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让语文课堂教学生趣起来

2016-11-19刘汉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工具特征

刘汉琳

【摘 要】语文可以比喻是“餐桌上的一道菜“,不过在现实教育里面许多老师仅仅看到的只有他的工具特征,常常忘记他的人文功能。如果老师仅仅把语文当成可以填饱学生的肚子来教学,那么学生学起语文来时就会感到十分的乏味,从而不想学,甚至产生学生厌学的情况。其实语文作为一道菜,它不仅仅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还可以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我们要把语文这道菜变得既美味又有营养,从而就要发挥语文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素质,发挥语文的人文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领悟语文在生活中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工具;特征;人文功能;发展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其实真的是一道有真正意义的“美味佳肴”。这道菜它色味香辣俱全,可以说既美味又有营养。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的老师都仅仅看到它的工具特征,往往没有看见它的人文价值,从而让语文课堂上乏味无趣,上课有大片大片的学生不是在睡觉就是在做一些与语文课无关的事。老师再三提醒无用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自己一人沉醉在语文的神奇与奥秘中,自我陶醉。这样的现象已经不已为奇了,而且越是到高年级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语文课堂生动形象、课堂活跃呢?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大部分老师头疼的事,一直在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知道,教学改革以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处于教学的引领地位,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要从老师方面开始。我们要使语文这道菜变得既美味又有营养,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语文的灵魂——人文味

记得曾经有一位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那么那个国家就不可能繁荣和发展,而可能不断的落后世界民族之林。”可想而知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人文文化是多么的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首先要发展的是文化。教师是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新者,是人才得培养者。所以教师在现在国家发展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现在一直讲究着人文教育,所谓的人文教育其实就是将现实生活中优秀的文化、思想、精神等成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不断传播,不断发展的,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使人成为有修养、品味、气质、思想的高素质的人才。

门学科对人文其实语文这精神具有滋养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的发现和挖掘人才,重点陶冶热的人文精神,从学生的内心世界里把他们的人文给翻出来。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中体会人类生活中的真善美,认识世界中的美好,开阔他们的视野,洗涤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健全他们的人格。因此,作为领导地位的老师首先要自己先融入语文教材的世界里,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高尚的专业品德,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有一个好的先锋带头人。这样学生才对语文的学习有一定的自信心,在语文的世界里才有一定的激情,融入语文的奥秘世界里,体会其中的乐趣。

二、语文的土壤——人情味

“人的情感就是是一片黑油油的肥沃的土壤,如果知识的种子播撒在上面,一定可以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硕硕的果实”。其实在语文课堂上讲求的是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的一种互动与交流,教材知识一个中介勿,教师于学生间传达的是种无形的情感。教师主要是引领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带领学生融入在这个世界里,使学生用心与灵魂去与课文交流。

语文课堂中间教师带领学生融入语文课文中的“人情味”中,让学生自己能与语文课文里的优秀文化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古今文化,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走进他人的世界,发觉生命的源泉,洗涤的自己的心灵,爱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宽容别人,善待自己,培养的爱国热情,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平常普通,但却值得他们去深深领悟和学习。从语文课文中知道体会人世间的母子情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身在他乡时对故土的思念,一代代君主一座座城池的更换,江南的小桥流水,北方的广阔平原,东北的皑皑白雪喜马拉雅山的挺拔。

三、语文的养料——文学味

什么是“文学性”?文学性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从课文中领悟其中的文学价值,让学生品味其中的美感,对那些艺术作品产生一定的兴趣,激发他们在现实世界里对艺术作品创作的向往。在现实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从各个方面出发,让学生领悟那些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艺术技巧,表现手法,体会其中的生动形象,当作一件珍贵的精美的艺术作品来欣赏。从此语文课堂就不会那么乏味无趣,学生会对语文从新充满自信,从新找回乐趣,这样下来,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一块美丽的精神家园。

四、语文的活水——生活味

“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没有融入生活中的教育其实就不叫教育”我记得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句话真的很有哲理,教育的的确确是以生活为中心,教育来自生活,并只有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才能为生活服务。所以我们要给语文教育融入在生活中,注入“生活味”。

综上所述,语文融入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学习语文时享受生活,学会生活。

猜你喜欢

工具特征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抓特征解方程组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杂货店
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下)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