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乡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美术创意活动

2016-11-19郭余云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作艺术幼儿

郭余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近年来,我园充分挖掘和利用独特、有价值的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的课程,通过提炼、加工、改造,形成具有本土特色、仓储式的幼儿美工创作区,促进其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提高。

一、依户外环境为画布,滋养艺术灵感

幼儿园的环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将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作为活动的主线,让自然环境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元素,成为了我园幼儿美术活动的一个有效途径。

1.万物有灵,天然稚朴

我园户外环境在设置上富有野趣性和原生态,运用的乡土资源丰富,有用鹅卵石、贝壳、竹圈及形状、颜色各异的木块、砖瓦等各类材质不同的材料铺设出充满童趣的触觉小路;有因地势巧妙设置的一条弯曲有趣的嬉水池,投放小鱼、河蚌、田螺等,满足幼儿观察、嬉戏的需要;有大面积可供孩子嬉戏和活动的草地,所种植的乔木、灌木、草本四十多种,形成了一年四季有花有果的良好生态景观。这不就是幼儿非常好的创作“画布”吗?艺术创作表现不一定都是在画纸上,也不必非在室内完成。如大班《花儿朵朵开》系列活动,我们把幼儿带到户外,让他们在树下、草丛、沙池等地方收集各种自然材料,有栗子果壳、蒲葵树果实、松果、各种树枝、枯树根,有形状和颜色各异的花瓣、落叶、狗尾草、三页草,有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小泥块等,分类装筐后就能投入创作了。根据地面材质的不同,他们在触觉小路上、山坡上、木连廊里、瓷砖地上自由发挥,可以用藤蔓编成花环当画框;把竹筒当成花瓶,在树枝上用各种果壳粘成花朵插出夸张的花束;把石头当花瓣,几人合作摆出阵容大气的石头花圃……

这样的活动大大拓宽了孩子们对美术创作的认识界限,以地面为画纸,不拘一格。在不轻易去干扰他们的创作活动时,幼儿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造欲望,并对自己的表现方式充满自信。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会对有生命物与无生命物混淆,他们以己度物,认为任何物体均与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感情。所以在指导幼儿户外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一切造型都被他们赋予了生命,无拘无束、简洁古拙的艺术造型散发出奇异迷人的光彩。

2.造型随意,弄拙成巧

户外环境下的艺术创造中蕴含着幼儿个人的意念成分,往往“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如沙地创作是幼儿特别喜欢的一种形式,我们在提供辅助材料外还要加以引导,把玩沙和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如中班《甜甜好朋友》主题活动中,首先引导幼儿如何看?即观察好朋友的样子,身材、模样、衣着有什么特点,再引导幼儿如何想?即思考好朋友身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是圆圆的脸庞还是灿烂的笑容,是高高的个子还是矫健的动作等,最后要如何再现?除了用创作过的方法和材料,还能用什么新材料体现呢?通过渐进的引导和帮助,幼儿几人一组或独自选沙池一处为阵地进行创作,除了运用沙上的堆砌、筑高、削切、挖洞、夯实等手法外,还借助了各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用品、自然物材料等作为辅助表现。幼儿从创作“我自己”到“好朋友”过程中,不断呈现出体态迥异、憨样有趣的甜甜好朋友形象,有圆形蒲扇面当脸的快乐姑娘,有细长竹节当身体的运动伙伴等等。在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创作时,所表现的随意性和创造力上出现了“弄拙成巧”的特殊效果,我们常常在这些笨拙可掬的痕迹中会发现精雕细琢所达不到的神韵和气质。

二、借乡土民俗为元素,激发艺术畅想

我园地处的闽西山城,除了有广博的自然资源外,还素有福建“花乡、画乡、茶乡”之称,有着传统人文教育的详实素材和丰富的乡土民俗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活教材,也是开展幼儿美术创意活动的宝贵资源。

1.围绕主题,风格纷呈

结合《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目标,根据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我们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熟悉的、有教育价值的、感兴趣的内容为载体,将创作的主题内容与其他领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既注重某一领域本身的内在联系,又注重各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美术课程体系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个性化发展。

结合闽西人民饮食习性和漳平的特色小吃,我们成立了“稻草人私房菜”工作室,开辟了三处幼儿主题创作活动小屋:“古早小点”屋有木桩、木片、树枝、竹节、竹圈等竹木制品,“汤汤水水”屋有各种大小鹅卵石、砖、瓦、陶罐等石瓦制品,“风古味道”屋有山鸡羽毛、稻草、笋壳、玉米皮、松果、果核等自然物材料。在开展《真好吃》系列主题活动时,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不同的小屋,在这充满着仓储式、丰富多元材料的小屋中进行选择、加工、添画、着色、粘贴等。通过“制做特色小吃”、“营养早餐连连看”等活动让幼儿自由想象、动手操作,运用天真拙朴的艺术方式表现表达自己所理解的事物,同时引导幼儿从小养成吃好早餐的健康生活方式,多吃有营养的瓜果蔬菜等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理念。

2.民俗意象,直白有趣

福建漳平市新桥镇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漳平农民画想象丰富,画面不受时空限制,多以生活常景、民俗节日为素材,综合变形、夸张、意化于一身,自然奔放,情感纯朴。而这一直白、通俗的绘画特点恰恰是幼儿能理解并喜爱的,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博物馆,欣赏农民画作品,和农民画家对话,在班级布置小小农民画展区等方式,引导幼儿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迪与开发,大胆创作出自己感受深刻的事件或物体,如《元宵舞龙乐》、《端午粽香》、《热闹的龙舟赛》、《水仙茶香》等,一幅幅稚气的构图中透出灵气,透出对家乡的喜爱和美好祝福。《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通过对新桥农民画的欣赏和创作过程,让幼儿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逐步形成了具有乡土气息的独特的审美情趣,“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这不仅是艺术规律的一种自然循环,更是对幼儿创作农民画艺术的价值认同。

三、以亲子合作为契机,享受天伦乐趣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建立社区、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互动形式,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教育大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园的辐射与指导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二课堂教师,我们从一开始收集创作材料时就让家长全程介入,根据四季的变化,通过带孩子郊游,家庭野外聚餐活动,乡村探亲等形式,收集大量自然物材料和民俗用品,通过开展“亲子手工制作比赛”、“果蔬大变身”、“竹篮化妆会”等活动形式,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和孩子们一起创作。在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家庭的巧妙创意和脑洞大开的作品,盆勺碗筷、扫帚水桶、毛线纽扣、铁线螺丝等等都被搬进了活动室,成为各种作品的组成元素,我们仿佛看到家长们也都回到了童年时代,尽情肆意地与孩子们在玩中做,在做中乐,充分享受着亲子互动的乐趣。

总之,我们用心营造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环境,挖掘创造潜能,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材料的选择并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不仅激发了幼儿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美好的情感,更有效促进了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表现与创造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创作艺术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Jazz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幼儿画刊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