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不良心理调适方法

2016-11-19萧东健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留守调适留守学生

萧东健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中的农民纷纷进城打工,于是就产生了一部分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留守学生”,对这一部分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微探其心理调适的方法,以进一步促进老师及家长对这一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这一类学生得到更多的关爱。同时也为农村中学的老师、家长们提供一些良好的学生心理调适方法,以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

【关键词】留守;学生;不良心理;调适

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而与其祖父母在家或寄宿在亲戚、学校中的学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中的农民纷纷进城打工,于是就产生了一部分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留守学生”,这些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的亲情温暖,有部分这样的学生存在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良嗜好增多,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等问题。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是他们心理和生理都在急剧变化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没在正确有效的监护和引导,很容易出现偏差,迷失方向。对这类学生不良心理特征的探讨并为其找出调适的方法,也是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为其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的逼切需要。

一、农村中学中“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显著特征

1.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是“留守学生”中存在较为多的一种心理特征。且由青于少年的心理特征来看,青少年大多数心理还不成熟,情绪不稳定,独立意识强,老想挣脱父母的“保护圈子”;认为自己的总是对的,不想别人干涉,而且好胜心理特别强。而但往往就是这种好胜心理过强,使自己以为自己总是对的,事事“不受教”样样“不听话”常常与教育者“顶牛”。再由于家中的父母都外出了,家中不是老的就是小的,他们认为老的思想落后,跟不上时代,老人家的话基本不听;小的?你的见识和我的差不多,为何要听你的?这样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一家之主;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慢慢的她自尊心变得特别的强,现在一听说有人反对她的意思,她对抗心理就出来了,逆反心理慢慢养成了。

2.自控能力差

所谓自控能力是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留守学生正处于家庭管理上的真空;对于一些良好习惯的形成方面没有得到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自控能力差是留守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偏差。具体表现在:做错事后口头上答应改,其实心里也认为自己真的得改,可出了这个门就忘了,一次这样,两次也是这样,当着你的面,认错态度好,且十分诚恳,保证以后怎样怎样。但一转头就把刚才的话忘得一干二净,这并不是他硬是要与你作对,而是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正所谓“身不由已”。

3.虚荣心强

虚荣心理俗称“虚荣心”,是指期望拥有但实际上并未或无能拥有某种荣誉,而在言行上竭力表现出似乎拥有某种荣誉的个性心理特征。留守学生的具体表现在于,物质生活上的盲目攀比行为。这是中学生虚荣心理普遍和突出的表现形式,如爱摆阔气和盲目攀比。看到别人穿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自己也想穿,甚至想到如果是自己穿会更加好看更加合身。平时孩子老是缠着要什么买什么,谁有什么可我没有,我也要买等现象都是虚荣心在作怪,具有虚荣心理的中学生普遍的信条是“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要有”。 日常交往中的自我炫耀行为。主要表现为爱说“大话”,通过吹牛等欺骗性手段以过分表现自己。这种心理会普遍存在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是由他们的模仿性较强原因等决定的。

4.从众心理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随着身心的逐渐发育成熟,留守学生处处以成人自居,看到别人怎样他也怎样,如一些学生吸烟、喝酒等现象都是这种心理在作怪。另外,胆怯、自私、嫉妒、任性、骄横、空虚等也是“留守学生”中存在的异常心理特征。

二、农村中学中“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调适方法

1.实行“一视同仁”的教育方法

首先我们不能歧视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以对待全体学生一样公平地对待他们,不要轻易把他们看作是“另类学生”让他们多参与集体的各项文体活动,并鼓励其多与大家接触,让其真正地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去。让其忘掉一切不好的东西,尽情地享受着集体的快乐。

2.要有针对性

一事还一事,就针对一事情进行教育,不要把问题牵连得太远,甚至把一些旧账都翻了出来。一人还一人,不要头发胡子一把抓,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及矫治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对逆反心理的学生,要教会其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要求其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动完善或造就自己。多与其谈心,多了解多关心他,努力接近他,使他信任你,彼此之间创设一个良好的朋友关系。对精神空虚的学生,要教会他怎样充实自我,怎样融入到集体中去并参与集体的活动,该如何去享受现实生活。对从众心理的学生。要设法让其认识到盲跟随的危害性。总之对“留守学生”中其不同的心理特点就要采取不同的办去解决,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必须针对不同情况,“治之宜殊”。

3.“开班辅导”法、“活动”法、“个别谈心”法相结合

对一些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可利用开班辅导的形式去进行心理辅导,如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利用此法;在学习生活之余,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些能锻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耐挫能力活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正视困难,并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活动”法去对付一些孤独心理的学生,以培养他们健向上的心理。但对待一些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留守学生”则最好是使用“个别谈心”法,谈心的地点最好不要刻意去定好,让其有一定的随意性,甚至随时随地都能与其谈得来。对于某些学生也可以用上面几种方法相结合起来,我们不应只重形式,要以收到的效果为教育的目的。

4.争取与其朋友、家长联系

从其朋友、家长中间接了解该生的存在问题往往是抓往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了解了该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特征后,应与其周围的人相议好,给其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小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消除因家庭、学校、社会等所造成的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尽量减轻其心理的负担,让其有良好的心理环境。

5.给学生建立心理“防护网”,对其宣传法律知识,增强“留守学生”的法制意识

绝大多数的问题学生都表现有厌学情绪,会经常逃学。他们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容易接触到形形式式的人,其中包括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这些本来的思想和学习都已经相对落后的学生就受不住那些不良分子的涌动和各种的诱惑,这就大有可能触及法律,这些问题学生的前途就会因此而被葬送。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在学校里不能仅仅单纯地教学,而定时向学生宣传我国的有关法律知识,加强学生的“守法”心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另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个别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尝试以下的方法:激励法、亲情疗法、认知领悟疗法、长期随访治疗法等方法去矫治,方法无定,至在得法。

参考文献:

[1]于德林.《“留守儿童”不良心理现象及成因》.《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6期.

[2]《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咨询中国(www.psyzg.com)——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

猜你喜欢

留守调适留守学生
浅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民工法律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情暖“留守” 追梦同行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在城市“留守”的孩子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