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华夏民族的文化之根

2016-11-19唐惠忠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摩梭之根民俗文化

唐惠忠

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显示出地域性、多元性和融合性等特征。

请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如服饰、饮食、民居)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身边的民风民俗,然后围绕“走近民俗文化”这个主题,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

“民俗”,词典上解释为“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具体说来,作为文化之根的民俗风情,涵盖了物质民俗的生产、交通、商贸、居住、饮食、服饰,社会民俗的村落、家族、民间组织与社团、岁时节日、人生仪礼(婚丧嫁娶),以及精神民俗的民间信仰、禁忌、巫术、民间文艺、体育竞技等。

构思本题时,可以写节日习俗,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作文素材上,以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为主,也可适当融入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或者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时新素材

1.我们为何淡忘端午节

《中国青年报》近期刊登评论说,在城市中,端午节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功,引发了一场“端午节保卫战”,但“风波”过后,通过节日复兴传统文化的想法,仍然是一厢情愿。

我们为什么遗忘了端午节?这和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有关系。作为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最初的形式和内容,和农事活动密不可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节日的娱乐化程度不够。中国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有过它狂欢的面孔,端午也是如此,由于在这一天要给孩子身上挂荷包,以雄黄在小儿额头画“王”驱毒镇邪,带孩子制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孩子节”“娃娃节”。让孩子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是传承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惜大人们对待传统节日,往往采取快速消费的敷衍态度,没有上一辈的言传身教,“水”未到,“渠”自然便成不了。

2.切勿误读民俗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双林撰文指出,不少人以为民俗是“传统文化的组成”和“宝贵文化遗产”,应该全盘继承。殊不知,在民俗中亦有良俗与恶俗之分。由于误读了民俗,今天有些人将老式婚礼中“照妖镜”“跨火盆”和向新娘射箭等也照搬过来,其实这些细节是封建迷信使然,明显表现出对妇女的歧视。此外,在行拜师礼时恢复烧香、焚表、下跪、磕头、赏饭等仪式也大不可取,因为这些仪式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至于个别人这样做只能是个人行为,媒体与民俗学者不应加以肯定,更不能推波助澜。由于误读了民俗,有些地区、有些人借“弘扬传统”和“民俗孝道”大修坟墓,乃至强占公共用地,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此外,误读民俗还将一些本不是民俗的现象也列入其中,如“重男轻女”、鼓吹“大老爷们儿”精神,打麻将、推牌九,“捧角儿”(追星),乃至将数字迷信、占卜算命和风水等,都与民俗联在一起,这是很可悲的事。

3.“走婚”成旅游商家噱头

摩梭村民们在腰包日益鼓起来的同时,发现在自己民族文化中最忌讳提起的“走婚”,成了吸引游客慕名而来的一大原因。

“有男游客上来就问,今晚我可以和你走婚吗?听到这话,我别提多反感他,却可以理解他之所以问出这样的话,是因为他根本不懂什么是‘走婚。”表演民族歌舞的摩梭姑娘桑娜,对大多数游客的无理要求已经司空见惯了。

在泸沽湖畔一待就是10年的重庆小伙唐斌说:“‘走婚被外界传得太离谱了,为了吸引旅游,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和组织,把‘走婚作为一种噱头,将‘走婚曲解得与‘可以名正言顺地搞一夜情混为一谈。现在外界对摩梭风俗的理解,似乎成了提及‘泸沽湖就等于提及‘走婚,而‘走婚似乎就被视为等同于‘性了。”唐斌说,摩梭人的“走婚”,类似其他民族的“结婚”,是一种异性相互结合的配偶形式,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件。

4.民俗:华夏民族的文化之根

我国不少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

除夕迎新春,元宵看花灯,清明悼故人,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这些绚丽多彩、古老绵长的民族民间文化,使中华文化更显博大精深。它们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的文化奇葩。不论是那一首首充满民族风情的民间小调,还是那一段段有着乡土气息的方言俚语,抑或是那一个个流传民间的传说故事……都会让我们由衷地钦佩、感叹!

猜你喜欢

摩梭之根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Mosuo on the move
美丽的汉字,中华文化之根
颂歌
贾丽的诗
浅论摩梭族群姻观的演变
浅论摩梭族群姻观的演变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情歌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