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

2016-11-19刘廷厚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直角三角形

刘廷厚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的设疑,巧妙的设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开拓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与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内容结合时,常常作为一个条件来应用。

【关键词】设疑激思;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的设疑,巧妙的设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开拓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本人尝试用一节习题课,来体现设疑激思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1矩形一节,由矩形的对角线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我们得到了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一、设疑激思,培养学生求知欲

训练1:已知性质的题设可以得到结论,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知道,许多命题的逆命题都成立,那么,这个性质的逆命题是否也成立?

例1:小亮今年上八年级,他要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但手头上既没有三角板,也没有量角器,正在犯愁的时候,上九年级的姐姐随手用圆规画了一个圆,画出圆的一条直径AB,又在圆上任意取了一点C,然后连接AC、BC,告诉小亮,△ABC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小亮看看,觉得很像,你能帮他姐姐说明理由吗?

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圆上任一点,求证:△ACB是直角三角形。

设计理念: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人们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对已有事物的结论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善于交替运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学习数学,则是学生思维成熟的标志,促使学生学好数学,进而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人。

证明:∵AB是⊙O的直径,点C是圆上任一点,

∴OC=OA=OB

∴∠OCA=∠A ∠OCB=∠B

∴∠ACB=∠A+∠B

又∵∠ACB+∠A+∠B=180o

∴∠ACB=90o 即△ACB是直角三角形。

探究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是由位置关系得到数量关系,进而又得到两个特殊的图形——等腰三角形。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以这条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二、设疑激思,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训练2:问,难道这条性质就只为已知斜边求中线的长、已知中线求斜边的长吗?还有没有其它的应用?你在做练习时有没有遇到其它的应用?

例2:如图,△ABC中,BD⊥AC于D,CE⊥AB于E,连接DE,取BC的中点M,DE的中点N,请你观察并猜想:MN与DE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设计理念:中线的这条性质,不仅可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数量关系,当两个直角三角形共斜边时,两条中线可以作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腰,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

探究结论:当两个直角三角形共用一条直角边时,作出它们斜边上的中线即可以得到两条相等的线段,进而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就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设疑激思,培养学生主动性

训练3:如图,△ABC和△ABD都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1)EF与CD垂直吗?为什么?

(2)如果AB=26cm,CD=24cm,你能求出EF的长吗?

设计理念:①新旧知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出可比因素,就各知识点的某一侧面做比较,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能体现知识的发生与迁移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廣阔性,增强他们数学的发现能力。②在变式练习中,体会题目中条件的变与不变,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③由垂直的位置关系联系勾股定理。

四、设疑激思,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训练4:谁能利用例3的图形,改变一下题设和结论,构造一个新题目?(这里要留出适当的时间供学生探究,然后进行组内、班内交流)

设计理念:整合已探究的结论和经验,培养求异思维,培养分析、综合及表达努能力。

五、设疑激思,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训练5:(总结处设疑)由学生回顾今天的知识、过程和方法后,给出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思考题:如下图①、②、③,小亮将三角板的的两个锐角顶点A、B在教室黑板的边框OM、ON上移动,他发现,在顶点AB移动的过程中,斜边AB的中点D到点O的距离总保持不变,而直角顶点C到点O的距离却在变化,并且有一个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的过程,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说明其中的奥秘吗?如果三角板的斜边AB的长是70cm,试试求出OC的最大值。

设计理念:尾留“疑”花,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的扩展性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延伸。

在这一节练习课中,我与学生着重于探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通过巧妙设疑,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感知如何在已知的知识点上,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设疑激思的的魅力。

在问题设计中,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沿着“已知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释疑问题”——“总结提高”的主线,达到深入透彻地掌握这一性质及性质与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增昌.《从一节课看如何设疑激思引趣促活》

[2]薛放.《A+课时》p—53页(陕西旅游出版社)

猜你喜欢

直角三角形
含30°角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
直角三角形中公式a√n?+1的推导及应用
含30°角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拼搭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