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2016-11-19李云高艺

中国名城 2016年4期
关键词:珠海

李云 高艺

摘 要:基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阶段研究和当地产业园区管理办法中的认定条件,明确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产业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珠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总量供需评价、运行效益评价和发展质量评价。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珠海

Abstract: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urb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s and the official standards of local park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he paper figures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 parks and local economy. Finally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covering three aspects: sum balance evaluation, operation benefit evaluation and oper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Key words: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 Zhuhai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4- 54(7)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全国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据中国创意产业网(www.cncti.org.cn)发布的《世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图2013-2014》显示,截至2014年,世界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2181个,其中中国营运中的创意产业园区共有1127家,在建中的还有2000余家。

作为中国经济特区城市之一的珠海,重视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当地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珠海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选择,也是珠海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具体实践。2012年以来,随着V12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多个园区的建设与运营,以园区为重要空间载体的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格局正加速形成与发展。

然而,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及园区的概念界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打着创意产业旗号的各类商业开发项目层出不穷,园区运营水平的参差不齐引起社会各界的质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尚未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政府考核管理缺乏标准化参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综合评价标准体系的创建,是解决园区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条件。目前,珠海市已投入运营的产业园区有3家,正在规划建设的有7家,尚处于快速起步发展阶段,亟需对园区的实施效果提出科学而可行的综合评价体系。本研究将参照珠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法中的基本条件,对认定指标进行完善,对园区提出合理的评价方法,有针对性的甄别不同类型空间资源、产业配置和创意产业园区运营效益之间的匹配关系,并从全市产业发展角度,对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阶段进行定位分析。

2 文献综述

2.1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全球的发展,西方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在德瑞克·韦恩看来,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范围,其特色是将城市的文化与娱乐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空间区位内,将文化生产与消费方式结合,使多元都市功能 (工作、休闲、居住、学习等)相结合。

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相关的概念有,文化产业孵化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等。与西方注重园区的社会效益不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出现较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研究也显滞后,园区建设大多具有鲜明的经济目的与效益驱动特征(方红田,曾刚,2011)。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文化产业集群特征和产业的经济效益研究。因此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更多被视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园区化、规模化的空间表现形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空间载体(谭娜等,2011)。通过一系列产业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进而形成了一个适合于企业发展、政策落地、项目孵化、产权交易和后勤服务等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形式。

综合西方与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不同侧重点,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要素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单元,是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市功能园区。

2.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标准体系

正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定义一样,我国各地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办法和标准也存在差异。例如,根据上海市经济委员会(2008)颁布的《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市属创意产业园区的认定条件主要有:1、经营方面,出租率达到70%以上;2、产业发展方面,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定位,产业门类符合《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主导产业门类的企业应占园区全部企业总数的70%以上,同时园区内的配套服务设施面积不超过园区总建筑面积的20%;3、空间规模方面,园区建筑面积应在1万m2以上。相较而言,《广东省文化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管理办法(2013)》的主要认定条件有:1、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业态,具有鲜明的产业定位和特色,并已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创意企业,且文化创意企业数量占园区(集聚区)企业总数的60%以上或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占园区(集聚区)总产值/营业收入的60%以上;2、园区(集聚区)内的文化创意企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内容健康,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原创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3、具有功能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不难看出,两地标准在文化创意企业占园区总进驻企业的比例存在差异,并且广东并没有对园区(集聚区)的具体规模和商业服务配套比例提出要求。

2.3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学界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日益增多,该类研究主要针对园区开发的绩效(performance)指标评价体系,侧重于反映运营绩效水平的指标体系建构与成因分析。从目前研究进展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园区所在地方政府出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标准,进行相关指标检验和分析。例如,对照《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中园区认定标准,王怀、栾峰(2013)在上海市18家市级创意产业园的问卷调查结果和2008年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从改造发展(空间改造特征与规模)和创意集聚(入住率与租金水平)两个方面的多项指标对上海市属产业园区展开绩效评价。

另一类则是基于国外产业集群的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独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例如,谭娜等人(2011)基于一般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特殊性,提取了三类一级指标——规模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和管理创新能力指标,细化为22个二级指标。2013年,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清华大学新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标准化评价体系研讨会”,初步制定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标准化评价体系”,经过一系列修改完善,评价体系的架构分为3种类型、六大要素、27项基本指标、82个子项指标。其中,第一种类型是园区发展总体引导性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影响权重为17%,其核心指标是主导产业。第二种类型是园区运营指标,包括4个要素,一是园区建设的硬件服务要素指标,权重为16%;二是园区建设功能软件指标占19%;三是园区发展创新驱动指标占17%;四是园区发展资本驱动指标占13%。第三种类型是综合效益指标,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品牌影响力等。

综合以上,尽管近年来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标准及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从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来看,并不理想,更缺乏从城市整体发展方面进行产业关联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基于当地园区认定标准的指标体系存在地域适用性问题,其他地区或城市由于认定标准不同而并不能简单直接运用。(2)独立绩效指标体系的复合化、综合化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众所周知,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讲,要构建数十个绩效评价指标实属不易,在我们实际调研中也发现,由于园区运营者对入驻企业间经营数据的掌握并不完整,很多评价指标其实无法落实。因此,本次研究将基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阶段,明确园区建设与城市产业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基于《珠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试行细则》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角度对园区主导产业进行分析。

3 珠海实证分析

3.1 研究前提

2014年9-12月,课题组在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组织下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通过产业协会座谈、园区实地调研、企业问卷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征求相关部门及单位意见等方式,重点摸查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情况、空间分布和产业集聚情况,并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阶段和园区的类型特征进行综合评价。

3.1.1 研究范围

本文的研究范围包括目前珠海市的五个管辖地域单元: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横琴新区和高新区。

3.1.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珠海市已建和在建(包括规划中)的、符合《珠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试行细则》认定条件①的园区或符合《广东省文化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管理办法(2013)》的产业功能集聚区。截至2014年11月,全市共有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园区3家,总占地面积10.4公顷,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在建或待建(规划)的园区共7家。产业分析与综合评价分析主要针对三家已建成园区进行讨论。

3.1.3 园区空间特征

上述10处已建和在建/规划园区,在空间处理特征上可分为两类:改造整治型(6处)和新建型(4处)。从空间分布来看,改造整治型大多分布在中心城区(香洲),基于旧厂房的改造为主;新建型园区大多分布在近郊新城区(横琴新区和洪湾地区),建设规模普遍较大。

3.2 珠海市产业特征分析

3.2.1 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规模有限,产业发展尚处于“跟跑”阶段

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作为城市经济的两个主要变量,彼此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1、2013年全国经济统计数据显示,珠海市GDP位列国内第104名和广东省内第10名,与国内一线城市及主要二线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属于典型的“中等二线”城市。2、与城市的经济规模相对应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较弱比重。从国内主要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9%以上属于领跑阶段、4.5-9%属于跟跑阶段、4.5%以下属于起步阶段,详见图2),可以看出珠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但在产业显著性方面,刚刚进入“跟跑”阶段,即产业发展主要依附于城市整体经济的表现。与第一阶梯(领跑阶段)城市存在差距,尚未成为引领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

3.2.2 珠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与城市经济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珠海市人均GDP高居全省前列。2013年,珠海人均GDP达到1.7万美元,位列全省第三。根据钱纳里工业发展阶段理论(按2013年元与1970年美元的换算因子为5.5),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即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产业迅速发展,传统工业全面转型。根据我们对全国主要城市的人均GDP与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的趋势拟合来看(详见图3),随着人均GDP的提升,尤其是过了12000美元的门槛,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会加速提升。目前,我国主要的一线城市都已进入产业的稳步发展阶段,珠海正位于产业加速发展和提升阶段。

由此可见,珠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贡献率明显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后工业化步伐和产业优化具备加速推进的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3.2.3 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以传统文化服务为主,代表产业未来方向的文化创新型企业不多

根据2013年珠海市经济普查数据,“广告设计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占据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半壁江山,具体企业数量构成如下:“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占11%,“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占3%,“广告设计服务”占31%,“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占5%,“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占2%,“文化娱乐服务”占26%,“工艺美术品服务”占4%,“创意设计服务”占19%。首先,从产业类型来看,代表产业未来方向的产业类型比例依然较低,尤其是“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其次,从产业发展水平和企业经营类型来看,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以传统文化服务为主,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企业类型和企业数量依然较少。比如“广告设计服务”企业中95%为广告打印/印刷等服务型企业,广告创意设计类企业很少。

3.3 园区主导产业分析

3.3.1 现有产业园区的空间集聚效应有限,但“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集聚特征明显

珠海市2631家文化创意企业中,仅约1.9%位于现有的三家产业园区内。按照不同产业类型来细分,“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类企业是最倾向于入驻现有的三家产业园区,达到8.5%,最低的是“创意设计”类,为0.4%。可以看出,尽管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中,“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比例最低(2%),但却是最具园区集聚效应的产业类型。

3.3.2 现有产业园区基本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但园区个性不明显,受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影响较大

如前所述,“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是园区空间集聚效应最显著的产业类型。但在园区的产业类型构成上,“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位列第四(15%),前三大比例的产业类型依然是“文化娱乐服务”、“广告设计服务”和“创意设计”,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主导类型基本一致。可见,园区的特色产业(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尚未能成为优势主导产业。

现状三家园区的主导产业各不相同。对比三家园区的产业类型可以看出,“文化娱乐服务”在各园区的比例都比较高(25-45%);除此之外,各园区又有各自的第二优势产业类型,如V12文化创意园的“创意设计”比重较大(31%),吉莲19的“广告设计”比重较大(30%),金地动力港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比重达到27%。

3.4 园区综合发展评价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运营质量和水平取决于园区自身的建设管理能力,同时也取决于城市的整体产业(供需)环境、配套环境和产业水平,并最终体现为园区各异的产业集聚特征和运营模式。园区综合发展评价主要包括三部分:总量供需评价、运行效益评价和发展质量评价。

3.4.1 总量供需评价

园区建设是否过剩可以从现状与趋势两方面来考量。首先,从产业园区的现状建设强度指标(对应产业规模)来看,全市现有园区建设总量并不存在过度建设的情况。截至目前,珠海市的园区数量建设强度(园区数量/文化创意产业年增加值)为3.2个/百亿,在国内属于中等水平,低于深圳的4.1个/百亿和上海的4.9个/百亿;全市的园区面积建设强度(园区总建筑面积/文化创意产业年增加值)为22.8平米/百亿,低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大大低于青岛(31.5平米/百亿)和南京(73.4平米/百亿)等二线城市的园区建设强度。

其次,从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来看,按照珠海市近5年GDP发展速度以及目前已进入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假设5年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现4.8提升至9%,则园区面积建设强度将从现状的22.8平方米增加到36平方米。这一指标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5年近期内尚不存在建设过剩的问题。

综上所述,从城市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珠海市园区建设不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近期建设强度也基本在合理范围内。

3.4.2 运行效益评价

园区入驻率与空置率是考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据调查,全市现状3处园区的整体企业入驻率超过8成,空置率约19%。然而,园区间运营差异明显——V12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吉莲19艺文空间的入驻率都超过95%,处于饱和状态;而金地动力港由于偏离城市中心区,配套实施与交通条件均受限,故其入驻率仅60%。入驻率的差异也反映在租金水平方面——V12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吉莲19艺文空间的平均租金在55-65元/平米,金地动力港为35元/平米。另外,部分潜在的企业需求直接转化为对在建园区的等待。如尚在建设的金嘉创意谷,目前已有1/3的办公建筑面积签署了入驻协议。

总体来看,全市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实际整体运营效率尚可,但园区的区位条件直接决定了园区的配套水平与吸引力,进而导致各园区的实际入驻率存在较大差异,未来必须对存在问题集中解决,以充分利用园区空间资源。

3.4.3 发展质量评价

创意活动是任何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根基,创意活动又体现在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本次研究提出了“创意指数”②和“生产指数”③。参照国内外园区案例经验值,确定两个指标的经验阈值和对应区间,进而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致分为三类:消费型园区、创作型园区和复合型园区(图5)。

从两个指标的情况来看,金地动力港体现出“消费型园区”的特征,V12文化创意产业园则更倾向于“创作型园区”,而吉莲19艺文空间更符合“复合型园区”特征。然而,三个园区的创意指数都刚好低于或略低于各园区类型的下限,如V12的56%还低于“创作型园区”的60%下限;金地动力港甚至有滑向“商业地产”类型的危险。因此,创意指数较低,文化创意型企业比例不太高,依然是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硬伤。

4 结论

珠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但目前规模有限,产业贡献率也明显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珠海市后工业化步伐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空间巨大。

在园区建设方面,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珠海的产业园区建设强度处于中游水平。从城市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新增园区的快速建设,不会导致供过于求的问题,近中期建设规模也基本在合理范围内。

现有产业园区基本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但园区个性不明显,受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影响较大。园区的区位条件直接决定了园区的配套水平与吸引力,进而导致各园区的实际入驻率与租金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从园区发展质量的“创意指数”和“生产指数”两大指标来看,创意指数普遍较低,文化创意型企业入驻比例不太高,这依然是珠海市产业园区的主要硬伤。

注释:

①园区界定标准主要参照《珠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试行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认定条件:1)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符合珠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主导产业属于珠海市文化产业重点发展行业;2)具备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为入园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基本的硬件环境,能提供一定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3)文化产业园区建筑面积一般不应低于20000平方米,且文化企业入住率不低于60%;4)入园的文化企业不少于15家,并属于《细则》中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门类;5)入园的文化企业占全部入园企业的比例应不低于70%。

②入驻企业中文化创意型企业所占的比例。

③入驻文化创意型企业中以创造设计、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方红田,曾刚.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影响[J].社会科学家,2011,(8).

[2]甘巧玲,陈汉欣.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布局[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3]兰建平,傅正.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J].浙江经济,2008,(4).

[4]谭娜,高长春.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1,(2).

[5]王怀,栾峰.上海中心城区市属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绩效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3,(1).

[6]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洪庆福,孙薇薇,刘茂玲,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责任编辑:蒋亚林

猜你喜欢

珠海
珠海科技学院作品选登
珠海耀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逐“箭”追“星”腾“云”,航天科工商业航天“天团”空降珠海
珠海开放大学
珠海·世荣尚观花园营销中心
编读往来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珠海横琴铁建广场
珠海之旅
麻省总医院在珠海起航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