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6-11-19徐静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读书课文小学生

徐静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学习行为,是人类汲取文化财富、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兴趣是阅读的老师,快乐是阅读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小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快乐、体验阅读的乐趣呢?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该年龄段的学生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探索新知识,他们渴望学会阅读,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们就要善于抓住他们这种可贵的求知心理,借助实物、挂图、讲故事、角色扮演、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增强阅读效果。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同学们都见过‘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时相伴,可你们知道雨水是怎样形成的吗?庄稼又是怎样长成的呢?雨水对我们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吗?”这几个问题一提出来,马上就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同学们都纷纷议论起来,争先恐后发言,借此情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们用心去阅读、用心去感悟,认真比较课文中描写的雨和你们心中的雨有哪些异同,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激昂地朗读起来。这种情景的设置就达到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我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先读两遍课文,再挑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植物妈妈,分角色朗读并表演,使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他们会读书

小学生年龄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过程来进行。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他们会读书,善读书。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读书方法。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十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中低年级的小学生阅读,都采用精读;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可采用三种方法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2.指导学生会读和善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①指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地阅读。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形式单一,会使他们很快疲劳,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采取领读、自读、互读、欣赏性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去阅读。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教师饱含感情范读,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要指导学生善于运用停顿、速度快慢、轻重音、抑扬顿挫等方法,反复诵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使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和要求有层次地去阅读。小学生可以通过粗读、细读、精读三个层次深入阅读课文。粗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出新词生字,初步熟悉课文。细读,要求逐字逐句地读,抓住重点字词,把握课文的结构和思想内容,读懂课文。精读,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的关节,在课文语言优美处、画龙点睛处、感情充沛处、微言大义处、意义深刻处,多读、精读,进一步推敲,力求读活课文,做到“既要读进去,消化理解;又要读出来,吸收运用”。

3.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有助于理解阅读内容,不仅能帮助你加深领会书中的精髓,还可以锻炼你的思考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好的用词、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摘录下来,在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以便学生作文时灵活运用。我對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活泼地阅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阅读的学习方法,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生也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指导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猜你喜欢

读书课文小学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