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35例临床观察

2016-11-19凌昱祁建勤吴建敏宋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厌食症儿科

凌昱 祁建勤 吴建敏 宋玉

摘要:目的评估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厌食症患者7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治疗,治疗组给予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联合中医捏脊疗法治疗,1个月后对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显著改善食欲和食量,可作为小儿厌食症的基础治疗方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儿科;厌食症;捏脊

中图分类号:R723.1.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4-0029-02

小儿厌食症,多数由于喂养不当,造成脾胃虚弱,在1~6岁儿童中很常见,临床以长期食欲减退或不思进食,食量显著少于同龄正常小儿,见食不贪,甚至拒食的一种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该病直接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本院门诊采用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联合中医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共3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器质性小儿厌食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10岁不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3±08)岁,病程1月~2年不等;治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06)岁,病程1.5月~2年不等。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与纳入标准西医参照《实用临床儿科学》[1]。1)食欲减退或消失,摄食量明显小于同龄正常儿童,体重增长停滞或减轻,长期消瘦者常伴生长发育落后,发病最短时间为两周以上;2)常伴有不良饮食习惯,进食生活无规律,家长过于溺爱或其他精神刺激等诱因;3)排除胃部炎症,消化性溃疡,蛲虫病肝炎一级某些药物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消化功能减低。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医儿科学》[2]中厌食的诊断标准:1)有喂养不当 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2)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小于同龄正常儿童;3)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4)除外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纳入病例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

1.3排除标准[3]1)年龄在1岁以下,1.4岁以上,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2)合并严重佝偻病,贫血及心、脑、呼吸、肝、肾等系统性疾病者。3)排除其他疾病的厌食者(如神经性厌食等症)。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TX-3/8]±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采用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规格:05 g×24片。1~3岁每日服2次,每次2片(每片含活菌5000万个);3~10岁每日服3次,每次3片,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服用1个月后观察疗效。

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捏脊治疗。方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3年发布的《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患儿取俯卧位,施术者(医者或接受过培训的患儿家长)从长强穴开始,将皮肤捏拿[FL)][HJ1.8mm][SD1,1][FQ(282。1.75mm,X,DY-W][SQ+1mm][CD=1.75mm][FL(K8mm]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年龄、耐受力、病情及体质可捏拿3~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在脾俞穴、胃俞穴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相应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腧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腧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动作轻柔,揉按结合。试耐受程度可1周休息1d。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临床痊愈:相关临床症状全消失,食欲与食量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显效: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明显恢复,食量恢复到原有水平的3/4;有效:相关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食欲有改善,食量有所恢复,但未达到原有水平的3/4;有效:患儿床症状无改善,食欲和食量均无改善。

3.2治疗结果见表1。

4小结

小儿厌食症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常易出现佝偻病,发育迟缓,且易罹患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抵抗力较正常儿童低。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喂养不当 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易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健,以及脾胃气阴亏虚,而出现的纳呆食少,食之乏味饮食稍多即感腹胀等厌食症状。笔者采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生态平衡,并能合成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从而达到治疗厌食的目的。加用中医推拿疗法捏脊对人体督脉和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脏背腧穴起到了很好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消食积、健脾胃、沟通脏腑经络的作用。文献[4]报道捏脊具有益气健脾疏导气机,促进胃运动,可起到强身健体,助长发育,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简便易行,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炳照,湛建祥,赵家彬,等实用临床儿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1.7~1.20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7

[3]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7~269

[4]杜世华捏脊疗法治疗气虚证的机理探讨[J]按摩与导引,2007,23(5):1.3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法厌食症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节食?催吐?说说对厌食症的误解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
要细腰还是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