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处也有风景

2016-11-19罗小军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6年4期

罗小军

抬头仰望,在生命的巅峰上,有无数的伟大人物带给我们前行的力量;低头俯视,在寻常的生活中,也有不少普通人物的事迹温暖着我们的灵魂。他们的名字或许鲜为人知,他们的故事却足以让人悄然动容。

陈福辉:向火车鞠躬的人

在猴年农历除夕的晚上,福州车辆段检修车间内依旧灯火通明,“当当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在检修道内,只见陈福辉一手握着检点锤,顺着车钩、转向架、弹簧、轮对等部位逐次敲击,辨声听音;一手提着手电筒,目随光移,扫视车底设备,像鹰眼般不放过车辆的任何隐患。检查中,他每走几步,就要弯腰弓背,像给火车“鞠躬”。

今年44岁的陈福辉,是福州车辆段质检科运用质检组组长,工作已有24个年头。质检组的工作,是在客车开车前,把牢最后一道安全关。一把检点锤在陈福辉手里,就像一个听诊器。敲击螺栓,梆梆响说明紧固,沉闷音意味松动;敲击弹簧,清脆表示良好,刺耳则有裂纹;敲击轮子,通透代表无磨损,杂音反映有剥离。每一种声音都是陈福辉检车的“密码”。“客车隐患,芝麻小的事都是天大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每个班下来,陈福辉要完成200多节车辆的检查和验收,行走近10公里,躬身弯腰数千次,检修锤敲击上万次。他说:“工作基本在‘暴走,但安全也全靠勤走勤看。每个位置检查到位,心里才有数。”为此,他一个月至少废掉一双鞋。在福州车辆段,陈福辉保持着一项纪录:他检过的车辆没有发生过一起故障。他说:“给火车‘鞠躬代表着一种敬畏,只要客车安全行驶,旅客平安出行,鞠再多的躬也值。”

[多维解读]

1.感恩他人。春运路上,当旅客坐在温暖舒适的车厢内,也许并不清楚有这么一群人没日没夜地投入客车检修中,在旅客看不见的地方守望远方。当我们的亲友安全到家的时候,请感恩这些默默无私的奉献者。

2.心存敬畏。一个人无论是在家庭里还是在社会上,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时,都得有点敬畏之心。只有这样,你对待亲友与他人才会多一份关爱,对待学习与生活才会多一份用心。

[适用话题]

感恩、尊重、感激、敬畏、鞠躬、敬业、认真

韦思浩:温暖杭州的“拾荒老人”

两年前,有媒体将一位77岁的“拾荒老人”推至我们面前,因为他经常会出现在杭州图书馆里。最让工作人员记忆在心的,是老人那双干净的手。“千万不能弄花书啊!”每次看书前,他都会将手洗净。新闻一出,不少读者为之动容。遗憾的是,去年12月的一场车祸,无情地夺去了拾荒老人的生命。随着他生命的谢幕,真相如冰山露出水面。老人真名叫韦思浩,是上世纪60年代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他退休前是一所中学的一级教师。上世纪80年代,老人还参与过《汉语大词典》的编写工作。

老人每月有5000多元退休金,还有3个关心他生活的女儿,但多年来却一直省吃俭用,靠拾荒过生活,这是为什么?原来,他“补贴”的是那些寒门学子。在整理老人遗物时,女儿们第一次发现了一叠签署化名“魏丁兆”的捐资助学凭证、希望工程救助报名卡和一批受助学生的感谢信。几十张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的捐助证明,静静地展示着老人这些年的生活。女儿们终于明白,父亲不是冥顽不灵的老固执;社会也终于知道,老人并非生活窘迫的拾荒者。不久前,钱江晚报发起众筹,为韦思浩立一座雕像。杭州图书馆馆长说,如果将老人的雕像放置在杭州图书馆,那是消弭社会鸿沟的一种象征,是杭州温暖的城市记忆。

[多维解读]

1.知识之美。半辈子教书育人,一辈子爱书成痴。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书本、对知识的尊敬以及孜孜不倦的乐学精神。他走了,却把求知、善良、坚韧的人性光辉永远地留给了杭州,温暖了杭州的整个冬天。

2.助人之美。韦老师宁可自己粗茶淡饭,酷暑寒冬拾荒,也要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让他们能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本着对教育的尊重和崇敬,用尽毕生所有努力,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高贵灵魂的分量。

[适用话题]

书籍、知识、奉献、关爱、温暖、分量、尊敬

马亚璇:“土鳖”女生的逆袭

三年前,马亚璇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考入南开大学。她带着暑假打工赚到的3000元,从河北邯郸只身来到天津。入学至今,她从事过近十种兼职,用来支付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从来没有找家里要过一分钱。据介绍,目前她还存下了一笔钱,一毕业就能够偿还自己2.4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目前她的成绩名列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第二,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马亚璇这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女生,用双手完美地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从小就只知道玩泥巴,到高中时我依然是一个大土鳖。”升入大学后,她第一份兼职是做“校园乒乓球器材助理”,每个星期做两个半天,每月能有200元的收入。后来又当过服务员,开过淘宝店,卖过毛绒玩具,也做过家教,还参加一些社团。大二时,马亚璇进入了商学院实验室,希望在学术上能有进一步提高;她选择留在学生会,与几位同学一起创办了绿色通道社团,帮助那些和自己具有相同境遇的学弟学妹。现在的马亚璇,平时会听听歌,会追美剧,会看娱乐节目。她最骄傲的事情不是拿奖学金,而是没找家里要过一分钱,并用自己赚的钱给家里装上了电脑。马亚璇说,“比起老校长张伯苓筚路蓝缕的建校过程,我们遇到一点小挫折小困难又算什么呢?其实,生活给予我更多。”

[多维解读]

1.学会自强。人生之路,终究得依靠自己来行走。比起同龄人,马亚璇经历了更多的历练,她没有埋怨,有的只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成功实现人生逆袭的她,无疑是当代学生的楷模。

2.依靠自己。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早一点让自己感受生活的挫折,或许你会早一点收获人生的成功。依靠自己,生命会更有光彩。

[适用话题]

自强、自立、挫折、追求、乐观、态度、改变

张山虎:小人物的大舞台

猴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宁夏永宁县胜利乡园林村的村民张山虎,无疑成了一个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位甘肃煤炭学院的毕业生,五年前怀揣着创业梦想回到家乡,做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经过不断地摸索,他将牛羊养殖产生的粪便和饲草残留去喂养蚯蚓,再把蚯蚓粪当有机肥用于果树和农作物的种植,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产业链条,如今他的年收入已达200多万元。

“我对农业非常感兴趣,我想当个新型农民。”张山虎说,第一年就遇到了困难,由于技术方面不了解,从南方引进的蚯蚓到北方不适应,还没到秋天就越养越少。他重新调整发展方案,经过不懈努力,第二年便获得成功,并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张山虎一边摸索经验,一边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他说,“自己富不算什么,我想让乡亲们跟我一起富起来。”为了抱团发展,让周边农户跟他一起干,他先做了一个30亩的基地,一边示范,一边教农户学习。慢慢地,张山虎将生态养殖做成了一条产业链,并将其制成一个模板,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现在他已经带动周边60多名农户一起发展,每年还可提供20多个农民就业岗位。谈到未来的发展,他说想把产品挂到网上,走一条网络销售的新路子。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张山虎找到了发展的大舞台。

[多維解读]

1.从零开始。他虽然是大学毕业生,但愿意从普通的农民做起,这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勤奋。他成功了!因为他拥有知识,拥有国家的支持。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心有梦想,哪里都有实现梦想的舞台。

2.回报家乡。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是要改变自身的命运,还要不忘扶持周边群众,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张山虎的事业虽然还刚刚起步,但他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美好情怀与发展后劲。

[适用话题]

土地、回报、感恩、知识、命运、发展、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