升级,再次就是各国之间一起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参 考 文 献

[1] 周泽存.高电压技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2] DL/T 596-2005,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S].

[3] 余晓丹,徐宪东,陈硕翼,吴建中,贾宏杰.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6,01:1-13

[4] 李博,高志远,曹阳.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关键技术[J].中国电力,2015,11:123-130.

[5] 丁荣军,张志学,李红波.轨道交通能源互联网的思考[J]. 机车电传动,2016,01:1-5.

[6] 王利.能源法的功能及其保障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0.

[7] 魏琼.电力监管权力配置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变革能源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转型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变革开始了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